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

當前位置 /首頁/教師之家/教學設計/列表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錦集十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科學有序進行,常常需要提前準備一份具體、詳細、針對性強的方案,方案的內容和形式都要圍繞着主題來展開,最終達到預期的效果和意義。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學設計方案10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錦集十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憑藉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和補充閲讀材料,獲得給予是快樂的真切體驗,激發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我想做個調查,每年你們 覺得最開心、最快樂的是什麼時候?為什麼?(生答)同學們都體會到了從別人那裏得到的開心與快樂。那麼你們有沒有注意到那些給你們禮物、金錢,給你們幫助的人,他們在付出了以後是不是感到傷心、難受、痛苦呢?(生答)今天我們就一起跟隨文中的人物去體會給予的快樂。

二、學生自讀課文

大聲地朗讀課文,找出文中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

三、學習情況交流

指名學生回答,初步指導學生讀文感悟。

四、學習課文1~5自然段

請同學們先自讀課文的1~5自然段,這裏有兩個都表示出乎意外的詞,誰能找出來?

(學生答:吃驚、驚訝。)

1、誰吃驚?誰驚訝?

板書:

小男孩和保羅

2、誰能把他們倆吃驚和驚訝的語氣讀出來?

3、小男孩為何吃驚?

(學生答:因為他沒想到,保羅哥哥會白白地送給保羅一輛新汽車。)

老師解釋:作為保羅自己接收到這樣的禮物不吃驚,肯定是由於他的家境比較好,這樣的禮物也不足為奇。而小男孩呢?家庭情況肯定誰能更好地讀出小男孩的吃驚來,還要能做出吃驚的樣子!

4、那保羅又為何驚訝呢?

(答:驚訝小男孩的回答和他所想不一樣。)

5、再指導學生體會朗讀:

其實讓保羅驚訝的還不止這些呢?請同學們再讀下文,找出保羅再次感到意外的地方。

五、學習6~11節

1、學生邊讀邊找,並指名回答。

2、當小男孩提出請保羅把車開到他家門口時,保羅是怎麼想的?指名學生讀第九節。

(學生回答。)

3、這個笑可大有學問。這裏保羅的笑是什麼樣的笑呢?(生答)讀讀這個笑。

4、但是這回保羅又錯了。怎麼知道他又錯了?指導讀小男孩的那段話。要讀得感人。

六、學習12~13自然段

1、保羅被小男孩的話深深地感動了,作出了一個他事先也沒想到的決定,齊讀12小節。

2、他們是怎樣度過這個難忘的夜晚的呢?請大家閉上眼睛,想像他們看到聖誕節的夜景各自會想些什麼,説些什麼。他們的心情會怎麼樣。

3、是呀,小弟弟有生以來第一次看到這麼多美景,心中肯定無比激動,非常高興;而小男孩看到弟弟如此開心,也感到很快樂。至於保羅,看到自己只不過是讓他們坐車在大街上轉了一圈,就能給他們帶來這麼多的快樂,他終於也明白了,齊讀最後一小節。

七、拓展部分

1、在這篇課文的學習中,我們和保羅一樣體會到給予的快樂。

2、師小結:

是呀,把快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之上,只能得到一時的快樂;而如果你使別人快樂了,自己才能得到長久的、真正的快樂。

3、其實,這樣的事不僅僅發生在他們的身上,生活中,我們也經常會碰到這種情況。同學們,你們回憶一下,你有沒有帶給過別人快樂?還是別人帶給了你快樂?

4、指名多位學生來説。

八、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體會到了給予的快樂,我希望同學們以後都能得到快樂,給予別人快樂,在快樂中健康成長。

九、作業

課後,我想請同學們到學習、生活中去找一找快樂,把你所認為的快樂寫下來,在班隊課上告訴大家。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內容:人教社課標實驗教材二年級上冊

課前透視

這是一篇既有時代感又有教育意義的文章。記敍了小潔面對着清澈的湖水,自己手裏的麪包紙由“想扔”到“攥着”的變化過程。景色美和和行為美的和諧是本文的主題,麪包紙是本文的線索,“剛想、生怕、攥着”等詞語是理解課文的關鍵。抓重點、析對比、攻關鍵、就能很好達到理解課文的目的。課文的內容貼近兒童生活,

教學中應該引導學生聯繫實際,積極投入實踐活動中,達到保護環境,熱愛自然的教育目的。

本課內容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説,就好像是自己生活的鏡頭再現。已經形成的閲讀能力也為學習活動的開展打下基礎。教者應該從這樣的實際出發,積極引導,並結合文章圖文並茂的特點,啟發學生思考想象,對學生進行保護環境的教育薰陶。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感受風景的優美和小潔心靈的美好,體會自然美與行為美的和諧。

3、有保護環境衞生的意識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4、促進閲讀和想像能力的發展。

教學重點

能正確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有保護環境衞生的意識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使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

2、使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3、使學生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設計思路】

