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

當前位置 /首頁/作文素材/成語故事/列表

關於智謀典故成語故事

導語:有志有謀才能夠取得事業的成功,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整理的關於智謀典故成語故事,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智謀典故成語故事

1、出其不意

劉坦任長沙太守,主管湘州(今湖南湘於)地方的行政事務。當時正趕上王僧粲陰謀反叛,湖南的一些郡縣都起來響應王僧粲。前鎮軍鍾玄紹潛伏在長沙,做王僧粲的內應,準備王打來時起事。

一天,此事被太守劉坦察覺,但他佯裝不知,一樣理政判訟,談笑如常。到了夜間,劉垣故意開啟城門,以疑惑對方。鍾玄紹驚疑有變,不敢貿然行動。第二天早晨,劉坦藉故把鍾玄紹叫來議事,並有意把談話時間延長,同時派人到鍾家去搜查。

玄紹不知是計,應邀前來。在與劉坦談興正濃時,搜查的士兵已成功查獲了玄紹和王僧粲來往的全部信件。劉坦拿出了這些書信訊問玄紹,鐵證面前,鍾玄紹只得低頭認罪。劉坦就當場把玄紹處斬,並把他們的書信給燒了,以穩定他部下的人心。長沙局勢也因此安定了。

2、慧眼識人

隋朝末年,戰事頻繁,魏先生隱居於樑、宋之間。李密早年投身行伍,後因戰敗,隻身逃到了雁門,換名換姓,扮成一教書先生,與魏先生認識且常來往。

一次,魏先生半開玩笑地同他說:“我觀察先生面色沮喪,目光渙散,心神不定,言語支吾,現在朝廷正在抓捕山東的叛亂分子,難道先生就是其中的要人嗎?”李密驚慌起身,抓住魏先生的手說:“您既已知道我的底細,還望先生救我。”

魏先生說:“我看先生沒有帝王氣象,也不具將帥的謀略,僅一亂世英雄而已。”

接着魏先生詳細地向他分析了歷代帝王將帥及亂世英雄成敗得失的原因,最後魏先生說:“我夜觀天象,汾河晉地一帶有帝王將出,如您能前去輔佐,則前途不可限量。”話音未落,李密拂袖而起,傲慢地說:“腐儒之輩,不屑與圖大事。”

不久,李密又藉故西逃,沿途招兵買馬,駐營作戰,最後還是一敗塗地,投降了唐王朝。後又鬧叛亂,終被全部消滅。

3、不養食客

唐朝中期,河西、隴右一帶被吐蕃所佔領。自玄宗天寶年間以後,安西、北庭一帶向朝廷報告公事的路也被阻斷了。西域在長安的使者無法返回,人馬都由鴻臚寺(管禮賓的機構)代管,鴻臚寺又委託各州府縣供養。政府開支經常超出預算,況且當時長安經濟也非常蕭條。

德宗時,宰相李泌得知外國留在長安的使臣很多,有的已經住了四十多年,在長安成家立業,娶妻生子了,且大都購置了土地房產,收入頗豐,很是富有。李泌就命人調查在長安有田產的外國客人,結果共查出有四千餘人。便命令國家全部停止對這些人的供養。

這些外國人聞訊,都到政府去申訴,官吏們無奈,只得來找李泌。

李泌說:“這都是我們過去工作的失誤,哪有外國來朝貢的使者,留在京城數十年而不回國的呢?現在應該取道回紇或從海道把他們送回國去。有不願回國者,命令他們到鴻臚寺去說明理由,然後授予他們官職,發給他們薪俸,使之成爲唐朝的官吏。人的一生應當及時施展自己的才能,哪能終生做客呢?”

