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

當前位置 /首頁/唐代詩人/元稹/列表

元稹《菊花》賞析

歷代文人墨客愛菊者不乏其人,其中詠菊者也時有佳作。下面是元稹《菊花》賞析,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元稹《菊花》賞析

菊花

【唐】元稹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註釋

①秋叢:指叢叢秋菊。

②舍:居住的房子。

③陶家:陶淵明的家。

④遍繞:環繞一遍。

⑤籬:籬笆。

⑥日漸斜:太陽漸漸落山。

⑦盡:完。

⑧更:再。

譯文

一叢一叢的秋菊環繞着房屋,看起來好似詩人陶淵明的家。繞着籬笆觀賞菊花,不知不覺太陽已經快落山了。

不是因爲百花中偏愛菊花,只是因爲菊花開過之後便不能夠看到更好的花了。

賞析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寫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名句,其愛菊之名,無人不曉,而菊花也逐漸成了超凡脫俗的隱逸者之象徵。歷代文人墨客愛菊者不乏其人,其中詠菊者也時有佳作。中唐詩人元稹的七絕《菊花》便是其中較有情韻的一首。

第一句“秋叢繞舍似陶家”的“繞”字寫屋外所種菊花之多,給人以環境幽雅,如陶淵明家之感。詩人將種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見秋菊之多,花開之盛。這麼多美麗的菊花,讓人心情愉悅。

第二句“遍繞籬邊日漸斜”表現了詩人專注地看花的情形。第二句中的“繞”字寫賞菊興致之濃,不是到東籬便駐足,而是“遍繞籬邊”,直至不知日之將夕,表現了詩人賞菊時悠閒的情態。詩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其愛菊之情,似較五柳先生有過之而無不及。“遍繞”“日漸斜”,把詩人賞菊入迷,流連忘返的情態和詩人對菊花的由衷喜愛真切地表現了出來,字裏行間充滿了喜悅的心情。前兩句短短的十四個字,有景、有情、有聯想,活脫脫地勾勒出一幅詩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叢賞花吟詩而樂不思返的畫面。

三四兩句“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點明瞭詩人愛菊的原因。這兩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轉,指出自己並非沒來由地鍾情菊花。時至深秋,百花盡謝,唯有菊花能凌風霜而不凋,獨立支援,爲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機。詩人熱愛生活、熱愛自然,這四季中最後開放的菊花使他忘情,愛不能捨了。詩人從菊花凋謝最晚這個角度出發,寫出了自己獨特的愛菊花的理由。其中也暗含了對菊花歷盡寒冷最後凋零的堅強品格的讚美之情。中國古典詩詞常借物詠懷喻志,如屈原的《桔頌》,陳子昂的《感遇》,都是範例。元稹《菊花》一詩讚菊花高潔的操守、堅強的品格,也是這種寫作手法,寓有深意。

這首七言絕句詩,雖然寫的'是詠菊這個尋常的題材,但用筆巧妙,別具一格,詩人獨特的愛菊花理由新穎自然,不落俗套,並且發人思考。詩人沒有正面寫菊花,卻透過愛菊,側面烘托它的優秀品格,美妙靈動,意趣盎然。該詩取陶詩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樸素的語言吟詠,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蘊藉之至;而是在描繪具象之後,以自述的方式道出愛菊之由而又不一語說盡,留下了想象空間去回味咀嚼,這就增強了它的藝術感染力。

拓展閱讀:元稹:詩寫得再好也是一隻政治動物

除了“曾經滄海難爲水”那首外,元稹還有一首悼念亡妻的詩也很經典,其中還產生了一個名句——“貧賤夫妻百事哀”,只是這句話已被現代人習慣性的嚴重歪曲,我們先看詩。

《遣悲懷》之二

昔日戲言身後意,今朝都到眼前來。

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

尚想舊情憐婢僕,也曾因夢送錢財。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昔日戲言身後意,今朝都到眼前來”——昔日開玩笑設想的一些誰先走就怎樣怎樣的事,沒想到這麼快就發生在了眼前。

“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爲了怕睹物思人,我把你的衣服都佈施送給別人了。雖然衣服已經快送完了,但你做衣裳的針線盒我還是捨不得開啟。

“行看盡”,就是眼看快要完了。這兩句太煽情了,令讀者感同身受,催人淚下啊!

“尚想舊情憐婢僕,也曾因夢送錢財”——因爲懷念你,愛屋及烏的我對你生前的婢僕也格外憐愛。我這段時間還經常夢到你,夢到你我便爲你焚紙燒錢,怕你在下面受苦。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夫妻死別,固然是人所不免的,但對於同貧賤、共患難的夫妻來說,一旦永訣之後,想起從前的點點滴滴更是傷心啊!

要知道,那時候元稹的官已經做到監察御史,比之前的條件好多了,可出身富貴的韋氏卻沒能跟着他享什麼福,而且他在成都出差期間還徹底出軌(肉體和靈魂都出,出得很徹底),和薛濤同居了三個月,想來元稹對此也多有歉意,所以纔會有此句。

“貧賤夫妻百事哀”其實是元稹思念亡妻之語,想到以前貧賤時的舊事,處處都很傷心。“百事”是泛指以前的點滴往事,但現在則多被誤讀爲,夫妻因爲經濟條件不好天天吵架,呵呵,也算一種解釋吧!

