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後感

當前位置 /首頁/體裁作文/觀後感/列表

《大國糧倉》的觀後感(通用30篇)

當品味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後感。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國糧倉》的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大國糧倉》的觀後感(通用30篇)

《大國糧倉》的觀後感 篇1

微風拂過稻田,麥浪滾滾,田中立着一位老人……

5月22日,是個非常特殊的日子。一位偉人——“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了……聽聞這個消息,我不禁心中一震,心中情緒波濤洶湧。從小,父母就告訴我袁爺爺的故事,教育我,不要浪費糧食,因為“粒粒皆辛苦”。

在上個世紀動盪的年代,年輕的袁隆平目睹了一個國家最飢餓,最貧窮的場面,深切體會到了糧食的重要性,於是他許下了一個願望:我要讓大家都吃飽。

帶着這個信念,他和他的團隊紮根稻田,為的就是找到合適的雜交水稻。他花費了幾十年的時間與心血,終於找到了合適的水稻。

因為水稻是雌雄同體,而且在種皮開裂前已經完成自花傳粉。所以要想雜交水稻,必須提前將雄蕊去掉。因此在這一步耗費了大量時間與精力。

功夫不負有心人,歷經千辛萬苦,他終於培育出了雜交水稻。所以,他造福了全中國人民。袁隆平爺爺在世時,全力與團隊共同研發新品種的水稻,九十一歲高齡,還在如此拼搏,十分值得尊敬!

如今,袁爺爺離開了我們,或許他到天上去為神仙們繼續研發新品種水稻呢!

他的精神打動了我,打動了全中國。是的,他做到了,做到了自己的承諾,而且做得很好。袁爺爺,您看我們,都吃的飽飽的呢!

您就是一顆偉大的種子,包含了中國人堅持,努力,奮鬥等諸多優良品質;您是一顆偉大的種子,播撒對祖國熾熱而深沉的愛。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舌尖百味,每一顆糧食都是耕種者的汗水,理應由心敬畏,點滴珍惜。

《大國糧倉》的觀後感 篇2

在今天下午大概1點左右的時候,我們整個中國迎來了一個比不幸還更不幸的一個日子,因為被我們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爺爺去世了,對,沒錯,就在今天下午1:07左右的時候,我們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走了,他一生只活了91歲。

袁隆平爺爺,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幾乎貢獻給了中國,自己只留下了短暫的幾分鐘來讓自己歇一會兒。

袁隆平爺爺他有一個非常偉大的夢想,他希望地球上的所有人都能吃上一口飯,這幾乎是他一生中最希望實現的夢想了,袁隆平爺爺説過:他等待的是考試,而考生就是水稻,分數就是畝產,通過這句話,我們就可以體會到袁隆平爺爺是多麼厲害啊,袁隆平爺爺也希望能夠活到100歲,這樣,他就有足夠的力量來研究了,可是他卻只活了91歲。袁隆平爺爺還有最後一個夢想,那麼他就是希望大家也都能吃上飽滿的米飯,全國77億人都不再因為沒有飯而感到捱餓了。

袁隆平先後成功研發出“三系法”雜交水稻、“兩系法”雜交水稻、超級雜交稻一期、二期,提出並實施“種三產四豐產工程”。並任湖南省政協副主席、全國  袁隆平院士是世界著名的雜交水稻專家,是我國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開創者和帶頭人,為我國糧食生產和農業科學的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他的主要成就表現在雜交水稻的研究、應用與推廣方面。

七十年代初,袁隆平利用助手發現的天然雄性不育的“野敗”作為雜交水稻的不育材料並發表了水稻  這就是我們中國為什麼偏偏把袁隆平被給評為雜交水稻之父,就是因為他很厲害,為中國做了很多貢獻,這就是我們中國偉大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大國糧倉》的觀後感 篇3

