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預案

當前位置 /首頁/實用範文/應急預案/列表

關於礦山應急預案範文(通用5篇)

在我們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有時會突發一些難以預料的事件,為了降低事故造成的危害,時常需要預先編制應急預案。那麼編制應急預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礦山應急預案範文(通用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礦山應急預案範文(通用5篇)

礦山應急預案1

根據今年前期乾旱,後期降雨頻繁的天氣變化,加之xx礦山剛開採,生產和管理都還不規範,礦山內廢土多,堆淋點多,這給安全上帶來了很大的隱患和管理的嚴峻形式。為確保石山工人及羣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維護正常的生產和生活秩序,保護好人民羣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結合底圩石龍xx礦山的生產實際,制定本處置預案。

一、領導機構及職責

為有效預防好礦山的安全生產,杜絕重特大安全事故的發生,維護好正常的生產安全秩序,使人民羣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得到有效保障,鄉黨委、政府特成立礦山安全防汛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鄉人民政府鄉長擔任,副組長由聯繫分管安全的副鄉長擔任,成員分別由派出所所長、衞生院院長、司法所所長、廣播電視站長、財政所所長、鄉黨政辦公室主任,鄉政府民政助理員等擔任,為明確職責、責任到人,領導小組各成員的職責如下:

鄉長:對礦山的防汛安全工作負總責,對礦山安全的各項工作具有領導、協調、指導和幫助的責任。

副鄉長:要經常到礦山瞭解各項安全工作,做好防汛工作的指導,要認真排查汛期安全隱患,採取有力措施進行整改。

派出所所長:對礦山的安全工作具有指導、協調、配合責任,經常深入礦山講授安全防範知識,並對汛期安全隱患大的地方進行認真的排查,如有重、特大惡性安全事故要及時排查處理,做好事故原因的調查處理。

衞生院院長:對礦山的食品衞生安全作經常檢查,對礦山發生羣眾疫情、中毒、地質災害造成人員傷亡的要作出應急措施,及時出診。

財政所所長:對礦山的安全宣傳教育活動經費和因礦山山體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造成羣眾羣體傷亡的,在主要領導同意的前提下,要保證經費的投入,確保羣眾正常的生產生活。

司法所所長:對礦山安全工作要經常指導、協調、要經常深入礦山傳授法制知識,使礦山一定要按法制化、制度化的規程進行生產。

廣播電視站站長: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宣傳礦山安全的防範知識,把外地管理經驗和安全工作典型事例宣傳到礦山,到周邊村寨,使礦山工人和周邊羣眾提高安全意識。

鄉黨政辦公室主任:做好鄉黨委、政府對礦山安全工作安排佈置的上載下達,對上級下發的對礦山安全防汛工作的文件、傳真電報等要做好傳閲、督辦及上報工作,要安排人員值好班,堅持在汛期內24小時不離崗的值班制度。

鄉民政助理員何啟能:要做好防備救災抗災工作,一旦礦山發生災情,要及明籌調救災物資,保證羣眾的生活不受影響,不再出現非正常的死亡現象。

二、工作原則與目標

工作原則:促使全鄉幹部職工和礦區內人民羣眾充分認識到做好防汛工作及預防地質災害的發生的重要性、長期性和艱鉅性,統一領導、分級負責;依法管理,科學防治,迅速反應,有效處置,防治結合,以防為主的原則,充分調動各級各部門努力搞好礦山防汛和預防各類安全事故的發生。

工作目標:儘量減少汛期內安全事故的發生和把不因人為因素髮生的災情造成的經濟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三、組織管理

鄉礦山防汛領導小組負責指揮礦山在汛期的安全工作。

主要職責:在底圩鄉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指揮和落實礦山在汛期內的各項安全工作,及時收集信息,認真排查隱患,分析、研究存在的隱患並提出整改措施。並負責組織、協調汛期內的抗洪搶險工作。

四、經常性預防與控制措施

(一)宣傳教育

開展多種形式的安全常識教育宣傳,增強羣眾的自我保護能力,同時也要時時提醒礦山施工人員的安全注意力,提高安全生產的警惕。

(二)預防措施

各級各部門,要在鄉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加強對礦山安全的管理監督,防汛領導小組成員在汛期內要經常組織到礦山進行檢查,要認真排出隱患,不留任何死角,發現問題要及時提出整改。