統計是數學課程標準規定的四個領域之一,在日常生活、生產和科中有着很廣泛的應用。統計的思想方法是數學的一個重要的思想方法。數學課程標準更加重視學生對數據統計過程的體驗,學習一些簡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方法,認識統計的作用和意義。

本節課注重體現以下幾點:

1、學生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通過實踐、合作、交流讓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和整理,並對簡單數據進行整理,以統計的思想和方法有一些初步的認識。

2、注意學生情感的個性化、價值觀的多元化得到充分的展示。

由於低年級兒童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化傾向,當討論如果只買一種水果,該買哪種水果時,這就形成真實的兩難問題.學生既要考慮到個體對水果的喜好,又想照顧大多數同學的喜好,真是左右為難.

3、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根據統計結果,六種水果該各買多少的討論,使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想一想我們可以採用哪些方法就能知道?

引出課題。

二、引導探索,認識新知。

1、使學生感受數據的收集、整理過程。

調查本班同學最喜歡哪一種水果,記錄在統計表裏。同桌討論:如果六種水果都買,哪些水果要多買,哪些水果要少買?

2、繪製統計圖。

(1)展示學生繪製的統計圖,相互評價.

(2)看統計圖表提問題。

三、應用知識。 完成書95頁的第一題。

四、課堂總結。

在日常生活中還有什麼可以統計?

五、課後延伸。

調查本班同學,把喜歡下面幾項活動的人數統計出來。(游泳、跳繩、拍皮球、踢足球、跑步)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文本透視】

《三月桃花水》是北師大版教材四年級下冊一篇描寫江南春水的優美散文。課文通過詩化的語言和生動的形象,讚美了三月桃花水比金子還貴,比銀子還亮,美得讓人沉醉。文章詞如璣、語如詩、景如畫,字裏行間跳躍着“美”的音符,綻放着“美”的花朵,真是文中有“畫”,“畫”中有情。課文結構清晰,線索明朗,前後文之間,有問有答,各個段落在錯落中,又有句式的重複和押韻,讀起來琅琅上口,聽起來令人身心愉悦。三月桃花水的美是與淳樸、恬靜的鄉村生活緊緊相連的。全篇皆是清新淡雅的詞句,並巧妙運用了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方法,再融合了作者濃郁的喜悦、喜愛之情,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山水的真摯情懷。

【設計理念】

教學活動應真正着眼於學生的言語發展,實實在在地教語文。學生為需要而學,教師為學生的真正需要而教。注重學習過程,滲透學習方法,紮根於語言文字,從關鍵字詞中提取最有價值的信息,使學生在閲讀中展開豐富的想象,走進課文情境,獲取真實的感受。

實實在在,想象出最美的畫面;簡簡單單,誦讀出最真的情感。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不同形式的讀將學生帶入課文描寫的如詩如畫的情境中,感受課文的整體美。

2、讓學生用心體會文中的比喻句、擬人句、排比句和對偶句的等句式,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妙處,受到語言美的薰陶。

3、讓學生在熟讀成誦中,達到積累語言、提高表達能力的目的。

(第一課時)

一、課題導入,瞭解“桃花水”。

春天冰雪消融,雨水漸多,河水上漲,便稱這為“桃花水”。“桃花水”指的就是“春水”。

二、初讀課文,自學字詞,整體感知

1、自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字詞檢測

3、默讀課文,讀完後想一想:三月桃花水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4、完成書後思考題,把握文章結構

一方面寫聲 , 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豎琴。

二方面寫色 , 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鏡。

三方面是對全文的總結,讚揚了三丹桃花水比金子還貴,比銀子還亮,叫人沉醉。

(第二課時)

【教學預設】

一、詞串欣賞

從讀好詞語入手,用聲音和表情來表達出詞語的意思,並能發現每組詞語的特點。

課件出示:第一組:絢麗的朝霞、明潔的絲綢、裊裊炊煙、

第二組:草如茵、柳如眉、如霧如煙

第三組:應和、低語、談心、催促

二、精讀感悟

用心地去讀這幾個詞語,就能讀出它的畫面,讀出它的色彩,讀出它的感情……同樣的,用心地去讀文章的每一句話,也能讀出很多的感受。

(一)、學習第二小節

1、學生自讀,談感受

2、老師範例:批註式閲讀

課件出示:教師在詩歌第二小節上做的一些筆記,如在關鍵詞語下面點着重

號,在詩歌旁邊寫下自己的感受等。

(二)、學習第三、四小節

1.自由閲讀,引導學生讀思結合做批註。

2.交流研讀句子,表達自己的閲讀感受。

3、融入閲讀感受,有感情地朗讀重點句。

[引導學生從“輕柔的弦、纖細的低語、談心、催促……”關鍵字詞中提取最有價值的信息,使學生在閲讀中展開豐富的想象,走進課文情境,獲取真實的感受,讓學生感受桃花水的美,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妙處]

(三)、學習第五、六小節

1、請快速默讀第五、六小節,看看在三月桃花水的這面鏡子裏你看到了什麼?