“人固有一死,或重如泰山,或輕鴻毛。”2021年5月22日“共如國勛章”獲得者、“改革先鋒”稱號獲得者、中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同志,因病醫治無效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這樣重如泰山的人物永遠地離我們而去。長沙市全體市民為他送,全國人民都懷着無比沉重的心情惦念他。

袁隆平爺爺1930年9月7日年出生於北京,江西德發縣人。1949年,袁爺爺各科以優異的成績考入西南農學院,學習農作物專業。1953年,23歲的袁爺爺被分為湖南懷化一所農校當老師。1960年罕見的天災人禍,帶來了重的糧食饑荒,袁爺爺目睹了嚴重的現實,他輾轉反側不能安心睡覺。只有努力發揮自己的才智,用學過的專業如識,儘快培育出畝產過800斤,1000斤,2000斤的水稻新品種,糧食大幅度增產,用農業科學技術解決飢餓。他贊成這樣一個公式:知識十汗水十靈感十機遇二成功。他確信,雜交水稻能增產。可是雜交水稻是世界難題。因為水稻是雌雄同花的作物,自花授粉,難以一朵一朵地去掉雄花搞雜交。袁爺爺知難而進,他邁開雙腿,走進水的莽莽綠蔭,去尋找這從未見過,而且中外賢料沒有見過報道的水稻雄性株,“功夫不怕有心人”,終於在第14天發現了一株雄花花葯不開裂,性伏奇特的品種。袁爺爺欣喜若狂。經過10年反覆討論與實踐,種植雜交水稻增產1000億公斤以上,解決了中國人民的温飽問題。

袁爺爺一生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另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您現在變成天上的星星照耀着我們,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為祖國做貢獻。

《大國糧倉》的觀後感 篇4

今天,我看了袁隆平爺爺去世的新聞,我心裏非常的難過,他在2021年5月22日13時去世,享年91歲。它是我們國家偉大的“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他是所有中國人的英雄。

袁隆平爺爺這位可敬可愛的科學家,為中國解決了吃飯問題,一生奉獻給了水稻事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名滿天下的時候,卻仍然只是專注于田疇,淡薄名利,播撒智慧,收穫富足。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人都能吃飽。

我聽爺爺奶奶講,在新中國剛成立的時候,在上個世紀60年代的人們,都是一個個吃不上人飯,天天餓肚子,個個餓的皮包骨頭,還有很多人甚至被餓死,那時候沒有糧食吃了,人們都是吃野草啃樹皮,有的連樹皮也吃不上。袁隆平爺爺發現了自然雜交水稻,他反覆雜交試驗,研究出了人工雜交水稻,糧食的產量大大的提高,終於人們都有飯吃了。不管是嚴寒還是酷暑,他都在他的實驗田裏忙碌着,就算在他生病的時候也堅守在他的稻田。

他一生就為了兩個夢想,一個是“禾下乘涼”,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他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就矢志不渝的在田間和實驗室艱苦奮鬥,他幾十年如一日,在不停地嘗試和摸索,最終終於心願得以實現。他艱苦奮鬥,不怕困難的精神,他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精神,他為祖國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樣的大人物,是值得我們大家去學習的。

今天中午我看着一大碗白白的米飯,心裏想着袁隆平爺爺去世的消息,心裏很不是滋味。有了袁爺爺,我們每天才能吃的飽飽的,幸福的生活着。袁爺爺一路走好願天上您能笑着看着我們成長,我們會珍惜每一粒米。希望您歸去路上稻花飄香,温暖明亮。

《大國糧倉》的觀後感 篇5

在2021年5月22日下午1:07,湖南長沙的一個街道上,一輛靈車從醫院裏緩緩駛出,上站滿了許多人,他們有的哭泣,有的獻花圈,還有的再説:“袁爺爺,一路走好!看到這個畫面,我不僅想到了袁爺爺的一些事情。

袁爺爺是我們全世界的雜交水稻之父,他研究出來的.水稻數量多而且重量大,以保證讓種植水稻的國家僅能解決温飽。但是在以前的時候我們的國家卻不是這樣。

記得在新中國剛剛成立的時候,當時的中國十分貧窮,解決温飽都十分的困難。因為當時的糧食十分難種,一畝地一年的收成不到300斤。一家人一年的收成在300斤,遠遠不能讓家人們吃飽。

