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

當前位置 /首頁/唐代詩人/韓愈/列表

關於韓愈的古代傳說

 名字的來歷

韓文公名愈字退之,說起這名和字,倒有一段佳話。

韓愈父母早亡,從小就由哥嫂撫養。轉眼到了入學的齡,嫂嫂鄭氏一心想給弟弟起個又美又雅的學名,這天,鄭氏翻開書,左挑一個字嫌不好,右揀一個字嫌太俗,挑來揀去,過了半個時辰,還沒有給弟弟選定一個合意的學名。韓愈站在一旁觀看,見嫂嫂爲他起名作難,便問:嫂嫂,你要給我起個什麼名呢?鄭氏道:你大哥名會,二弟名介,會、介都是人字作頭,象徵他們都要做人羣之首,會乃聚集,介乃耿直,其含義都很不錯,三弟的學名,也須找個人字作頭,含義更要講究的纔好,韓愈聽後,立即說到:嫂嫂,你不必在翻字書了,這人字作頭的愈字最佳了,我就叫韓愈好了。鄭氏一聽,忙將字書合上,問弟弟道:愈字有何佳意?韓愈道愈,超越也。我長大以後,一定要做一番大事,前超古人,後無來者,決不當平庸之輩。嫂嫂聽後,拍手叫絕:好!好!你真會起名,好一個愈字吆!

韓愈怎麼會給自己起出一個這樣又美又雅的名呢?原來他自幼聰慧,飽讀經書,從三歲起就開始識文,每日可記數千言,不到七歲,就讀完了諸子之著。那超凡的天賦和文化素養,使他早早就抱定了遠大志向,這個愈字,正是他少年胸懷錶露。

他長到十九歲時,已經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勃勃少年。這年恰逢皇科開選,鄭氏爲他打點行裝,送他進京去應試。

到京城後,他自持才高,以爲入場便可得中,從未把同伴擱在眼裏。結果別人考中,他卻名落孫山。後來,他在京中一連住了幾年,連續考了四次,最後纔算中了第十三名。之後,又一連經過三次殿試,也沒得到一官半職。

由於銀錢早已花盡,他由京都移居洛陽去找友人求助。在洛陽,友人穿針引線,他與才貌雙全的盧氏小姐訂了婚。盧小姐的父親是河南府法曹參軍,甚有尊望,韓愈就住在他家,準備擇定吉日與盧小姐完婚。

盧小姐天性活潑,爲人坦率,一方面敬慕韓郎的才華,一方面又對韓郎那自傲之情有所擔憂,她曾多次思忖,要使郎君日後有所做爲,現在就應當規勸他一下,可是如何規勸他呢?

這天晚飯後,花前月下,二人閒聊詩文。暢談中,韓愈提起這幾年在求官途中的失意之事,盧小姐和顏悅色地說道:相公不必再爲此事嘆憂,科場失意乃長有之事。家父對我總是誇你學識淵博,爲人誠摯。我想你將來一定會有作爲的,只是這科場屢挫,必有自己的不足之處,眼下當找出這個緣由纔是。韓愈聽後,頻頻點頭,心中暗道:盧小姐果有見她,接着說道:小姐講的甚是有理,俗話說自已瞧不見自已臉上的黑,請小姐賜教。盧小姐一聽,嗤地笑出聲來,說道:你真是個聰明人啊!隨即展紙揮筆,寫道:

人求言實,火求心虛,

欲成大器,必先退之。

韓愈捧贈言,一陣沉思:此乃小姐骯腑之語啊!自古道驕兵必敗,自己身上缺少的正是謙虛之情,這個愈字便是證據。於是,他立即選用盧小姐贈言中的最後兩個字:退之,給自己起了個新名字。

昌黎兜

韓愈被貶到潮州後,經常出城走鄉串戶,體察民情。

一天,他和隨從換上便衣,來到潮州北面的一座山前。見石壁上有一條石縫,狹窄如門,強風吹來,發出一陣陣刺耳的怪叫,如虎嘯猿啼,似鬼哭狼嚎,令人心驚膽寒。韓愈正要往裏面走去,一個隨從連忙攔住道:大人止步,此山萬萬不可進去。從來無人敢進。你老年事已高,何必去冒此風險?