2、帶上你的喜愛之情讀一讀課文第六自然段。

3、仿詩練説,拓展畫面

4、指導讀出省略號的味道

[引導學生美美地讀,讀出最真的情;靜靜地想,想出最美的畫面]

三、整體誦讀

全文配樂朗讀,師生共同合作美讀

四、拓展仿寫

試着仿照課文的任意一小節來寫一寫,表達自己的感情。

五、激情小結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恐龍、欣喜若狂、輕盈、敏捷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恐龍是怎樣演化成鳥的。

3、培養學生探索自然知識的興趣。

4、背誦感興趣的部分。

【教學重點難點】

1、瞭解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

2、樹立學生探究的意識,培養他們鑽研科學的精神。

【教學準備】

有關恐龍的資料 、課文朗讀磁帶、教學掛圖等。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掛圖展示,激趣導入

二、板書課題、解題

飛向藍天的恐龍

三、聽課文錄音帶,自學生字詞

1、聽課文錄音,整體感知課文。

2、自學生字詞:

⑴ 認讀字:

鈍 凌。

⑵ 書寫字:

恐、兇、笨、鴿、僅、頓、描、繪、噸、盈、敏、捷、嶄。

⑶ 新詞:

遲鈍:反應慢,不靈敏。

五彩斑斕:燦爛多彩。

凌空翱翔:在空中迴旋的飛。

後裔、欣喜若狂、隧道、繁衍、茹毛飲血、毋庸置疑等詞語讓學生用老師教的方法自己解釋、討論。

四、自由朗讀課文,感悟課文結構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寫大量的化石顯示,鳥兒是由恐龍演化而來的。

第二部分(3、4自然段):科學家們假想恐龍是如何演化成鳥兒的。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科學家們希望能從化石中重現這一歷史過程。

五、小結第一課時學習內容,確定自己喜歡的段落

第二課時

一、複習鞏固

1、檢查生字的掌握情況。

2、發表你對課文的理解。

二、深入分析,理解全文

採用逐步分學習的方法理解課文:

1、指名學生朗讀課文第一部分,探究第一部分內容:

⑴ 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中的似乎是什麼意思?

(好像、彷彿的意思)

⑵ 這一段怎樣引出觀點的?

(把恐龍與鳥類作比較)

⑶ 老師問:

科學家們在這一部分中提出了什麼樣的假説?

(鳥類不僅和恐龍有親緣關係,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種小型恐龍的後裔。)

⑷ 老師問:

科學家為什麼欣喜若狂?

(因為可以證明鳥類是由古代的恐龍演變而來的。)

⑸ 學生討論:

遼西的發現向世人展示了恐龍長羽毛的證據,給這幅古生物學家們描繪的畫卷塗上了點睛之筆。

點睛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説這是點睛之筆呢?

2、指名朗讀課文第二部分,師生共同探究這一部分:

這一部分主要是科學家們假設猜想恐龍向鳥兒進化的過程。

(教學這一部分必須注意:恐龍進化經過了漫長的年代;並不是所有恐龍都在向鳥兒進化;有較多內容是科學家的一種假設、推斷。 )

3、學習第三部分,質疑、探究:

老師:誰能説説希望能重現這一歷史進程這句話飽含的信息?

學生回答,教師指正。

三、反饋全文,學生質疑

1、用自己的話説説恐龍是如何飛向藍天的?

2、質疑並解答,學生交流、討論,教師釋疑。

四、總結全文

課文假想了恐龍向鳥類演化的過程,作者説明簡潔、意思表達完整、準確,豐富了我們的知識,激發了我們探索自然的興趣。希望同學們在此啟迪下,將思緒放飛藍天,去探索大自然以個又一個奧祕,為人類作出自己的貢獻。

【板書設計】

飛向藍天的恐龍

兩億三千萬年前數千萬年後許許多多年後億萬年前

第一種恐龍 龐大家族 恐龍中的一支 飛向藍天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第一場雪》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詞。

2.自主學習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所表達的喜悦之情。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找出文中優美的語句,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

 三、教學準備:

寫有問題的卡片

四、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理清思路。

師:誰想讀課文誰就站起來讀,然後説一説你讀懂了什麼 ?

(培養學生自讀課文的能力,幫助理清文章的思路)

生彙報,師相機板書:

下雪前(1、2)

下雪時(3) 雪大

21。 第一場雪

下雪後(4、5) 雪大 而美

聯想(6、7)

(二)、細讀課文,理解課文。

1.師:現在請同學們自由選自己最喜歡的部分進行朗讀。

2分組交流:學生 根據自己的興趣自由建組進行朗讀並做好旁註(自己的學習體會)

3.學生圍繞朗讀重點進行質疑,師相機補充。

(1)下雪前的景象是怎樣的?作者是怎樣抓住它的特點來寫的?