但是當袁隆平爺爺開始研究水稻之後,我們新中國的温飽問題是成功解決了!袁隆平爺爺在1961年7月的一天,在農田裏發現了一個地地道道的雜交水稻,於是開始了對雜交水稻的研究。袁隆平就開始全身投入發明雜交水稻的實驗中,在雜交水稻的研究中先後發明了第一二種雜交水稻,產量不下100噸左右。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們中國的温飽問題是成功解決了。

但是發明了第二代雜交水稻之後,袁隆平並沒有停下來,開始發明了第三代,在後來的的幾年中,袁隆平的團隊不怕艱難,終於發明出了第三代雜交水稻,產量是接達到幾千噸。

在袁隆平爺爺七八十歲的時候他還説要把雜交水稻搞到幾萬噸,他還説他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把雜交水稻帶到世界的夢想。

現在我體會到了糧食來的十分不容易,所以我要好好的珍惜糧食,不去浪費糧食,好好去吃我們身邊的每一頓飯。

《大國糧倉》的觀後感 篇6

在我爺爺奶奶那一輩,很多人都吃不飽飯,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袁隆平爺爺就是那個時代的人。由於經常見到捱餓的人們,一個夢想在他心中萌芽:“如果人們可以種出比人還高的禾苗,大到可以讓人乘涼,是不是就可以不用捱餓了?”於是,他開始為了這個夢想而奮鬥。

長大後,他投身雜交水稻事業。當時很多人都反對雜交水稻,認為雜交水稻無法培育。袁爺爺沒有因為這些人的反對而放棄,他帶領着他的小隊頭頂烈日,堅持拿着工具在田裏開展工作。經過無數次的研究試驗,他們終於發明了雜交水稻,這一成果使我國的水稻產量大幅增加,震驚了全世界。中國所有人都可以吃飯了,再也不會出現以前那種情況了。

但袁隆平爺爺並沒有停止他的研究,他不斷的改良雜交水稻,不斷地將中國的水稻產量提升又提升。不僅如此,他還把雜交水稻推廣到世界上很多國家,今天,雜交水稻養活了很多亞非國家,馬達加斯加甚至把袁隆平爺爺的頭像印在了鈔票上。

慢慢地,袁爺爺老了,但他依然沒有停下研究的步伐,以90多歲的高齡仍在田中工作。有一天,袁爺爺在海南做報告的時候不小心摔了一跤,醫生勸他靜養,但是他一直惦記這他的那片稻田,最終還是義無反顧地回到稻田裏去,終於傷情惡化,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袁隆平爺爺雖然離開了人世,但是他的精神永世長存。我要牢記“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絕不浪費。我更要學習他的精神,好好學習科學知識,將來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儘自己的一份力。

《大國糧倉》的觀後感 篇7

盛世無飢餒,含笑傲蒼穹。

——題記

你的一生是詩,讓人痴,讓人醉,痴迷於你的辛勤勞作中,沉醉於你的憂國憂民裏。你的一生是偉大的,年少時便立下兩個偉大的夢,你讓人敬讓人畏;你的一生是辛勞的,一畝田可收穫2000萬水稻,便是你日以繼夜在田間勞作最真實的寫照。你讓人敬讓人仰。

多年前在書本上的驚鴻一瞥,我記住了你,那時你已功成名就,卻仍在試驗田裏辛勤研發產量更高的雜交水稻。也許你的一生在多年前就已註定,一次次實驗的失敗,一次次的瓶頸與一次次的迷茫,都無法止住你堅定而偉大的腳步。因為你知道,身上揹負着的是全國14億人口的温飽大事!你不辭勞苦,研究出來的最新型雜交水稻,令全世界人民都歎為觀止,令別國望塵莫及。