五、應急

(一)應急措施

1、在鄉防汛領導小組的統一指揮下,及時成立應急分隊,及時趕赴災區現場。

2、要堅持“以人為本”、“生命第一重要”的原則,充分調配醫務人員到現場出診搶救,首先搶救傷員,再搶救財產物資。

3、充分調動人力、物力、車輛進行救災。

4、如有山體滑坡現象威脅羣眾生命財產安全要及時調離羣眾,做好安置和生活困難的解決。

5做好防洪準備,制定一定的防洪欄沙袋。

(二)反應措施

1、礦山人員如發現災情事故要及時向村委會或鄉政府及時彙報。

2、鄉政府接到災情後要及時深入調查,進一步核實,及時向上級黨委、政府彙報和向安監部門彙報。

3、在請示彙報期間要制定相應的措施控制災情的擴展,調動一切能夠發揮的力量解決災情困難。

礦山應急預案2

一、編制目的

為防止尾礦庫發生突發安全生產事故,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及上級主管部門的要求,本着“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制定尾礦庫汛期防汛重大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本預案適用於xx有限公司鐵選廠尾礦庫汛期防汛突發生產安全事故的預防及救援工作。

二、應急組織機構及職責

總指揮:選礦車間主任

負責尾礦庫隱患整治、汛期防汛、安全生產事故及突發、重大事故救援和人員車輛組織調配及周邊人員疏散等工作。

成員:

(1)搶險隊

隊長:選礦車間副主任

副隊長:選礦生產段長

隊員:公司選礦廠在職員工(30人),必要時動用坑口在職員工。

職責:負責現場所需搶險物資的搬運及現場搶救工作。

(2)設備、設施搶修隊

隊長:鉗工班副班長

隊員:鉗工班9人

職責:對事故現場的設備、設施進行搶修。

(3)通訊和安全保衞隊

隊長:選礦電工副班長

隊員:電工4人,警衞5人。

職責:負責現場用電和通訊設施的完好,指揮部與各隊的聯絡,防汛用車和事故現場的保衞工作。

(4)運輸隊

隊長:運輸車間主任

副隊長:運輸車間副主任

隊員:車隊員工26人,車輛10輛

職責:負責指揮鏟裝設備的現場搶險和搶險物資的`運輸,通往尾礦庫公路的暢通。

(5)救護隊

隊長:化驗班長

隊員:化驗班3人

職責:負責事故現場救護。

(6)下游居民撤離工作隊

隊長:選礦生產段長

副隊長:選礦生產段長

隊員:公司配備2人,1輛車

職責:負責險情發生時,動員下游居民的撤離工作和有關協調工作。

(7)事故處理隊

隊長:安監科長

職責:負責事故的現場調查、組織事故分析和事故的上報。

三、尾礦庫安全防範措施

選礦廠尾礦庫由專人負責進行管理,調整好放礦位置,採用小管分散放礦,確保子壩高度,並做到均勻放礦,使灘面形成一定坡度,確保有足夠的安全超高,保證有足夠的幹灘長度並做好尾礦庫的日常管理工作。

嚴格執行安全檢查制度

(1)執行公司制定的尾礦庫安全管理細則,對尾礦庫進行檢查。檢查的重點為:子壩高度、幹灘坡度及長度要符合防汛的要求。壩面防汛以及壩坡面發現堵塞、沖溝、管湧、滑坡等現象,要及時進行處理。檢查回水設施,防止堵塞,做好記錄並及時上報有關領導。選礦廠應在汛前做好防汛演練。

(2)尾礦庫安全管理細則。

(3)防汛物資的準備。

由選礦廠將尾礦庫防汛所需各種物資計劃報公司供應科,經總指揮批准後,由供應科採購交選礦保存。考慮到尾礦庫道路難走的問題,選礦廠提前將砂石料和部分物資運至尾礦庫保存,以備發生險情時搶險之用。