結果外國客人沒有一人願意回國的。李泌就把他們安排在保衛京城的神策軍中,原先是王子的使者,讓他們去當軍的官或官府的押衙,其餘都當士兵,這樣一來,不但加強了京城的警備力量,而且每年可爲國家節省開支五十餘萬。鴻臚寺所供養的外國客人,此時也只有十餘人了。

4、不信神靈

唐朝貞元年間,咸陽有人向皇帝報告說,他見到了戰國時的大將白起。這位白起大將軍讓他向皇帝報告說:“讓他爲國家捍衛西部邊疆,因爲到正月,吐蕃將要大舉東下,進犯唐朝邊境。”

過了不久,吐蕃果真興兵入侵。在守邊將士的奮力抵禦下,吐蕃敗退。唐德宗李適因此對這個咸陽人神話般的傳說信以爲真,準備在京城長安爲白起修廟,追封他爲司徒。

宰相李泌說:“據我所知,國家興旺,都是因君主能廣泛聽取別人的意見所致。現在守邊的將帥立了功,而陛下卻獎賞古人白起。這樣做,恐怕會引起守邊將士不滿,從而瓦解了戰鬥士氣。

況且在京城修廟,大規模地進行祈禱活動,流傳到四方,也會引起不好的巫術之風。聽說在杜郵有一座舊的祠廟,陛下可命當地官吏修葺一下,以供奉白起,這樣不至於驚動更多的人。”德宗皇帝覺得言之有理,便聽從了李泌的建議。

5、先見之明

宋代河西趙元昊反叛,皇帝詢問邊疆防務情況,輔臣都答不上來。皇上大怒,當即罷了主管軍事的樞密院四位樞密使的官。

四樞密使中一位姓王的樞密使被貶到虢州。其好友翰林學士蘇公儀到城外送他時,王對公儀說:“我這次去虢州,十年前已有人預言了。”公儀說:“那人一定是位占卜算卦的術士吧”王說:“不,是曹瑋。”

在我從前當三司鹽鐵副使時,一次到河北判決獄囚,那時曹瑋從陝西剛被貶到河北做軍師。我到定州辦完公事後,曹瑋對我說:‘公事辦完,該回京城了,願您明天暫留一日,我有話要對您說。’”我本來就愛慕他的雄材偉略,一聽此話,就欣然留了下來。

第二天中午,曹瑋請我吃飯。飯後,他清退左右,對我說:“我觀公滿面是善變骨相,您將來不是做樞輔,就是做邊帥,有人說你能做到宰相,我看不能。不到十年,你一定到這裏當總管。那時西邊常傳警報,公應預先研究邊防戰備,蒐羅人材,否則很難應付突發事件。

我說:“邊境的情況,只有您最熟悉,您有何見教?”

曹瑋說:“我在陝西時,河西的趙德明曾讓人用戰馬到中原做交易。我當時一見這種貪利小人,就怒不可遏,便要殺他,誰求情也聽不進去。趙德明有一小兒子,那年才十來歲,卻勇敢地說:用戰馬資助鄰國已經失算,現在又因商貨小事而殺守邊的將士,若如此,誰還肯爲國效力呢?

看完諫帖,我心中暗想:這孩子是個可造之材,將來定會有一番作爲。聽說他常從集上路過,我一直想見見他,幾次命手下人誘他來府上,都沒成功。於是便使擅畫者畫下他的相貌。後來我終於見到了這個孩子,真有一股英雄氣概。

這個孩子將來一定是邊地的禍患,算一算他成人的日子,正是您在這兒掌政的時候,望公努力啊。” 我當時聽後,並不以爲然,如今才知道被畫的人就是趙元昊。”

6、迫其自斃

宋仁宗時,西部邊疆發生了戰事,大將劉平陣亡。朝野輿論認爲,這是因爲朝廷派宦官做監軍,主帥不能完全施展自己的指揮才能,導致劉平失利。於是仁宗便下令誅殺劉平的監軍宦官黃德和。

有人請求仁宗把各路元帥的監軍全部撤掉。仁宗徵求宰相呂夷簡的意見,呂夷簡說:“不必撤掉,只要選擇爲人忠厚謹慎的'宦官去擔任監軍就可以了。”仁宗就委派呂夷簡去辦理此事。

呂夷簡說:“我只是一名待罪宰相,不曾和宦官交往,怎能知道他們是否賢良呢,希望皇上命都知押班去推舉,爲了能職得其人,當規定:如果他們所薦舉的監軍有不勝其職者,與監督同罪。”仁宗採納了呂夷簡的意見。