夜深了,雪落了,看着試驗田裏的水稻,你憶起了從前,少年的夢,充滿了朝氣與炙熱,可你卻從未後悔過,你愛這一畝三分地;你愛祖國那廣袤的土地;你愛腳下的每一捧黃土,每一顆石粒……彼時,你有的只是對土地的熱愛和對祖國無私奉獻的一腔熱血。這一刻,你是偉大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

我恨自己,恨自己晚生了70多年,沒能陪你走在試驗田旁,看你認真研究的樣子。有人説你腰纏萬貫,那是他們不瞭解你,你的風采早已蓋過了那個時代,你的身姿如高山般,不畏懼任何風雨。

袁隆平——一位光明磊落,具有巨大人格魅力的院士;一位胸懷人民,內心坦蕩,令人懷念的雜交水稻之父。

就是這樣一位驚才豔絕的國士,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國家,於2021年5月22日在長沙與世長辭了,那一天舉國悲鳴,全國人民都沉浸在悲傷中。

袁老,願你的魂,永不泯滅,我想寫下你的名字,寫在心裏,永遠。

《大國糧倉》的觀後感 篇8

“人就像種子,要做一粒好種子”。深深紮根於廣豪的大地,努力地吸取陽光與水分,奮力向上生長,哪怕做一株小小的秧苗,也要開出最絢麗的稻花,也要結出金燦燦的稻穀。這是袁隆平爺爺一生的真實寫照。

袁爺爺夢想的起點就在那次吧!當小女孩兒捨不得吃手中的玉米餅時,他哽咽了;當他看到那一小袋種子是一家人全部的希望時,他心痛了;當男孩兒告訴他母親臨終前始終抓住袋子不肯鬆手時,他流淚了。

就是從那一刻起,他堅定了信念,把“讓全球人吃飽飯”當做自己最大的夢想,從此走上了追求夢想之路,這是一條佈滿荊棘之路,從此,困難和挫折伴隨他的一生,但是他卻從未放棄,幾十年如一日,為了自己的夢想而堅持不懈。在日出之時,霞光照耀,鷹隼試翼,無畏前方,少年理想,終達彼岸。

袁隆平爺爺的堅持之路伴隨他的一生。他每天不是在稻田裏,就是行走在稻田的路上,他不斷研究,反覆試驗。好不容易有了一絲希望,卻又一次次陷入絕境。

暴風雨中有人拔了他的禾苗;大雨滂沱中有人砸了他的禾苗;十年事業沒有起色時,有人諷刺他、挖苦他,但袁隆平爺爺卻面帶微笑,目光堅毅:“即使國家停了經費,撤銷了項目,我袁隆平,絕不放棄!”正是憑藉着這股永不言棄的精神,始終奮戰在地裏田間,相信每天太陽照樣升起,只要有陽光,就會有生命的交響曲,他的雜交水稻終於成功了。

生活中,我們每個人可能都會深陷囹圄,只要努把力,不行,再用點兒勁走出去,想要的答案、生活,都會有的。滿懷希望,努力堅持,就會所向披靡。明日之我,胸中有溝壑,立馬振山河。

如今,袁隆平爺爺走了,將寧靜且懶散的春末驚起了一片海浪。讓我們永遠緬懷他:這個讓我們吃飽飯之人!

《大國糧倉》的觀後感 篇9

2021年5月22日下午13:07,一個不幸的消息,在湖南長沙的某一所醫院內傳出,雜交水稻之父一袁隆平袁爺爺去世了,享年91歲,他是我們真正的英雄,向英雄致敬。

下午,我瞭解了袁爺爺的瓶身,背景,心願,以及寫的一首令人眼淚直流的詩,它就像一位英雄用了一生的時間研究雜交水稻,直到晚年才成功。他研發的雜交水稻,讓我們中國幾億難民都吃上了糧食,我會在因食物不足而被餓死了。