(4)在尾礦庫山頂安裝報警裝置,並使下游居民都知道報警信號的聲音,聽到警報及時撤離。

(5)下游撤離工作隊提前與當地政府和下游村民做好防範工作,一旦有險情發生,及時通過當地政府協調做好人員撤離工作。

此預案由總指揮下令啟動並上報主管部門,必要時向主管部門申請外援。

(6)避災路線及方案

為保證在災害發生時,人員能及時有序地撤出,要制定緊急避災路線,保證尾礦庫一旦發生事故,救援人員能沿避災路線迅速撤離現場,下游居民能沿避災路線撤離到安全地點。

四、啟動預案

尾礦庫如遇特殊情況(滲漏、滑坡等情況),首先值班人員向當班工段長報告,由工段長報告車間主任,車間主任再報告選礦生產副礦長,由選礦生產副礦長報告礦長(總指揮),並立即組織相關人員趕赴現場勘察,核實險情,根據實際情況,險情不會對周邊村莊造成影響的,也沒有人員傷亡,啟動內部第二分部、第三分部應急救援。

現場指揮由二分部生產副礦長統一指揮。施工中安全由兩個分部安全員全權負責。二分部裝填砂石料,三分部運輸,進行封堵,同時通知選礦停產,職工撤到安全地帶,並派專人設置警戒,通知相關部門。

五、應急救援指揮與控制

(1)應急總指揮地點設在公司辦公室,分部指揮地點設在尾礦庫值班室和採區值班室。

(2)應急救援預案的啟動:一旦事故發生,需啟動應急救援預案時,由總指揮下令啟動。

(3)各應急專業隊應急反應:接到通知後,各應急專業隊要明確災害的情況及自己擔負的任務和職責,按要求有序地完成所擔負的任務。

(4)企業外援助:當企業內部的救援力量、設備不足時,由總指揮部向主管部門申請外援。

六、應急培訓、訓練和演習

(1)全員培訓

讓所有員工都知道應急救援預案的內容,在事故發生時知道如何採取應急措施。有針對性地對可能發生的事故情景進行演練。

(2)應急專業隊培訓

對各應急專業隊進行培訓,熟知自己的崗位責任、搶險任務,以及各專業隊之間的緊密配合。

(3)訓練和演習

各應急專業隊要組織訓練,熟練掌握應急搶險業務。公司每年進行一次模擬演習,通過演習找出不足,及時修改預案。

七、生產恢復

事故的生產恢復,以單位安全生產委員會為恢復行動組織。對事故現場進行保護,查清事故的原因。重新進入事故現場,要進行危險程度評估。

八、防汛物資準備

草袋:15000條,鐵杴、鎬各30把,砂石料200立方米。

礦山應急預案3

為保證在非煤礦山企業發生安全事故後,能夠迅速、有效和有序地實施應急救援,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依據《安全生產法》、《礦山安全法》等法律法規,結合我鄉實際,制定本預案。

一、應急救援範圍

本預案適用於新生鄉行政區域內非煤礦山企業發生一次死亡1人以上(含1人)或不足3人但影響重大的生產安全事故。

二、應急救援組織機構及職責

(一)鄉政府成立新生鄉非煤礦山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以下簡稱指揮部),統一領導應急救援工作。指揮部總指揮由鄉政府鄉長擔任,副總指揮由有關領導和負責人擔任,成員由鄉財政所、鄉衞生院、鄉民政辦、鄉國土所、供電組等部門負責人組成。指揮部主要職責是:

1、組織領導全鄉應急救援工作,發佈應急救援命令;

2、根據事故發生情況統一部署有關應急救援預案的實施工作,並對應急救援工作發生的情況採取緊急處理措施;

3、在全鄉範圍內緊急調用各類救援物資、設備、人員;

4、根據事故災害情況,有危及周邊單位和人員的險情時,組織人員疏散工作;

5、做好穩定社會秩序和傷亡人員的善後及安撫工作。

(二)指揮部下設辦公室,辦公室主任由鄉分管負責人擔任,工作人員由指揮部成員單位和事故單位的有關負責人員組成。主要負責傳達指揮部領導指示,協調有關部門做好應急救援工作;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制定應急救援預案;事故發生時,迅速瞭解、收集和彙總有關情況,及時向指揮部提供各種相關信息和資料。

(三)指揮部下設5個工作組

1、警戒保衞組。由綜治辦牽頭,具體負責交通管制和維持現場秩序。

2、醫療救護組。由鄉衞生院牽頭,具體負責組織醫療隊伍,對受傷人員進行緊急救護和現場防疫工作。

3、事故搶險組。由鄉指揮部牽頭,具體負責事故現場施救等搶險工作。

4、物資供應組。由鄉財政所牽頭,主要負責搶險救災物資和設備的及時調度和供應,事故調查組的接待服務、搶險人員的食宿、車輛調度等工作。

5、善後處理組。由指揮部牽頭,鄉民政辦、財政所、綜治辦配合,具體負責傷亡人員家屬安撫、撫卹、理賠等善後處理和社會穩定工作。

三、危險性評估

非煤礦山事故可能發生的區域:肖家溝碎石廠、青丫口兩處條石廠、高興村條石廠、高興村卷石廠。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型為坍塌、火藥、放炮等。