第二天,都知押班在仁宗面前叩請撤掉各監軍的宦官。朝中的士大夫無不稱讚呂夷簡的謀略。殺一個監軍,其他的監軍依然還在。全部撤掉他們,必生怨言,若軍中再有過失時,他們就會爲撤掉他們找口實,所以最好的辦法是讓他們自己請求撤掉。

7、以誠相待

北宋英宗趙曙初即位時,有一天,慈壽皇太后送一封密信給宰相韓琦,內稱皇上和其生母高太后都對她不尊敬,還有“爲孀婦作主”這樣的話,並密令宦官伺機替她報仇。韓琦見信後,只淡淡地說:“領聖旨。”

第二天,要上朝議事,韓琦藉口家有急事,請求晚上朝。過後,韓琦上殿單獨面見皇上,說:“我不敢驚動聖上,但有一封信必須請皇上過目,要當面說清楚,只是不能泄露出去。”

韓琦接着說:“皇上能有今日,全賴慈壽太后之這個大恩不可忘記。雖然她不是你的親生母親,但要多尊重她,自然也就平安無事了”

皇上說:“請相國明示。”韓琦說:“這封信上所說的話,我可是擔當不起,希望皇上能把它祕密燒掉,如果泄露出去,挑撥離間的人就會乘機而入。”皇上頜首稱是,依言而行。從此以後,兩宮太后關係融洽,沒有人看得出她們原先曾有過矛盾。

宋朝興盛的年代,賢德的宰相能夠爲國盡力者,都是能當面談問題。因爲宰相和皇上當面討論問題,消除了畏忌,感情很融洽才能講出肺腑之言,所以雖說是皇宮內部的一些不好公開的矛盾,也能得到及時的解決。

8、不拒而絕

宋高宗時,苗傅和劉正彥發動叛亂,脅迫高宗答應隆太后垂簾聽政。各路兵馬聞訊,齊奔京師,意欲勤王救駕。大臣朱勝非爲防苗、劉狗急跳牆,威脅到皇帝的安全,便讓皇帝答應封苗、劉爲淮南兩路制置使,給他們統帥軍的隊權力,然後說服苗、劉投降。

苗、劉降後,朝廷希望他們快去赴任,苗、劉的部屬張逵卻爲他們謀劃道:要皇帝給他們立鐵契爲證,以防日後有變。

退朝後,他們帶着書信到朱勝非府上,要求辦理此事。朱勝非叫他的祕書拿筆來,奏請皇上允許賜給鐵契,並命令他屬下的官吏詳細查一下過去有關此事的典故,以便照例辦理。苗劉二人聽後,都非常高興。

第二天臨上朝時,苗傅的待衛傅宿求見朱勝非說:“昨日皇上批准要賜給苗、劉二位將軍以鐵契,今天能舉行賜契大典嗎?”朱勝非默思良久,忽然環顧左右諸官,問道:“叫你們查找過去的做法,都查到了嗎?”

諸官回答說:“沒有先例可查。”又問:“按照過去的方法制造鐵契,你們知道怎麼做了嗎?”回答說:“不知道。”朱勝非說:“這樣的話怎麼給他們鐵契呢?”官吏們都笑了,傅宿自知理虧,便解嘲的說:“已經得到了。”

於是就灰溜溜地回去了。此事妙在不拒絕他們而讓他自己放棄。假如給一般迂腐之人處理此事,必會想出一番大道理來與他們辯論,這不但會激怒小人而危及自身,也會使對方誌在必得,使局面無任何迴旋的餘地。

9、欲抑先揚

明朝莊浪地方部落拭挫魯麟,本爲守甘肅的副將,他向朝廷要求當大將而沒被獲准。便依仗自己部落強大,向朝廷發威,以孩子幼小爲由而擅離職守,自行回莊浪部落。

面對這種情況,朝中有人主張封他爲大將,有的主張把他召到京城,給他封地。惟有尚書劉大夏說:“魯麟爲人暴虐,且不善於管理部衆,他不會有什麼作爲的。然而他又沒有犯罪。現在如果授他大將軍印,不合朝廷的法規;召他到京城,他如果不來,則有損於朝庭的威嚴。”

此時上策是暫時擱置,不去理他,聽任他在家賦閒。而另外表彰他先世對朝廷的忠貞。表彰魯麟先輩的功績,使他內心愧慚,而怨恨朝廷不封他大將軍的事又不能說出來。這樣事情的趨勢才能按照我們的意思去發展。