1911年,袁爺爺出生了,直到1930年,19歲考上大學,看到許多人都因飢餓而死,雄心壯志的袁爺爺便選擇了農業這條不歸路。2014年,袁爺爺的雜交水稻試驗田已經穿了15噸雜交水稻,並頒佈了獎項。

袁爺爺曾在幾次演講上説明並解釋了自己的心願,袁爺爺的第一個心願就是能夠希望讓全國人民不再因為糧食問題而擔憂。在這裏我想説的是,袁爺爺,您已經完美的做到了。

第二個心願則是想法雜交水稻發展的重點發展到國外,這樣的話,全世界人們都不會因為糧食而發愁。據我所知,現在袁爺爺的雜交水稻已經在美國等幾個國家實行的大面積種植,現在在不遠的將來,全世界人們都不會再次捱餓了。

一句媽媽,讓我眼中的淚水噴發,一句我多想,讓我眼旁泛起陣陣淚花。

在這個富足的時代,年少的我們並沒有捱過餓,吃過苦,所以我們就瞭解不了袁爺爺的艱辛。從現在開始,我們要珍惜糧食,也是也是對袁爺爺在天之靈的一絲安慰。

可謂是天下乘涼夢一夢竹一聲啊!我們要永遠紀念他,懷念他,告別我們真正的英雄,去致敬,才會理解到袁爺爺是多麼的高尚,多麼的偉大。

《大國糧倉》的觀後感 篇10

“我做過一個夢,夢見雜交水稻莖稈像高粱—樣高,穗子像掃帚一樣大,稻穀像葡萄一樣結得一串串。我我助手們一塊在稻田裏散步,在水稻下乘涼。”袁隆平這樣描述着他夢想。

1961年7月一天,袁隆平在找到常規品種實驗田裏,發現了一株眾不同水稻———穗子大,籽粒飽滿,這株水稻就是天然雜交水稻。他想,既然自然界存在天然雜交水稻,那麼就一定能培育出人工雜交水稻,提高產量,讓人們不再捱餓。

然而,要想培育出真正雜交水稻,就必須找到雄性不育系水稻作為“母稻”,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任務。為什麼呢?袁隆平説“它本是一粒野生種子,不知哪一隻候鳥把它吞進肚裏,將其分泌胃液剛好將它雄性抹去了,而保留了它雌性,並把它排出體外。命運使得這粒種子在這美麗原野,落地生根。

1970年11月23日,在海南到一個農場旁沼澤地裏,袁隆平兩位助手發現了—株奇異野生稻———雄性不孕水稻。這是比金子還珍貴“母稻”呀。袁隆平兩位助手小心翼翼地將它連根帶泥挖了出來。種稻試驗田裏,袁隆平聽説後,連夜乘火車趕到了南海,像照看自己孩子一樣,日日夜夜守候在這株珍貴野生稻旁。

後來,經過多次實驗,可以大面積推廣高產雜交水稻終於誕生了。袁隆平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將水稻雜交應用於實際生產科學家。為了這一天到來,他已經付出了長達十幾年艱辛努力!

袁隆平雜交水稻技術大幅提高了水稻產量,解決了許多人吃飯問題,創造了神話般奇蹟,人們都説他是“當代神農”。

而在昨天,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袁隆平爺爺卻永遠離開了我們。

《大國糧倉》的觀後感 篇11

“我一生的追求,就是讓所有人都遠離飢餓”想必大家對這句話都很熟悉。沒錯,這就是袁隆平生前所説過的話。

袁隆平,是中國的“雜交水稻之父”,可是在這之前他的夢想是成為一名優秀的航天員,但那個時候的中國,温飽問題還沒有解決,還有許多人都在捱餓。所以,他毅然決然地放棄了他的航天夢,從事研究雜交水稻。

袁隆平的一生都在研究雜交水稻,他的功勞,是無人能與之匹敵的,這一切都來自他對祖國深沉的愛,正因如此,他致力於研究的雜交水稻才能一次次地刷破記錄。他也曾説過這樣一句話:“我不是在工作,就是在工作的路上。”也正因為這種精神,他才能成功研製出高產量的雜交水稻。