前面多次提到過薛濤,這裏也順便說幾句。薛濤其實是個歌女,但可不是一般的歌女,她和當時很多大官、大文豪都有不尋常的關係,包括韋皋、武元衡、白居易、杜牧、張籍等,當然糾纏最深的還是元大人。由於文才過人,薛濤在文化史上名氣超級大。成都有個望江樓公園就是爲紀念她修的,望江樓裏有一副對聯,是光緒年間的四川總督劉秉章寫的:

古井冷斜陽,問幾樹批杷,何處是校書門巷;

大江橫曲檻,佔一樓煙月,要平分工部草堂。

這個評價非常高,認爲薛濤完全有資格和憂國憂民的詩聖杜甫平分秋色,其影響可見一斑!

薛濤本是官宦之女,由於她父親薛鄖虧空錢糧,她受牽連被沒入樂籍,成爲官妓。當時的劍南節度使韋皋發現了這顆明珠,特別將她召到府中侍宴賦詩,薛濤即席賦就《謁巫山廟》,詩中寫道:

亂猿啼處訪高唐,路入煙霞草木香。

山色未能忘宋玉,水聲猶是哭襄王。

朝朝夜夜陽臺下,爲雨爲雲楚國亡。

惆悵廟前多少柳,春來空鬥畫眉長。

這裏又提到“巫山雲雨”的典故,所以元稹那個巫山到底是不是說他老婆還兩說,但他說是,我們權且就信他一回吧!呵呵。

湖南書法名家曾利平作品

韋皋看罷,拍案叫絕,居然破格向朝廷舉薦她作“校書郎”(一說爲武元衡所奏)。“校書郎”的主要工作是公文撰寫和典校藏書,雖然官階僅爲從九品,但這項工作的門檻卻很高,按規定,只有進士出身的人才有資格擔當此職,元稹、白居易、王昌齡、李商隱、杜牧等都是從這個職位上做起的,歷史上還從來沒有哪一個女子擔任過“校書郎”。

在薛濤衆多戀人中,元稹應該是她愛得最深也傷害她最深的人。元和四年(809年)三月,當時正如日中天的元稹,以監察御史的身份,奉命出使地方。他久聞薛濤的芳名,所以到蜀地後,特地約她在梓州(現在綿陽一帶)相見。與元稹一見面,薛濤一下就被這位小她十歲的“小弟弟”俊朗的外貌和出色的才情所征服。

人到中午的薛濤,愛情之火一經點燃,顯得比少女還要熾烈。想見後第二天,她就天真地寫下了《池上雙鳥》:

雙棲綠池上,朝暮共飛還。

更憶將雛日,同心蓮葉間。

這完全像情竇初開的少女寫的,所以《詩經》裏說“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這個“說”其實是通假“脫”,是說男人陷入愛河,還猶可解脫,而女人一旦陷入愛河,就非常危險,不容易解脫了!果然,同居了三個月,薛濤的春夢就該醒了。人家元大人由於工作關係必須回洛陽,接下來就只能靠寫信以解相思了。

開始一段時間,元稹還是“青鸞有信頻頻寄”,薛濤當然非常激動,兩個著名詩人的過招都能撓到對方的癢處。薛濤爲了方便寫情詩,還改造了造紙工藝,發明了一種情詩定製彩色信箋,後世人稱薛濤箋。薛濤造紙所用的那口井被後世稱爲“薛濤井”,整個望江樓公園就是依託這口“薛濤井”而打造出來的,所以薛濤在文化史上的名氣也不是浪得的。

可是後來元稹慢慢開始疏遠她了。原因很簡單,元稹是個政治動物,他永遠不會娶一個比自己大十歲的歌女,去斷送自己的政治前程的。可惜,薛濤開始沒能認識到這點。薛濤畢竟也不是小女生了,看穿了逢場作戲分分合合的她,最終選擇了以一襲灰色的道袍謝幕,堅守內心最後的那點潔淨。

元稹後來還娶過兩任老婆,可惜再也找不到當年韋氏那麼既賢惠,又有背景的女人了,因此也只能是“曾經滄海”渴了湊合喝點水吧!

雖然後來元稹先是透過嚴綬攀附上了宦官崔潭峻,後又透過攀附宦官魏弘簡成爲了宰相,但朝中官員,對元稹急功近利、攀附權貴的行爲多有非議。任命詔書頒佈的時候,朝野裏一片嘲笑之聲,揭發、攻擊他的人不絕於耳。

沒過多久,元稹就成爲宦官政治鬥爭的犧牲品,不到一年就黯然下臺了。

應該說元稹在官宦生涯的後期,還是在努力挽回自己不太光輝的政治形象的。在元稹生命中的最後10年裏,他基本上被排斥在朝廷中樞之外,主要在浙江和湖北等地做地方官。在職權範圍內,他力所能及地做了一些利國利民的改革,比如改革稅收制度、興修水利等。但由於他的名聲一向不好,他所做的事情依然得不到理解。

當時的輿論都認爲,元稹這個人從來沒有操守,做這些事情仍然是有所圖。所以後來他抓住了一個機會當宰相,朝中依然人心不服,當不到一年就下臺了。

應該說這次下臺對他的打擊還是很大,從小便希望出人頭地的他,當最好的機會降臨之時,卻發現根本無力把握。

下臺僅僅一年之後,53歲的元稹就突發暴病身亡,結束了他譭譽參半的一生。

TAG標籤:賞析 菊花 元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