韓愈坦然一笑,鄭重地說:光天化日之下,妖魔能把我等怎樣?此地既然是在本官管轄之下,怎能不去察看?說罷,徑直往裏走去。衆人無奈,只得硬着頭皮跟了上去。誰知,一到山口,狂風驟然停止。再往裏去,荊棘叢生,瘴霧瀰漫,偶見人羣三五結伴,污垢滿面,蓬頭散發,光着脊背,赤着雙腳,腰裏纏着破布爛麻,說話嘰哩呱啦的,誰也聽不懂是啥,他們拿石斧木鍬,在吃力地耕作着,見外人來到就慌忙躲避。韓愈看到這些,不由一陣心酸:怎麼到現在這裏的人還是這般模樣?於是,他和顏悅色地走上前去,與之交談,知道這些人的祖先都是前代那些交不起租,還不起債,或逃避徭役的貧民。

韓愈帶着隨從又往裏走,忽見路旁的石洞裏躺着個年輕婦女,正在無力地呻吟。韓愈急忙上前將那婦女扶起,給她些乾糧充飢。原來那婦女家裏的.人都已被餓死,只剩下她孤零零的一個人,還身染重病。於是,韓愈命令隨從綁一付擔架,把那婦女送回府中。並請醫生爲她治病。

兩天後,那婦女的病漸漸好轉,韓愈夫人盧氏幫她洗身換衣,然後又把那蓬亂的頭髮梳理一番,挽成髮結,套上一個絲線兜兒,使她變成個挺俊俏的女子。臨走時,那婦女含着眼淚,爬在地上給韓愈夫婦磕頭謝恩。

一天,韓愈正在午睡,一陣吵鬧聲把他從夢中驚醒。州役來報,說有一羣婦女來到府前,要見夫人。原來那個年輕婦女回去後,把韓愈夫婦的恩德給夥伴們說了。那些婦女們有的摸她的衣服,有的看她的頭髮,問長問短,讚不絕口。最使她們感興趣的,就是那年輕婦女頭上套的絲線兜兒。這種絲線兜兒將頭髮牢牢地固定在腦後,既好看又不遮面蓋臉。因此,她們來找韓夫人,也要這種絲線兜兒。韓愈知道後,十分高興,忙讓夫人將她們召進府裏,教她們學編絲線兜兒。

從此,這種絲線兜兒就在潮州一帶漸漸地流行開了。後人爲了紀念韓愈,就將這種髮髻兜兒稱做昌黎兜。

走馬牽山

據說,韓愈初到潮州時,正逢大雨成災,心裏十分焦急,顧不得長途勞累,隨即到城外巡視災情。

韓愈登山眺望,只見洪水象兇猛的野獸一樣四處流竄,波濤洶涌,由北向南猛撲過來。湫池沿岸一片茫茫洪水,人畜被沖走,良田被淹沒,災難威脅着全城百姓的安全。韓愈心想:如不盡快地堵住洪水,後果將不堪設想啊!

韓愈冒雨看罷水勢,又仔細地察看了一番地形,然後吩咐身旁侍從:我從山上下來,跨馬涉水前行,汝等要記準我走過的路線,並要插竿作爲標記,我要率衆按路線築堤攔水。

幾位隨從不敢怠慢,緊跟在韓愈馬後,插上了一根根竹竿。

韓愈回府後,立即發籤告知百姓,全力以赴按照標記修築堤壩。

潮州百姓聽說築堤攔洪,人人興高彩烈,紛紛趕來參戰。誰知到城北一看,凡是插下竹竿的地方,變成了一條山丘,山上還長滿了青翠的竹子,不但堵住了洪水,使水順江南去,還把這裏變成了潮州風景最美的地方。

從此,潮州免除了水患,百姓紛紛傳說;這是韓文公騎着馬將北山牽過來了。後來,潮州人民爲了紀念這件事,還特意爲韓愈立了一個功不在禹下的大石碑。至今,那裏還流傳着走馬牽山的故事

TAG標籤:韓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