四、應急救援物資和設備

(一)非煤礦山應急救援物資和設備儲備,以各企業自備為主。

(二)救援物資和設備的調運。根據救援的需要,由應急救援指揮部隨時調集全鄉各礦山企業儲備的應急救援物資。

五、事故報告和現場保護

(一)事故報告

1、非煤礦山事故發生後,事故發生單位應立即報告鄉政府,鄉政府在1個小時內報縣政府,並按程序上報。

2、事故發生單位應在事故發生後12小時內寫出事故書面報告,上報鄉政府。報告應包括以下內容:

(1)發生事故的單位及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

(2)事故單位的經濟類型、企業規模;

(3)事故的簡要經過、遇險人數、直接經濟損失的初步估計;

(4)事故原因、性質的初步判斷;

(5)事故搶救處理的情況及採取的措施,並附示意圖;

(6)需要有關部門、單位協助事故救援和處理的有關事宜;

(7)事故報告單位、簽發人和報告時間。

(二)事故單位必須嚴格保護事故現場

事故發生後,所在地村、組和事故發生單位要保護好現場,配合綜治辦做好警戒保衞和維護治安秩序。

(三)通訊聯絡

鄉政府值班室電話:

六、事故的應急救援

(一)鄉辦公室接到報告後,應立即向指揮部總指揮報告,由總指揮確定是否啟動本預案。確需啟動本預案的,立即報告鄉政府主要領導,同時立即通知指揮部成員趕赴現場,並組織專業救助力量趕赴現場實施救護。

(二)應急救援措施

現場搶救工作應在現場搶險指揮部的統一領導下進行。現場搶救應根據坍塌範圍、爆炸情況、人員傷亡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搶險方案和應急救援措施,並認真組織實施。事故發生後,應及時調運搶險救援物資和設備(吊車、起重機、挖掘機等),及時、有效地搶救遇險人員,減少傷亡,把事故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三)搶險救災原則

1、統一指揮原則。搶險救災工作必須在指揮部的統一領導和現場搶險指揮部的具體指揮下開展。

2、自救互救原則。事故發生初期,迅速搶救遇險的人員,防止事故擴大。

3、安全搶救原則。在事故搶救進程中,應採取措施,確保救護人員的安全,嚴防搶救過程中發生新的事故。

礦山應急預案4

一、總則

1.目的及意義

為最大限度地降低較大、重大、特大礦山安全事故給人民羣眾及礦山企業造成的損失,發生重大、較大、特大礦山安全生產事故後能夠迅速有效的組織搶險救援工作,特制定本預案。

2.制定預案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易縣事故應急救援處理預案》以及有關法律、法規。

3.礦山較特大事故界定

礦山較大事故:指一次死亡 3 人(含 3 人)以上, 10 人以下或者 10 人以上 50 人以下重傷或者 1000 萬元以上 5000 萬元以下的直接經濟損失的礦山安全事故。

礦山重大事故:指一次死亡 10 人(含 10 人)以上 30 人以下或者 50 人以上 1 的人以下重傷或者 5000 萬元以上一億元以下的礦山安全事故。

礦山特別重大事故:指一次死亡 30 人以上死亡或者造成 100 人以上重傷或者直接經濟損失一億元以上,以及性質特別嚴重,產生重大影響的如採空區塌陷,作業面大面積坍塌等礦山事故。

二、應急

4.指揮調度

礦山較特大事故的應急處理工作在縣委、縣政府領導下,由縣政府成立較特大安全事故應急處理指揮部、指揮長由政府常務副縣長擔任;副指揮長由分管安全生產和礦產的副縣長擔任,成員單位有政府辦、安監局、國土資源局、公安局、衞生局、電信局、電力局、監察局、縣工會、建設局、水利局、事故單位主管部門及所在鄉鎮政府,由安監局、國土局聯合成立礦山較特大事故應急指揮調度辦公室,負責指揮部的日常工作,辦公室主任由安監局局長擔任。專用電話: 8269166? 8269788.