常言道:民以食為天,沒有人是神仙,我們都要吃飯,袁隆平研究的雜交水稻,不僅解決了我們的温飽問題,還用實際行動回答了布朗所提出的二十一世紀誰來養活中國人這一問題。

袁隆平還有個偉大的夢想,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雜交稻遍佈全球夢。雖然這個夢想還未徹底實現,但我相信不久後,這個夢想一定會實現,袁老先生在天上看到這一切應該會很欣慰吧。

凡成功者,必定向有堅定而明確的理想,他們把理想作為自己的航標,披荊斬棘,勇往直前,直達自己夢的彼岸,袁老也正是因邊有這種堅定而明確的理想,所以才成功地研製成雜交水稻。

世上沒有難題,如果有難題,詹天佑不會建成凍土上的鐵路,袁隆平也不會研製成高產量的雜交水稻,更不會研製出鹽鹼地上的雜交水稻,所以,我們要像他們一樣,用汗水磨礪人生,用靈感突破創新,用機遇實現跨越。

《大國糧倉》的觀後感 篇12

2021年5月23日,凌晨1點零7分。是一個重要的時間點,是一個讓世界人民都沉浸在哀痛的時間點。

是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不幸去世。袁爺爺此生最大的夢想有兩個第1個在禾下乘涼第2個將雜交水稻覆蓋全國,這是一個多麼偉大而雄壯的夢想,這燃起了全國人民的鬥志。

而偉大的袁隆平爺爺,就在這裏犧牲了。當我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是多麼的悲痛多麼的惋惜。袁隆平爺爺把一生的時間都貢獻在雜交水稻上,先後獲得了許多種獎項,卻因為器官衰竭而不幸死亡。仔細想想,袁隆平爺爺把一生的精力都放在了雜交水稻上,這是一種多麼偉大而又愛國的表現,這是一種多麼偉大的夢想,我們一定要向袁爺爺學習學習這種想要為人民服務,為人民造福的精神學習這種不怕困難的精神。一心一意只想為人民造福,為祖國做貢獻。

當得知了袁隆平爺爺去世的消息時所有人都在痛苦,有的人跪在地上失聲痛哭,在這麼多人的情況下,他們這樣做,這是有多麼愛戴袁隆平爺爺。在袁隆平爺爺的送別儀式上,有幾輛車在旁邊停着,一直不停的向袁隆平爺爺的靈車鳴笛,這是對袁隆平爺爺的一種致敬。

袁隆平爺爺是全中國全世界的人民都可以吃飽了飯和以前對比一下,靖西是有多麼大的差別以前有逃荒的,這説明了什麼?説明了當時的飯菜很少。而經過袁爺爺帶領的,還有自己的畢生的奮鬥之後是全國人民都能吃飽飯。

我們要向袁爺爺學習,學習這種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品質!

《大國糧倉》的觀後感 篇13

袁隆平仍是當今史上最偉大的人之一,他有着許許多多的榮譽,比如:雜交水稻之父。在2020年疫情期間,他和鍾南山原始一起獲得了共和國勛章,這是多麼至高無上的榮譽呀!

但是在2021年5月22日13點07分與世長辭,一時全果人民深陷悲痛當中。死了那麼多人中,就偏偏紀念他,為什麼呢?我們每個人吃的米飯,基本上都是袁隆平爺爺的雜交水稻種植出來的,他解決了中國人民十幾億人口的糧食,讓羣眾有飯吃。

一時間所有的網絡全被刷爆了,袁隆平爺爺一個多麼偉大的人,北京天安門也為他降至半旗、多麼偉大的榮譽啊。全國各地的人們,有羣眾專程去長沙送他老人家最後一程,也有的羣眾不打擾他老家用快遞的方式送去一束鮮花。

古時的司馬遷曾説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毛澤東説過:“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袁爺爺就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我會永遠記住他的。

91歲,一個耄耋老人。他還繼續工作在自己的崗位之上,為祖國人民羣眾賣力,他有時也不失幽默,記得以前我在抖音上曾看到過一個視頻,他不失幽默的説了一句英語,把自己逗樂了,多麼可愛的一個老人!

