古诗绝句

当前位置 /首页/语文知识/古诗绝句/列表

感恩父母的诗

在最重孝道的中国,从《诗经》开始,就出现了吟咏父母恩情的诗篇。以下是感恩父母的诗,欢迎阅读。

感恩父母的诗

诗经·小雅·蓼莪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

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

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拊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

民莫不谷,我独何害。

南山律律,飘风弗弗。

民莫不谷,我独不卒。

这是《诗经》中最著名的感恩父母的篇章。

诗的开头采用比兴手法,将自己比作不成材而且不能尽孝的蒿和蔚,“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想到父母多年来生我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鞠躬尽瘁,吃尽了苦头,而人世无常,自己却不能终养父母,报答其恩情于万一,痛极之情溢于言表,可谓字字血泪,感人至深。

后世成语“昊天罔极”即出自此诗,表示父母的养育之恩如同苍天般无穷无尽。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首诗是如此脍炙人口,估计连咿呀学语的幼童和初学汉语的外国友人都会背诵,称其是中国最著名的亲情诗恐不为过。

寥寥六句,全用白描手法,用最普通的“线”和“衣”将“慈母”和“游子”紧密联系起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极小的一个细节,却道尽了古今中外无数母亲在儿女即将远行时的复杂心情。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将儿女比作寸草,将母爱比作春晖,春晖对小草的哺育,小草又怎能报答万一呢?

此诗用最质朴的语言,抒发了最深切的骨肉之情,千百年来引起无数读者的强烈共鸣。母爱无需任何修饰与强调,因为她正是世间最平凡却最伟大的感情。

别老母

清·黄景仁

搴帏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很难想象,“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如此绮丽之句和“此时有子不如无”如此惨痛之句竟然出自同一位诗人之手。

这首诗与《游子吟》相似,都是用白描手法表现了游子与母亲依依惜别的.情景。

古往今来有多少子女为了功名利禄辞亲远行,飘零千里?有多少游子能在分别时注意到母亲头上的白发和欲哭无泪眼眶?又有多少游子能在风雪交加的夜晚惦念起“惨惨柴门”中的那个落寞身影?

一句“此时有子不如无”,恐怕要问得天下游子自惭形秽、黯然无言了吧?

岁暮到家

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回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与前两首诗描写的母子离别不同,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岁暮还家,与慈母团圆时的动人场景。

同样没有华丽的辞藻,用最平实质朴的语言刻画出每一位游子还家时母亲的表现,“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怎么又瘦了,是不是在外面又受什么苦了啊?这样的言语,即便是在两百多年后的今天,依旧很有代入感。

面对母亲关切的询问,相信大多数游子的表现也和作者相同,除了感动之外,更多的是不能承欢膝下、未尽人子之责的愧疚。

为了不让母亲更加心疼担忧,即便在外饱受风尘之苦,也会把这一切埋在心底……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愿天下子女都能好好珍惜自己逐渐老去的父母,愿天下父母都能健康长寿!

TAG标签:感恩 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