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

當前位置 /首頁/教師之家/試題/列表

關於初一歷史上冊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的練習題

為了幫大家提高學習成績,初中頻道在這裏為大家整理了初一上冊歷史課時訓練,希望大家可以用心去看,去學習。

關於初一歷史上冊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的練習題

一、單項選擇題:

1.書法成為一種藝術始於()

A.西漢末年B.東漢末年C.三國時期D.西晉時期

2.下列關於雲岡石窟的説法,不正確的是()

A.位於山西大同市B.主要開鑿於北魏前期

C.第20窟露天大佛是代表作D.以雕刻和壁畫藝術為主

3.顧愷之生活在()

A.西晉B.東晉C.南朝D.北朝

4.下列關於石窟藝術表達不正確的是()

A.體現了田園詩意境

B.包含外來藝術特色

C.不限於雕刻藝術

D.佛教盛行的結果

5.被人們譽為“飄若浮雲,矯若驚龍”的藝術作品是:()

A.敦煌莫高窟的飛天B.雲岡石窟的浮雕

C.王羲之的書法D.吳道子的繪畫

6.被後人尊稱為“書聖”的大書法家是:()

A.鍾繇B.王羲之C.王獻之D.柳公權

7.南北朝時期開鑿的最著名的石窟是①雲岡石窟②龍門石窟③敦煌莫高窟④麥積山石窟()

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③D.③④

8.某電視劇攝製組佈置一個三國初期時曹植的書房場景,其道具有四樣,根據你學過的歷史知識判斷其中搞錯的是:()

①書桌上有毛筆、紙張

②書桌上有一疊印製的書籍

③牆上掛有臨摹的《洛神賦圖》

④書桌上放有一盤葡萄。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9.下列藝術品問世時間距離諸葛亮生活的年代最遠的.是:()

A.蘭亭序B.《洛神賦圖》C.《女史箴圖》D.龍門石窟佛像

10.顧愷之創作的作品很多,流傳下來的摹本有:()

①《女史箴圖》 ②《洛神賦圖》③《奔馬圖》④《清明上河圖》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知識的學習需要大家每天的積累,這樣才能提高成績,初中頻道在這裏為大家整理了初一年級上冊歷史同步訓練,希望大家可以用心去看,去學習。

一、單項選擇題:

1、滅亡西晉的是()

A、匈奴人B、氐族人C、烏孫人D、大月氏人

2、東晉的建立者是()

A、司馬炎B、司馬睿C、司馬懿D、司馬昭

3、東晉的都城是()

A.建康B、洛陽C、長安D、成都

4、4世紀後期,統一黃河流域的是()

A、西晉B、東晉C、魏國D、前秦

5、淝水之戰的作戰雙方是()

A、東晉和西晉B、西晉和前秦

C、東晉和前秦D、南朝和前秦

6、下列成語與淝水之戰有關的是()

①揭竿而起②風聲鶴唳③破釜沉舟④草木皆兵⑤斬木為兵

⑥紙上談兵⑦問鼎中原⑧退避三舍 ⑨投鞭斷流

A、①⑦⑧ B、②④⑨ C、③⑤⑥⑦ D、②③⑤⑧

7、下列各項中,不正確的是()

①東晉和西晉的統治區域相同②結束東晉統治的是前秦

③南朝從420年開始④南朝包括前秦

A、①②④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8、紙取代簡為主要書寫材料是在()

A、西漢B、東漢C、西晉D、東晉

9、東晉南朝時期,南方海外貿易的中心是()

A、建康B、番禺C、揚州D、江州

10、下列關於東晉南朝的敍述,正確的是()

①稻田裏開始使用綠肥②牛耕和糞肥得到推廣③青瓷成為人們日常的生活用具④發明了灌鋼法

A、①②④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題:

1.吸取前人精華,獨創一家,其字端秀清新,“飄若浮雲,矯若驚龍”。

閲讀材料回答:

①材料中反映的是什麼人的藝術成就?

②他的代表作是什麼?有何美稱?

③後人怎樣尊稱此人的?

三、活動與探究:

1.你還知道王羲之其他的書法作品嗎?有關王羲之的故事,你是否還能講出一兩個來?

2.看圖分析:

下面是龍門石窟中的北魏《禮佛閣》,它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中的什麼問題?

現在是不是感覺初中頻道為大家準備的初一上冊歷史課時訓練很關鍵呢?歡迎大家閲讀與選擇!

在競爭中就要不斷學習,接下來初中頻道為大家推薦初一上冊歷史同步檢測題,請大家一定仔細閲讀,希望會對大家的學習帶來幫助!

一、填空題

1、在部落聯盟時代,黃河流域先後湧現六位傑出聯盟首領,他們分別是_______和____。

2、黃帝和炎帝被譽為中華民族的____。

3、以原始民主方式推薦首領的慣例史稱___,主要在堯、舜和禹三人中推行,尤其以治水而聞名於世的____。

二、選擇題

1、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最早生活在()

A、黃河流域B、長江流域C、珠江流域D、黑龍江流域

2、傳説中造字的人是()

A、黃帝B、嫘祖C、倉頡D、伶倫

3、在下列哪個戰役之後,炎黃兩部落結成部落聯盟,形成華夏族主體()

A、涿鹿之戰B、牧野之戰C、阪泉之戰D、官渡之戰

4、“禪讓制”是一種部落首領更替的制度,它推舉的標準是選舉()

A、上一任首領的兒子B、上一任首領的女兒C、有血緣關係的人D、有才有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