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

當前位置 /首頁/教師之家/教學設計/列表

部編版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說明的順序》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部編版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說明的順序》教學設計

1、結合寫作知識短文以及學習過的說明文,瞭解說明順序的種類。

2、在寫作中能夠根據說明對象的特徵,確定說明內容,安排適合的說明順序。

3、學會仔細觀察社會生活,查找相關資料,整合相關資訊,培養科學嚴謹的表達習慣和負責任的寫作態度。

教學重點:

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教學難點:邏輯順序

教學流程:

一、溫故而知新

以學過的幾篇說明文爲例,總結學習過的幾種說明順序。

1、時間順序。多用於介紹事物的發展變化過程、工序流程,一般採用時間順序。如說明生產技術、產品製作、工作方法、歷史發展、文字演變、生物成長等。

比如法布爾的《蟬》介紹蟬卵孵化爲幼蟲到蛻皮再到鑽入土中的過程,就採用了時間順序。

2、空間順序。一般有從上到下,從前到後,從中間到兩邊等,常用於介紹建築物、景點或具體物品。

比如《夢迴繁華》對《清明上河圖》畫面內容的介紹,就採用了空間順序。

採用空間順序有利於全面說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徵,也合乎人們觀察事物的習慣。

3、邏輯順序。是介紹事理時通常採用的順序,具體地說,有先總說後分說、從概括到具體、從現象到本質、從主到次、從原因到結果、由具體到抽象,等等。不管是實體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樹木、器物等,還是抽象的事理,如思想、觀點、概念、原理、技術等,都適用於以邏輯順序來說明。闡述事物、事理間的各種因果關係或其他邏輯關係,按邏輯順序寫作最爲適宜。

比如《蘇州園林》,先總說蘇州園林的特點,然後從四個角度加以分說;又如《恐龍無處不有》,用在南極發現恐龍化石這一事實佐證“板塊構造”理論,就採用了從現象到本質的順序。

二、如何確立文章的說明順序

說明順序的.選擇決定了說明文結構的安排特點,一般從兩個維度進行:

1、按說明對象的自身特徵與說明內容的側重點來安排說明順序。

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規律,把握事物規律並據此安排結構,能使說明的內容井然有序,條理清楚。通常情況,運動、變化、發展的事物,它的條理性表現在時序上,不同時間有不同的形態,說明時可按時間順序安排結構。處於靜止狀態的事物,如建築物、名勝古蹟、物品等,常常從空間位置上體現它的條理性,說明時宜按空間順序,先表后里,先外後內地進行說明。如果是說明覆雜的事理,一般採用邏輯順序,這樣更具有科學性。

2、按讀者對說明對象的認識規律安排說明的順序。

對於讀者熟悉的事物或事理,說明時可先說明一般規律,再說明個別現象。這種寫法一般先寫總體特徵,後寫具體狀態。讀者先獲得總體認識,然後再結合事物或事理具體理解。對於讀者比較陌生或者難以理解的說明對象,說明時常常由具體到抽象,由表面現象到內在機理,由個別推及一般。如《大自然的語言》,先列舉物候現象,再說明物候成因,這樣便於一般讀者理解。

一篇說明文,一般以一種說明順序爲主,同時兼用其他說明順序。對於初中生而言,比較容易把握的是時間順序、空間順序的運用,邏輯順序的運用相對較難。

三、學生暢談“我周圍的環境”

教師指導討論內容:

1、你覺得周圍的環境有了哪些變化?

如:空氣、水質、植被、交通狀況、住房、人口等。

2、環境變化的原因是什麼?

表面原因深層原因

四、佈置寫作任務

以“我周圍的環境”爲話題,寫一篇事理說明文,題目自擬。不少於600字。

提示:

1、確定說明對象,如空氣、水質、植被、交通狀況等,寫出它的變化。

2、查找相關資料,說明變化的原因。

3、注意安排好說明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