(2)下雪時的景象是怎樣的?讀讀你認為寫得好句子並説説它好在哪。

(3)下雪後的景象是怎樣的?讀讀你認為寫得好句子並説説它好在哪。

(4)讀讀作者產生聯想的句子。説説文中諺語的含義。

4.學生 先獨立思考後小組討論,彙報。師相機補充板書。

下雪前(1、2) 天氣變化

21.第一場雪 下雪時(3) 看(靜態) 聽(動態) 雪大

下雪後(4 、5 ) 歡樂 雪大而美

聯想(6、7) 作用

(三)、品讀語段,體味美。

1、師:你認為課文哪些句子寫得最精彩,你就站起來讀讀並説説句子為什麼精彩。

2.生讀文並説體會。

生1:鵝毛般的雪花,從就白了。只聽見往下落,偶爾斷了。這説明了雪大。另外 ,從掛滿堆滿兩個詞語也能體會雪大。

生2:好大的雪啊!。從中體會到雪的大。從落光了葉子的雪球。體會到雪美。

生3:一羣孩子在雪地震落下來。這句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更能體會到孩子的歡樂 。

(四)、讀寫有機結合,創造美。

1.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文。(要求讀出喜悦之情)

2讓學生根據文中精彩的語句仿寫一句或一段話。

(五)、背誦課文。

學生自由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或語句。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課前思考】

我是一名語文老師,我曾經用無數個句子想解讀我們的語文,詮釋我們的語文,但總不如一句話來得貼切,那就是:語文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我們曾紮紮實實地訓練,我們正如火如荼地感悟,這好像兩陣風,把我們吹得有點迷糊。反思我們的語文教學,以前是訓練太多,現在則覺得感悟太多,如果這樣一味地感悟下去,那麼不知若干年之後,我們拿什麼來感悟?

其實,課程標準一開始就為我們指明瞭語文教育的特點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於是這樣一個問題已迫切地擺在我們面前:如何使工具性與人文性更和諧地統一?我正是帶着這樣的思考走進《燕子專列》的課堂的。

【學習目標】

在品詞的過程中積累詞語,在相關句式的訓練中提升情感,深刻體會瑞士人民對大自然和生命的關愛,從而激發對弱小生命的同情。

【預設過程】

一、複習詞語,創設情境

1、師:同學們,在上一節課的學習中,有一件事始終讓我們揪心,那就是成千上萬只燕子從南方飛回北方時,在瑞士境內遇到了麻煩。在這件事情的敍述中,有這樣一些詞語,相信我們每一個人都不會忘記。

2、出示:

氣温驟降

風雪不止

長途跋涉

飢寒交迫

瀕臨死亡

3、師:請你自由讀讀這些詞?説説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二、深入研讀,訓練感悟

1、師:同學們,成千上萬的燕子飛到瑞士時,氣温驟降,風雪不止,此時的燕子由於長途跋涉,飢寒交迫,已經瀕臨死亡。此刻,你覺得這些燕子最需要的是什麼?同學們,轟轟烈烈的救護燕子的行動已經開始了。請你自由讀讀課文的第三自然段,瑞士人民的哪些舉動令你感動,請你把相關的`詞語用筆圈出來。

2、交流。隨機出示:

於是,政府通過電視和廣播呼籲人們立即行動起來,尋找燕子,把它們送到火車站。

指名讀,評價:是呀,小小的燕子竟然驚動了政府,誰能再讀這個句子,讓我們感受到瑞士政府在呼籲人們立即行動起來嗎?評價:瑞士的人民已經準備行動了,誰能讓人們趕快行動起來?指名讀!

聽到消息後,居民們紛紛走出家門,冒着料峭的春寒,頂着滿天飛舞的大雪,踏着凍得堅硬的山路,四處尋找凍僵的燕子。

冒着、頂着、踏着:(當學生説出冒着、頂着、踏着時出示上面句子,並把三個動詞隨機變色。)請你自由地讀讀這句話,讀了這個句子,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四處尋找:其他同學有沒有從不同的詞中受到了感動?你看到人們到哪裏去尋找了?

居民們:師:同學們,在料峭的春寒中,在滿天飛舞的大雪中,在凍得堅硬的山路上,出現了許許多多救護燕子的人,這其中也許會有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奶奶,(師出示句子並讀:聽到消息後,(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奶奶)走出了家門,冒着料峭的春寒,頂着滿天飛舞的大雪,踏着凍得堅硬的山路,四處尋找凍僵的燕子。

在這人羣中,肯定還有其他人,請你想一想,你又看到誰走出了家門?能不能像老師一樣填進去讀一讀這個句子。指名交流,評價:誰來了,還有誰也來了?

3、(前面學生已提到貝蒂)導語:對呀,同學們,正如你們所説,小貝蒂也走出了家門,趕快讀讀課文第四自然段吧,想一想,貝蒂的哪些舉動又讓你感動了?