不久,魯麟自覺沒趣,便心情抑鬱而死。

10、以退爲進

明武宗時,宸濠叛亂,後被王守仁平定,捕獲了宸濠,把他囚禁在浙江。當時適逢武宗南巡,駐蹕留都。中官便讓王守仁放宸濠回江西,等武宗親征時再把他擒獲,並私派兩名宦官到浙省傳達命令。

王守仁聞訊大怒,嚴辭厲責中官的這種荒唐想法。中官自知理虧,此事也就作罷了。但王守仁的部下江彬等人,因妒忌王守仁的功勞,便散佈謠言,說王守仁開始時與宸濠同謀,後聽說朝廷的大軍親征,才把宸濠逮捕以開脫自己的罪責。意想乘機誣陷王守仁,以使平叛大功據爲己有。

王守仁與張勇商量決定:先把宸濠交給了張勇,再上表告捷。把捉宸濠的功勞歸於總督軍門,請求皇上不要再到江西去了,王守仁自己也稱病在淨慈寺修養。

張勇回到京城,在武宗面前極力稱讚王守仁的忠誠,以及他讓功避禍的做法。武宗恍悟,於是就制止了對王守仁的指控。

11、速遣皇舟

明朝武宗年間,汪應軫出任泗州太守。武宗決定到南方巡視,驛站的使者騎馬沿途報告皇帝即將到達的消息,其他州府都惶恐不安,強索民財以爲迎接皇上的費用。

獨有汪應軫沉着冷靜,他託說:“皇帝巡視沒有準確的日子,匆匆忙忙作準備,官差役吏四處搜掠,很容易作弊欺壓百姓。倘若費用都收集齊了,而皇帝不來,怎麼辦呢?”

在皇帝巡視的路上,宮廷使者絡繹不絕,對沿途任意敲詐勒索。皇帝到達泗州時,汪應軫率領百餘名壯士,排列在龍船旁邊,大聲歡呼。宮廷使者正爲不能下水勒船而頹喪,汪應軫便指揮人們急速拉船前行,傾刻之間,行出百里,出了泗州境界。

自此以後,凡有到泗州的使者,都斂跡速去,絕無人敢肆意橫行了。泗州大治,官民皆頌其德。

12、兩手準備

明世宗皇帝準備巡檢楚地,如果走水路去,則南京就得準備樓船供皇帝使用。準備了樓船,要是皇上改變了路線,就白白浪費了官府的銀錢。如果不準備,而皇上突然到了南京,那就犯了大罪。

尚書周用問工部沈主事有什麼好辦法,沈主事說:“把船商們召集來,讓他們準備好木材在龍江關等候,派快驛使偵察皇上所行的路線,算出到達的日子來,到時候把船造好。如果乘船,那麼造船的錢歸官府出,如果不乘船,就不造船了,把木材退給商人,這事不難辦。

後來,皇上果然走陸路,南京的船也就沒有造。

13、見微知著

商朝紂王即位不久,便命工匠爲他磨一把象牙筷子。紂王的庶兄賢臣箕子感嘆說:“象牙筷子肯定不能配土瓦器,而要配犀角雕的碗白玉磨的杯。有了玉杯,其中肯定不能盛菜湯豆羹,而要盛山珍海味才相配。吃了山珍海味就不願再穿粗衣葛服,而要穿錦繡的衣服;也不願再住茅屋陋室,而要乘華貴的車子,住高樓廣廈。這樣下去,商國境內的物品將不能滿足他的慾望,還要去徵掠遠方各國珍奇異寶。”

果然,紂王的貪慾越來越大。他抓了上千萬的勞工修建佔地三裏的鹿臺,以白玉爲門的瓊室,再蒐羅珍寶和奇禽異獸充塞其中。同時在鹿臺旁註酒爲池懸肉爲林,使裸體男女在其中相逐戲,以供紂王取樂。

由於紂王的殘暴,以致天怒人怨,在文王率部征伐下,士兵紛紛倒戈反商。衆叛親離的紂王,最後被迫自焚於鹿臺的熊熊烈火之中。

TAG標籤:成語故事 智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