5.專業應急組織機構設置及職責

根據礦山事故處理,救援應急措施,指揮部下設 9 個應急組織。

① 礦山技術應急組。由經驗豐富的礦山安全、採礦、通風、排水及地質測量工程技術人員負責人組成,涉及單位有國土局、安監局、水利局等有關部門。確保在接到指令 10 分鐘之內前往事發現場,組長由國土資源局分管礦山局長擔任,主要負責事故第一現場的應急處理。應急電話: 8229639

② 醫護應急組。由 5 名以上有豐富現場救護經驗的醫護人員組成,涉及單位是衞生局、縣醫院及所在鄉鎮衞生院,組長由衞生局分管局長擔任,確保在接到指令 20 分鐘內組織人員前往現場進行救護,應急電話: 120?? 8211283

③ 消防應急組。由公安局牽頭,消防中心具體負責,組長由公安局分管局長擔任。如遇重特大礦山火災事故,確保應急救援小分隊在接到指令 20 分鐘之內前往事發現場。應急電話: 119

④ 電力保障應急組。由 5 名以上電力技術人員組成。涉及單位為電力局及所在鄉鎮電管所(站)、企業技術人員。組長由電力局分管局長擔任,如遇電力事故或出現電力供應等問題,應在接到指令 20 分鐘內組織人員前往現場。應急電話: 8211226

⑤ 通訊保障供應組。由網通、移動、聯通三家公司組成。組長由網通公司經理擔任,事發地點如有電訊聯繫困難,應該在接到指令後與礦山技術應急組同時出發前往現場。應急電話: 8212540

⑥ 大型工程機械設備應急組。由建設局牽頭,有關單位參與,組長由建設局局長擔任。如遇事故中需啟用工程機械設備,應在接到指令 20 分鐘內集結設備到位並前往現場。應急電話: 122

⑦ 信息報送發佈應急組。由政府辦、安監局有關人員組成,組長由政府辦主任擔任。接礦山較特大事故報告後,立即填卡報送副指揮長、指揮長、政府縣長,申請啟動應急預案,並同時通知礦山技術應急組和監察督導應急組先期進入工作狀態,同時負責預案實施過程中協調各組工作情況。

如無特殊情況該組與調度辦公室合屬辦公。

⑧ 綜合保障應急組。由政府辦、安監局、國土資源局、財政局四家聯合組成。組長由財政局局長擔任,協調保證調度辦公室及各應急組的後勤保障與物資供應。

⑨ 監察督導應急組。由監察局抽調精幹人員組成,由局長任組長。監察督導各組責任人及有關人員按時到位,對因人為原因造成應急不及時的立案查處。

三、應急程序

如無特殊情況,應按以下程序實施預案:

6.直接應急程序

直接應急程序啟動應遵循以下步驟:

① 預案啟動。應急處理指揮部調度辦公室在接到較特大礦山事故報告後,應立即進入應急工作狀態,並立即填卡,報副指揮長、指揮長。同時報縣委辦、政府辦。副指揮長、指揮長報請縣長同意後啟動應急預案,如緊急情況,副指揮長有權直接啟動應急預案,預案起動後,調度辦公室立即組織成立信息報送應急組。

② 下達指令。指揮部調度辦公室在接到應急預案啟動指令後,應按礦山技術應急組、醫護應急組、通訊保障應急組、電力保障應急組、其它相關應急組、綜合保障應急組、監察督導應急組的順序通知各組行動。之後將啟動應急預案的信息告知政府各部門、各鄉鎮,做好人員、物資準備。

③ 集結到位。各應急組接到指揮部綜合調度辦公室指令後,應立即由組長及時組織人員、物資到位。如卻因不可抗因素無法按期集結到位的,應向指揮長説明情況,並在最短時間內做好應急準備趕赴現場。

④ 現場研究。指揮長、副指揮長以及各組進入事故現場後,應按照控制事故繼續惡化一一搶救受傷人員一一疏散隱患人羣一一搶救重要物資設備的順序,結合事故發生地點及企業狀況,研究制訂出最佳應急處理作業手段,指導各組立即進入工作狀態。