(前面學生沒有提到貝蒂)導語:同學們,在這救護燕子的人羣中,有一個叫貝蒂的小姑娘也走出了家門,趕快讀讀課文第四自然段吧,想一想,貝蒂的哪些舉動又讓你感動了?

4、重點交流:(出示圖片和句子)

她的臉凍得通紅,手凍得僵硬,但她一點兒也不在乎。

你能説説你的體會嗎?老師想和同學合作來讀這個句子。對讀:她的臉凍得通紅,手凍得僵硬,但她

請你再讀讀這段話,能説説貝蒂只在乎什麼嗎?出示:

句式:貝蒂不在乎 ,只在乎 !

學生自由讀後交流。

三、換位體驗,寫中悟情

1、師:同學們,其實每個人都不在乎一切困難,只在乎凍僵的燕子。在貝蒂的幫助下,在人們的努力下,這些瀕臨死亡的燕子終於獲救了,它們坐上了漂亮舒適的列車。(出示:列車開動了。載着燕子的列車,帶着人類的友情駛向遠方。燕子在車廂裏唧唧喳喳,彷彿在向人類致謝。)

2、齊讀。

3、師:燕子在車廂裏唧唧喳喳,你聽到了嗎?它們彷彿在説些什麼呢?請你拿出作業紙,把燕子們説的話寫下來吧!

4、出示:燕子在車廂裏唧唧喳喳,彷彿在説:______________。

5、學生自由寫作,交流。

四、各抒己見,提升情感

1、師:同學們,此刻,你覺得燕子專列上裝的是什麼?

2、結課。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學習重點]

1、瞭解《左傳》這部編年體史書的概況。重點了解《左傳》作為先秦歷史散文傑作的基本內容和語言特色。

2、積累文言實詞、虛詞和特殊句式的知識,以培養閲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

[學習難點]

1、掌握正確誦讀方法,養成閲讀文言文的良好習慣,在課餘拓展遷移中提高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瞭解燭之武智退秦師的政治活動,鑑賞燭之武的嫻熟而精要的外交辭令。

[文習賞識]

《左傳》是我國第一部詳細完整的編年體歷史著作(起於魯隱公元年,終於魯哀公二十七年)《左傳》以《春秋》的記事為綱。以時間先後為序,詳細地記述了春秋時期各國內政外交等大小事實。

《左傳》也稱《左氏春秋》、《春秋左氏傳》。作者相傳為魯國的史官左丘明。有人認為它是一部獨立的自成體系具有獨立創見的歷史著作。它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有關春秋時期各諸候國間的政治、軍事,外交以及經濟、文化等方面的重大史實都有載述,具體面完整地顯示了時代概貌。顯然,傳統天命、禮教思想時有流露,這是歷史侷限性。

《左傳》又具有很高的文字價值。善於描寫戰爭和記述行人辭令,敍事委婉詳盡,情節富於故事性和戲劇性,描寫人物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性格鮮明、栩栩如生,常常是寥寥幾句,就能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顯示了作者高超的藝術表現能力。

[整體感知]

本文記述了秦晉聯合攻打鄭國的一個故事。鄭國被秦、晉兩的國包圍,危在旦夕,鄭文公派能言善辯的燭之武前去説服秦伯。燭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晉之間的矛盾,向秦伯分析了當時的形勢,採取分化瓦解的辦法,説明了保存鄭國對秦有利、滅掉鄭國對秦不利的道理,終於説服了秦伯。秦伯不僅撤走了圍鄭的秦軍,反而派兵保衞鄭圍,迫使晉國也不得不撤兵,從而消除了鄭國的危機。燭之武臨危受命,不避艱險,隻身説服秦君,解除國難,表現出他機智善辯的外交才能。

文章中的中心人物燭之武,不計前嫌,受命於危難中,義無反顧奔赴敵營。在大國國君面前,不卑不亢,抓住秦晉間互爭霸權,權利不一致的基本矛盾侃侃而談,句句打動對方。終於説服秦君,解除國難,燭之武的言行,體現了他深明大義和捍衞國家主權的愛國思想。

課文按故事情節的發展分為四段:第一段寫秦、晉國圍鄭;第2段寫燭之武臨危受命;第3

段寫燭之武智退秦師;第4段寫晉師撤離鄭國。

本文主要寫燭之武説退秦師,因此燭之武的外交辭令是本文記敍的重點,從而塑造了燭之武義無反顧奔赴敵營的信心和勇氣,見到秦伯後的胸有成竹,對秦晉兩國關係和矛盾的瞭如指掌,,使他的形象躍然紙上。至於其他方面就寫得較為簡略。文章波瀾起伏,亦張亦弛,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敍事中注意伏筆與照應,從而使結構嚴謹。

[課文重點存儲]

要重視積累,對常用文言實詞和文言虛詞,要寓詞於句,從意義和用法兩方面透徹理解,應牢記:積累是運用的前提。

詞類活用

一、字

1、字音:

