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

當前位置 /首頁/現代作家/林清玄/列表

林清玄散文《風鈴》讀後感

《風鈴》是林清玄的一篇散文。林清玄,1953年出生 ,臺灣高雄人,當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詩人、學者。

林清玄散文《風鈴》讀後感

  林清玄散文《風鈴》讀後感

風輕輕掠過,搖曳過風鈴的腰際至髮梢,那清脆玲瓏的旋律,有節奏的舞步,幻化成妙齡少女的髮絲與風的嬉戲,也婀娜地融化在林清玄那首如歌如夢的《風鈴》裏……

這篇三百餘字的小散文,沒有多餘的修飾,很隨意的筆法,文采拼不及《荷塘月色》,情感深不過《荷葉母親》,邏輯性強不如《葡萄月令》,感染力遠不超《少年中國說》……它如同風鈴般,沒有濃妝豔抹,沒有惺惺作態,沒有故作深沉,更不去招蜂引蝶。

可這偏偏使得我對此情有獨鍾,深深迷戀。

我迷戀於作者的那分善感,那雙將生活察覺得如此細微透徹的慧眼!常言道:“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他抓住了“風鈴”與風應和這一常見的,卻被世人所忽略了的生活現象,在他眼中,風鈴是活的,且是一個敏感而極富靈性的生命使者。它是風的音樂演奏者,有了它,人們就會在炎炎夏日聽出大自然的清涼,在凌寒冬日感受到大自然的溫暖。“風鈴”之所以如此神奇是因爲它有心,在它的用心感知下風纔有了光彩和生氣。推此及人,人只有有了一顆善感的心,有了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才能不斷“來覺知生命的流動、觀察生活的內容、感動於生命與生命的偶然相會”。

作者將風鈴寫的精緻而有靈氣,實際是在寫人的心靈。他希望能透過心與心的相映,來營造一個美好動人的世界。

我同樣迷戀於文中那分哲理和韻味。“有了風鈴,風雖然吹過了,還留下美妙的聲音。”發此聯想,其實人生就像一趟旅程,不在乎最後的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風景和看風景的心情。作者不也說:“有了心的風鈴,生命即使走過了,也會留下動人的痕跡。”高至心心爲民的帝王將相,到戰死沙場的忠烈戰士,那些劫貧濟富的江湖俠客,下至樂於助人的平民百姓,他們有的走進土地裏,有的火化飄散在風中,但,他們始終是留下了深深的足跡,在路上,在史書上,在後代的`心上。

就這樣清淡淡的書香氣,水靈靈的心細眼,深濃濃的哲理味,成就了我情有獨鍾,深深迷戀的林清玄這首如歌如夢的《風鈴》,它教會我要做個“有了心的風鈴”,因爲,“每一次起風的時候,每一步歲月的腳印,都會那樣真實地存在。”

推展閱讀:《風鈴》原文

風鈴

林清玄

我有一個風鈴,是朋友從歐洲帶回來送我的,風鈴由五條鋼管組成,外形沒有什麼特殊,特殊的是,垂直掛在風鈴下的木片,薄而寬闊,大約有兩個手掌寬。

由於那用來感知風的木片巨大,因此風鈴對風非常地敏感,即使是極稀微的風,它也會叮叮噹噹地響起來。

風鈴的聲音很美,很悠長,我聽起來一點也不像鈴聲,而是音樂。

風鈴,是風的音樂,使我們在夏日聽着感覺清涼,冬天聽了感到溫暖。

風是沒有形象、沒有色彩、也沒有聲音的,但風鈴使風有了形象,有了色彩,也有了聲音。

對於風,風鈴是覺知、觀察與感動。

每次,我聽着風鈴,感知風的存在,這時就會覺得我們的生命如風一樣地流過,幾乎是難以掌握的,因此我們需要心裏的風鈴,來覺知生命的流動、觀察生活的內容、感動於生命與生命的偶然相會。

有了風鈴,風雖然吹過了,還留下美妙的聲音。

有了心的風鈴,生命即使走過了,也會留下動人的痕跡。

每一次起風的時候,每一步歲月的腳步,都會那樣真實地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