⑤ 搶險救援。各應急組應該獨立、協調、有序的進行應急處理。如出現衝突,應該按照控制事故繼續惡化一一搶救受傷人員一一疏散隱患人羣一一搶救重要物資設備的順序作業。

⑥ 搶險救援結束。當險情得到控制、負傷人員得到穩定救治、傷難者數目清楚、資產安全後宣佈搶險救援結束。各應急組將應急處理情況彙總,由應急組長、付指揮長、指揮長、企業負責人、所在鄉鎮鄉鎮長簽字後,送調度辦公室存檔以備事故調查處理。

⑦ 應急完畢。當各應急組確認無再發生險情可能時,報副指揮長、指揮長,由啟動預案領導宣佈應急完畢。

7.間接應急程序

① 相關部門接到指揮部調度辦公室應急通知後,應按要求做好人員、物資準備待命。

② 請求支援的應急準備。指揮部調度辦公室和信.息報送發佈應急組應及時掌握應急動態,如確需部隊、縣外或上級支援的,經副指揮長、指揮長批准後及時求援。

四、善後處理

8.傷亡人員救護及處置

應急結束後,救護應急組應將傷者穩妥移交到醫院救治,對死者現場出據死亡證明。

9.現場清理

事故單位在技術應急組的指導下清理事故現場,統計財產損失情況。

10.事故調查

應急完畢後,國土資源局、安監局、監察局組成聯合調查組配合上級有關部門對事故原因進行調查,對認定為責任事故的依法追究有關人員的法律責任。

五、保障、紀律及獎懲

11.調度辦公室做為常設機構負責指揮部的日常工作,堅持 24 小時不斷崗,及時受理事故報告。各應急組做為臨時機構,要常設固定人員,確保一遇重大險情,能夠按要求快速到達指令地點。

12 .各應急組一旦接到行動指令後,必須無條件服從,不得以任何理由推阻,如因人為因素延誤的,交監察局依法對有關責任人進行處理。

13 .各應急組按指令抵達事故現場後,要在指揮長、副指揮長的統一領導下行動,如果因不協調致使應急延誤的,依法追究有關人員責任。

14 .對在應急救援中表現勇敢、效果突出的應急人員和單位,報縣政府批准,予以一定的精神、物質獎勵。

礦山應急預案5

為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生產方針,規範公司應急管理工作,提高應對風險和防範事故的能力,保障職工的安全健康和生命安全,最大限度的減少財產損失、環境損害和社會影響。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制度。

1.應急管理工作堅持“以人為本,減少危害,居安思危,預防為主,統一領導,分級負責,職責明確,快速反應”的原則,

2.應急管理分“預防、準備、響應和恢復”四個過程。主要內容包括:應急管理組織體系,應急救援預案管理、應急培訓、應急演練、應急物資保障等。

3.成立以本單位主要負責人為組長,主管安全生產負責人為副組長,安監科長、各採區負責人為成員的應急管理領導小組。應急管理辦公室設在安監科,並負責日常管理。

4.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編寫與修訂。

5.應急管理培訓,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全員應急管理培訓。培訓內容應當包括:事故預防、危險辯識、事故報告、應急響應、各類事故處置方案、基本救護常識、避災避險、逃生自救等。

6.應急演練。根據年度應急演練計劃,每年至少分別安排一次桌面演練和綜合演練,強化職工應急意識,提高應急隊伍的反應速度和實戰能力。安監科負責做好演練記錄和總結。

7.應急通訊設備保障。公司要對電話、對講機、手機等通訊器材進行經常性維護或更新,確保通訊暢通。

8.應急救援物資保障。根據公司預案做好應急救援設備、器材、防護用品、工具、材料、藥品等保障工作。確保經費、物資供應,切實加強應急保障能力,並對應急救援設備、設施要定期進行檢測、維護、更新,確保性能完好。

9.應急處置。事故發生後,立即啟動應急預案,以營救遇險人員為重點,開展應急救援工作;要採取必要措施,防止發生次生、衍生事故,避免造成更大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和環境污染;要及時組織受威脅羣眾疏散、轉移,做好安置工作。

10.成立兼職救護隊,人員由各科室、採區主要負責人及業務骨幹組成,並進行經常性訓練,熟練掌握基本的救護常識和救援能力。

11.應急救援協議。充分利用社會應急資源,與地方政府預案、上級主管單位及相關部門的預案和應急組織相銜接。

13.應急管理費用由本單位主要負責人審批,財務部門予以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