袁隆平,三個平凡的字,可是組起來,就成就了一個偉大的人、一個獨一無二的人。我會永遠記住並懷念這位偉人的。

《大國糧倉》的觀後感 篇14

2021年5月22日是個不尋常的日子。

下午我寫完作業,坐到沙發上,媽媽卻哽咽着告訴我一個消息説:“袁爺爺走了!”接着淚水像斷線的珠子從臉上滑落,我看着媽媽哭了,瞬間鼻頭一酸,眼睛模糊,我小心的問:“袁爺爺是誰?”

媽媽從網上找來袁爺爺的資料。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張古銅色的臉上滿是皺紋,那是太陽的印記。他一生都在研究雜交水稻,他研究的種子,鹽鹼地可以種,柴達木盆地可以種,連迪拜大沙漠都可以種。糧食產量增加,我們的飯桌上都有了白米飯,讓我們不再飢餓。袁爺爺的夢是禾下乘涼,雜交水稻覆蓋全球。袁爺爺一生都在堅持,不畏艱辛,執着的為夢想奮鬥,田間地頭總有他樸實的不能再樸實的身影,最終憑着一己之力,用一粒種子,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温飽問題!但是袁爺爺並沒有停歇,繼續尋找着他的下一個對手—海水,讓海岸線都稻穀飄香。

袁爺爺5月22日13時07分走了,離開了我們,去到了另一個國度,但是當我聽到有人説:“袁爺爺最後也是等我們好好吃完午飯才走的”,我的眼淚就奪眶而出,止不住的往下流,袁爺爺對我們的温暖,留在了每一粒稻米中。

袁爺爺,您一路走好!我會好好聽您的話,乖乖吃完每一粒米飯,不浪費一粒糧食。光盤就是守護袁爺爺的夢!袁爺爺,您好好休息!我會以您為榜樣,努力學習,做一顆好種子,好好長大。禾下乘涼夢會繼續傳承,只因有我們,只因我們是中國少年!

《大國糧倉》的觀後感 篇15

5月22日下午,靈車緩緩駛出醫院,長沙寬闊的主幹道上,許多車停下來鳴笛致敬,人們湧上街頭,齊聲呼喊,原爺爺一路走好。

袁隆平是我國第一位發現雜交水稻的人,他的精神感動了許多人,他們大公無私,也是感動了許多人民。他自己發現了雜交水稻,但他沒有自私,而是分享了出來,袁隆平,他讓我們知道了世界上的糧食不是那麼的可貴,那麼的不容易,所以我們不能浪費食物通過這樣是讓我想起了我在中午吃飯的時候,有的人都挑自己喜歡吃的,而不喜歡吃的,只是給了人家,有的沒有給別人,而是到家了,參與。同理,我當時特別傷心,因為袁隆平的努力都被一些人給踐踏了,真是浪費糧食。

但是他在5月22日的下午意外去世了,我特別替她傷心。袁隆平爺爺在自己的實驗室附近一處田地上做實驗,水稻1000億,畝產400公斤,現在用了原形一的實驗成果,雜交水稻,現在每畝雜交水稻都能查300公斤,呃,一起比以前翻了好幾倍啊。

這麼多的`食物能給以前人吃好幾千呢,所以我們不能浪費糧食,因為那些糧食時,袁隆平爺爺辛苦付出的袁隆平,他農地裏,不求回報,只是想讓我們填飽肚子,所以我們如果浪費食物了,就是不尊重袁隆平爺爺,他的夢想為了實現兩個夢想,一是禾下乘涼的夢想,另一個是讓雜交水稻覆蓋。全世界的夢想,這夢想多麼可貴呀!