①汜,fàn,字的左邊為三點水,故其義必與水相關。指汜水,是位於鄭國境內的一條河流。另外,範字的讀音也是由草字頭下面的汜的讀音而來。

②縋,zhuì,字的左邊為絞絲旁,故其義與繩索、絲綢相關。

意為用繩子拴着人或物從上往下送。其造字法採用形聲構字法,左邊為繩索之形,右邊是其音,縋的讀音就是根據追而來。

③共,本為象形字,下面兩點為盛食物的器皿之足,意為祭祀用的食品等,而文中是一個通假字,通供,供給之意,讀gōng。

④闕,形聲字,門為形,闕為聲,讀作quē,意即門户受損。

⑤逢,是多音字,做姓氏用時,讀páng。

2、通假字:

(1)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已,通矣,了。)

(2)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給、供應。讀gōng)

(3)夫晉,何厭之有(厭,通饜,滿足。)

(4)秦伯説,與鄭人盟(説,通悦,高興。讀yuè。)

(5)失其所與,不知(知,通智,明智,聰明。讀zhì)

二、詞

1、詞類活用:

①燭之武退秦師(退,使動用法,使撤兵。)

②晉軍函陵,秦軍汜南(軍,名詞作動詞,駐軍。)

③若亡鄭而有益於君(亡,使動用法,使滅亡。)

④越國以鄙遠(鄙,名詞意動,把當作邊邑;遠形容詞作名詞,遠地。)

⑤領之厚,君之薄也(厚,薄,形容詞作動詞,變雄厚、變薄弱。)

⑥即東封鄭(東,名詞作狀語,向東;封名詞意動用法,使成為疆界。)

⑦若不闕秦(闕,動詞使動用法,使削弱。)

⑧闕秦以利晉(利,名詞使動用法,使獲利。)

⑨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敝,形容詞用作動詞,損害。)

⑩共其乏困(乏困,形容詞作名詞,缺少的東西。)

2、古今異義

古義:東方道路上(招待過客)的主人。例如: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①東道主

今義:請客的主人。

古義:出使的人。例如:行李之往來。

②行李

今義:出門時所帶的包裹等。

古義:缺少的東西。例如:共其乏困

③乏困

今義:疲勞。

古義:那人。例如: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④夫人

今義:對已婚女子的尊稱。

三、特殊句式

1、判斷句

①是寡人之過也(也表示判斷)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否定判斷)

2、省略句

①晉軍(於)函陵,秦軍(於)汜南(省略介詞於)

②(燭之武)辭曰:臣之壯也

(省略主語燭之武)

③若舍鄭以(之)為東道主(省略介詞以的賓主之)

3、賓語前置句

夫晉,何厭之有?(有的賓語何厭前置,之作為標誌。翻譯時要調整為有何厭)

4、狀語後置

以其無禮於晉(介賓短語於晉作狀語,後置,翻譯時要調整為於晉無禮)

[典型例題激活]

[例1]下面對文言句式的判斷,相同的一組是()

①夫晉,何厭之有?

②今已服矣,何又求矣?

③諸候有在者乎?

④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解析:①②句為賓語前置句,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何作賓語,賓語前置。③為省略句,應為諸候子孫其繼有在者乎?④為判斷句。用者也句式表示判斷。

答案:A

點評:

本題考查對文言句式的理解。平時多瞭解文言句子的各種類型(判斷句、被動句、疑問句、賓語前置句、省略句等),根據各類句型的特點和文言句式本身的意思來判斷。

自測題

1、下列加點字的讀音全對的一組是()

A、秦軍汜(sì)南夜縋(zhuì)而出佚(yì)之狐

B、共(gòng)其乏困若不闕(jué)秦許君焦瑕(xiá)

C、秦伯説(yuè)杞(qǐ)子楊孫戍(shù)之

D、逢(féng)孫微夫(fū)人之力不及此失其所與,不知(zhì)

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 貳:兩個

B、晉軍函陵 軍:駐軍

C、焉用亡鄭以陪鄰 陪:增加

D、以亂易整,不武 易:替代

3、找出通假字

①無能為也已

②共其乏困

③秦伯説,與鄭人盟

④失其所與,不知

4、下列加點詞語與現代漢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B、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C、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5下列加點詞語沒有活用的一項()

A、晉軍函陵,秦軍汜南

B、越國以鄙遠

C、既東封鄭

D、鄭既知亡矣

6、句式與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項是()

A、佚之狐言於鄭伯曰

B、何厭之有

C、若亡鄭而有益於君

D、以其無禮於晉

7加點詞意義和用法與其他各項不同一項是()

A、鄰之厚,君之薄也

B、行李之往來

C、君之所知也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課內閲讀]

閲讀下文完成812題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惟君圖之。秦伯説,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8、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夜縋(用繩子拴着從城牆上下來)而出

