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吟

當前位置 /首頁/名著精讀/化石吟/列表

化石吟讀後感

篇一:

化石吟讀後感

長眠於地下億萬年的化石,如今逐漸被人類挖掘出來,並利用現代科技的先進,把化石的神祕面紗一一揭開,為我們披露了若干年前鮮為人知的事物。

我們在驚訝,在歎服,在崇拜科學先進的發展,給我們帶來前所未有的知識。重新被科學家復原出來的已經滅種的鳥、魚、猛獸……都在我們眼前活躍着,彷彿他們就是現在生存着的貓、狗、麻雀一樣平凡。許多已經滅種的生物,是人類,是科學把他們帶回這個現代的世界中,被世人所重新認識,我們青少年兒童才能得知:“哦,原來世界上曾有過這樣一個生物物種。”

能做到這一步,簡單嗎?容易嗎?不,一點也不。如果不是科學家們用堅韌不拔、努力不懈的鑽研精神去探索在我們平常人看來毫無樂趣可言的石頭,他們能發現大自然藏在石頭中給予他們珍貴的禮物嗎?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如果説我們僅僅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就能夠發現奇蹟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沒有淵博的學識,知識的灌溉,你對着一堆看來完全沒用的`石頭,又該從何入手呢?沒有廣博的學識,仔細的觀察力,又怎能看出藏在化石中的蛛絲馬跡呢?所以,為什麼世上有偉大成就的科學家只是那少數人呢?我想,要做到這兩個要求的人,或許,就只有這少數人吧!

作為青少年,我們現在擁有志氣,擁有夢想,我們為什麼就不好好利用這十幾年的學習,使自己變成一個有學識的人呢?也許,若干年後,你又會在某樣不起眼的東西中發現出一些驚人的事物吧!所以,“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趁現在我們還沒有老,趕快動起來,努力學習,將來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吧!

篇二:

為《化石吟》寫賞析,是我醖釀了很久的一個念頭,今天我查找了很多相關資料,終於有機會展示一下了。

首先,這首詩的題目就顯得很有韻味,原因就在一個“吟”.我們學過《石灰吟》,知道是對石灰那種清白高尚品質的讚美,我們也學過《暮江吟》,知道是對秋日傍晚江邊景色的讚美。由此可知,《化石吟》中“吟”的意思是表示吟詠,讚頌,僅僅一個題目,就是人產生意味悠長的感覺,同時對化石的讚美之情也溢於言表了。

這首詩在題材上屬於科學抒情詩,也許對人們印象最深的還是前面幾個疑問句:“最早的魚兒怎麼沒下巴?最早的鳥兒怎麼嘴長牙?最早登陸的魚兒怎麼沒有腿? 最早的樹兒怎麼不開花?”這些詩句引起了讀者的好奇心,就想知道這些問題的回答到底是什麼。而且我們要注意一個地方,作者沒有説“魚”“鳥”“樹”,而是用了“魚兒”“鳥兒”“樹兒”,這樣就給我們一種親切的感覺,把化石看作一個很可愛的生命去對待。第2段中用了2個設問句:“逝去萬載的世界可會重現?沉睡億年的石頭能否説話?”他是以問句的形式引發讀者的想象,從而引出下文。後面又有一句“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這一句聽上去給人一種冰冷不可接近的感覺,也是在重重的“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還有一句“生之靈火卻悄然潛行在地下”也真難為了張鋒,不知他如何想出“生之靈火”這個詞語來的。這個詞語給人一種深不可測的感覺,突出了遠古世界的神祕。古生物雖已死亡,但它們作為曾經有過的生命之軀的證據是實實在在的。還有一句:“為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説明化石提供給我們的信息還要靠科學家不停研究,不能直接表現生物進化,所以説是“密碼”.還有一句給人一種滄桑的感覺“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把化石比作人的臉,形象地説明化石進入自然的演變史。而“生命的航船從太古不息地向近代進發”則給人一種童話的感覺,説明了化石所展現的世界是一個奇幻的世界。第6段轉入現實,讚歎了大自然的神奇。而最後一段,巧妙的與第2段相呼應,是全文結構更完整,有放有收,有問有答。

TAG標籤:讀後感 化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