B.越國以鄙(偏僻)遠

C.行李(出使的人)之往來,共其乏困

D.闕(使缺,損害)秦以利晉.惟君圖之

9、以為的用法不同於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A若舍鄭以為東道主君亦無所害

B.或以為死,或以為亡

C.老臣竊以為媪之愛燕後賢於長安君

D.以為得之矣

10、加點詞的用法與例句不相同的一項是()

例:君知其難也

A、共其乏困

B、又欲肆其西封

C、吾其還也

D、失其所與

11、對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的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A、越過晉國而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境,國君知道那是很困難的。

B、越過晉國而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難的。

C、越過秦國而把遠方的鄭國作為晉國的東部邊境,國君知道那是很困難的。

D、越過秦國而把遠方的鄭國作為晉國的東部邊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難的

12、燭之武的話表現了外交辭令中婉曲這種表達方式的是()

A、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

B、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

C、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D、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

[課外閲讀]

閲讀下面文章完成1318題。

介之推不言祿

晉侯賞從亡者,介之推不言祿,祿亦弗及。推曰:獻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懷無親,外內棄之。天未絕晉,必將有主。主晉祀者,非君而誰?天實置之,而二三子以為己力,不亦誣乎?竊人之財,猶謂之盜。況貪天之功以為己力乎?下義其罪,上賞其奸,上下相蒙,難與處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誰懟?對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對曰:言,身之文也。身將隱,焉用文之?是求顯也。其母曰:能如是乎?與女偕隱。遂隱而死。

晉侯求之不獲,以綿上為之田。曰:以志吾過,且旌善人。

(選自《左傳僖公二十四年》

13、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是()

A、外內棄之

棄:厭棄

B、不亦誣乎

誣:荒謬

C、焉用文乎

文:文飾,動詞

D、以綿上為之田

田:田地

14、較下列兩組句子中加點的字的意思,判斷正確的是()

①祿亦弗及

②、罪又甚焉

③、盍亦求之

④、焉用文之

A、兩個亦字相同,兩個焉字不同

B、兩個亦字相同,兩個焉字也相同

C、兩個亦字不同,兩個焉字也不同

D、兩個亦字不同,兩個焉字相同

15、母曰:能如是乎?句中的是指代的是()

A、上下相蒙,難與處矣。

B、不食其食,身將隱

C、介之推不言祿

D、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16、對介之推讓祿一事的分析,最確切的一項是()

A、本篇介之推不居功自傲的態度和在榮譽地位面前的謙讓精神。

B、介母三次設問,表明她是一個關心兒子但並不願違背兒子意願的人。

C、本篇頌揚介之推母子不求賞賜,不圖浮名的品行。

D、晉侯是個卑鄙小人,可共患難,不可共富貴。

17、對文章寫介母三次設問的目的,判斷不正確的是()

A、誘導兒子追求名利。

B、考驗兒子是否堅決隱退。

C、使文章曲折跌宕。

D、寫介母是個深明大義教子有方人。

18、將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下義其罪,上賞其奸。

譯文:

②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譯文:

③以志吾過,且旌善人。

④譯文:

[創新拓展練習]

19、仿照下列句子寫兩句話。

要求:①句式相同。②內容有聯繫意義。

例句:如果愛是左右手,就一隻送給兒童,一隻送給老人。

如果愛是左右手,就一隻送給早春,一隻送給晚秋。

A、

B、

教學設計方案 篇9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欣賞

1、導入

師:同學們,課間你們都玩些什麼遊戲?

生:“打乒乓”;“跳繩”;“貼大餅”;“捉迷藏”;“抓人”……

[從學生最貼近的生活入手,強調學生的生活經驗。]

2、初聽

師:現在老師播放一段音樂(《陀螺》),聽完告訴我,你認為這段音樂表現的是你玩的什麼遊戲,並説出原因。

生1:我認為是跳繩,因為音樂一會兒高一會兒低。

生2:我認為是在打乒乓,因為音樂比較活躍,打乒乓時要來回走動。

……

師:同學們説得不錯,現在我們來聽下一首(《騎竹馬》),聽聽看這回表現的是什麼遊戲,當然也要説出原因。

生:我認為是騎馬,因為音樂像馬蹄聲。

師:同學們説得有道理,現在我們再來聽一首樂曲(《跳繩》),聽聽看這回表現的是什麼遊戲,説出你的原因。

生1:我認為是跳高,因為音樂一會高一會低。

生2:我認為是捉迷藏,因為捉迷藏要逃來逃去,我覺得音樂像。

……

師:同學們很會想象,下面我們來聽最後一首樂曲(《捉迷藏》),這回表現的是什麼遊戲,同樣請你説出原因。

生1:我認為是“貼大餅”,因為“貼大餅”要跑來跑去,音樂比較快,很象。

生2:我認為是“捉迷藏”,因為“捉迷藏”也要跑來跑去。

……

[音樂是想象的藝術,充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3、復聽分析

師:同學們聽得很仔細,現在請你們打開書本,看着書上的標題和插圖,我們再次把剛才的音樂欣賞一遍。

(1)聽《陀螺》

師:你認為老師播放的音樂表現的是什麼遊戲?為什麼?

生:是《陀螺》。因為音樂上下跳動,好象陀螺在旋轉,開頭的響聲好象是在抽陀螺。

師:回答得很好!誰來説一説這首樂曲的節奏和速度是怎樣的?

生:這首樂曲的節奏比較跳躍,速度是快速。

師:很好。老師這裏有陀螺,請一位同學玩一玩,體驗一下。

師:現在讓我們跟着音樂模仿玩陀螺。

[在聆聽中體驗。]

(2)聽《騎竹馬》

師:這首樂曲你們剛才已經聽出,是《騎竹馬》。那麼這首樂曲的節奏和速度是怎樣的?

生:這首樂曲的節奏是比較緊湊的;速度也是快速。

師:好的。老師和你們一起玩一玩“竹馬”。(播放《騎竹馬》)

[在聆聽中體驗。]

(3)聽《跳繩》

生:這首樂曲是 《跳繩》。

師:對。這是著名作曲家丁善德為我們小朋友寫的,表現小朋友跳繩時的情景。音樂的節奏、速度是怎樣的?

生:音樂的節奏也比較緊湊,速度是稍快。

師:你們平時跳繩有幾種跳法?

生:有“雙飛”、“跳長繩”、“雙人跳” ……

師:我請同學們上來示範一下。

師:現在老師分四大組,你們自己商量一下,然後老師播放音樂,你們邊聽邊跳繩。

[在聆聽中體驗。]

(4)聽《捉迷藏》

師:這首音樂表現的是什麼遊戲?為什麼?

生:是 《捉迷藏》。因為音樂忽快忽慢,比較快,好象一個小朋友在抓,其他小朋友在逃。

師:音樂的節奏、速度是怎樣的?

生:節奏很連貫,緊湊,速度較快。

師:現在老師再播放一遍,你們藏好了,老師可要來抓你們了!

[新理念提出:應讓學生掌握音樂要素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師生之間應在寬鬆、和諧、民主、平等的氛圍中對話、互動,相互提高。]

4、小結:《跳繩》的作曲者是丁善德,是位有名的作曲家,寫過許多反映兒童生活、學習的鋼琴小品,是上海音樂學院的教授;《捉迷藏》的作曲者是德國的舒曼,也是一位有名的作曲家,寫過《夢幻曲》等有名的作品。

5、總聽:顛亂樂曲次序,讓學生聽辨樂曲,並模仿遊戲。

[遵循聆聽——聆聽——再聆聽的原則,讓學生通過反覆聆聽加深對樂曲的記憶、理解]

三、總結:

這四首樂曲組成了《快樂的童年》的組曲,這幾首樂曲惟妙惟肖地表現出了我們遊戲時的情景。音樂可以通過節奏、速度、音色、音區的不同來表現不同的音樂形象,所以音樂的表現力是非常豐富的,我們只有通過自己的聽辨、想象、思考來理解樂曲。

教學設計方案 篇10

教學目的:

1.掌握生字生詞,七年級語文上冊《狼》教學設計。

2.學習記敍的順序和結構。

3.理解文章的內容和中心意思。

教學設想

本文篇幅較短,內容並不難懂,但字詞、句式難點很多,語言障礙較大,故教學時重點應放在字詞句的串講上。但字詞句的解決一點也不能離開語言環境,要從上下文意中去掌握字詞的含義。

本文可用兩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初步解決生字生詞,以熟悉課文為主;第二課時掌握文章的結構形式和思想內容。教學方法仍以學生的活動為本,教師只能處在引導、點撥的地位。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朗讀課文熟悉課文。

2.參看註解,理解生字生詞。

3.複述故事大意,初中一年級語文教案《七年級語文上冊《狼》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1.知識導入。

(1)學習文言文和學習現代文不同的地方有兩點:一點是由於社會生活的變遷,造成內容的差距、認識的困難;一點是由於語言的演變,造成文字的差異、理解的障礙。這兩點又以語言障礙為主。

(2)文言文的語言障礙主要在詞和句上,有很多詞和句在意義和用法上都和現代文不同,學習時要特別注意這些不同的詞句。

(3)文言文閲讀的方法最重要的是熟讀。開始時參看註解,會認會讀;然後就要朗讀,讀得琅琅上口、滾瓜爛熟才便於理解。

(4)今天學習課文《狼》,就要按照上述的認識和方法來安排教學活動。

2.關於課文。

這篇課文的有關知識要記住這樣幾點:

①出處。本文節選自《聊齋志異》。

②作者。蒲松齡,字留仙,號柳泉居士,清朝山東人,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他自幼勤學、聰敏,但一生考場不利,自學成才,在家鄉設館教書,創作了許多鬼怪故事,後來彙編成書,就是《聊齋志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