袁隆平爺爺一路走好,也您為我國付出的,我們永遠不會忘記。

《大國糧倉》的觀後感 篇16

袁隆平爺爺是我國的雜交水稻之父,他一生只有兩個夢想,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

袁隆平爺爺是值得我們敬佩的,他讓我們全中國吃飽的飯,是他引用了種子極好的技術,發明了人工雜交水稻。讓本身一個和碎紙漲二三十粒的米粒兒,把它改造成一個裏邊長一百多個米粒。

袁隆平爺爺一心向國,與人民顧全大局,可惜的是,就在前幾天的一個下午便離世了。準確的來説,他是在中國長沙市小吳1:07分去世了。小年就是14袁隆平,爺爺的去世引來了,長沙所有的居民。都為袁隆平爺爺獻上了黃色的花。找袁隆平爺爺去世的新聞,上午還是假的,剛一到下午,這則袁爺爺去世的新聞就變成真的了因此轟動了全中國。

關於雜交水稻,袁隆平是第一個發現的,據統計,雜交水稻自1976年推廣以來。種植面積累計達到90億畝,累計增產稻穀。8千多億公斤,每年因種植雜交水稻而增產的美食時刻。多養活8000萬人口。

袁隆平爺爺為世界糧食安全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他一生只追求了兩個夢。把發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作為畢生事業全球共有四十多個國家也種雜交水稻,中國境外種植面積達8000萬公頃。

袁隆平爺爺雖然已走,但是他這種精神永遠流傳。

《大國糧倉》的觀後感 篇17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星期天,我們學校的小記者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了“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工作和生活的安江農校採訪。

安江農校坐落在雪峯山下,氣候温和,土地肥沃。我一踏進校園,就被“勤奮務實、文明進取”的校訓振憾了。學校裏古樹參天、風景秀麗、果樹成林。

學校的老師告訴我們,袁爺爺在上世紀50年代初從西南農學院畢業後就來到這所學校任教。當時,全國人民嚴重缺少糧食,過着苦日子。他心裏就有了一個願望,希望大家不再少吃餓肚子。從此,他廢寢忘食,潛心研究,揭開了雜交水稻研究的序幕。在他的組織和指導下,終於研究成功了雜交水稻,解決了全世界人口的吃飯問題,為世界糧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貢獻。雜交水稻從地處物種變異天堂的安江農校發源並走向了世界。

學校的老師還介紹説,現在為了讓人記住袁爺爺的偉大發明和貢獻,準備建設“安江農校雜交水稻園”,建成後,將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老師講解完後,帶領我們在學校裏參觀。陣陣涼風從身邊拂過,我想:袁爺爺為什麼能從一名普通的教師成長為舉世矚目的“雜交水稻之父”呢?我好奇地問身邊的老師。老師沉思片刻,告訴我:這或許是因為他勤奮務實,潛心進取,心想人民吧,因為袁院士有個成功的公式就是:知識+汗水+靈感+機遇=成功。

哦,我終於明白了,袁爺爺為了我們的吃飯問題,用自己的知識,付出那麼多的心血研製雜交水稻,真是偉大呀!

《大國糧倉》的觀後感 篇18

在2021年5月22日下午13:07分,偉大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逝世了,他為了祖國的飯碗奉獻了一生,所以被稱為中國雜交水稻之父。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爺爺,老師就讓我們看了一段視頻。

這段視頻是講袁爺爺的偉大成就和故事,我看到熱淚盈眶,淚水就像流水賬一樣,想往地下掉。

在看視頻時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袁隆平爺爺,無論多忙,無論春夏秋冬,他都會每天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是去到田裏一天也不落下。在以前,袁爺爺小時候並不富裕,每天的飯頓頓都吃不飽。袁爺爺看着這些收穫的人們,於是就下定了決心,自己去種田,讓人們過上美滿快樂的日子。

袁爺爺還説過自己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他夢見他們在試驗田裏頭,超級稻長得有高粱那麼高,血一隻有掃帚那麼長。此例有花生米那麼大,袁爺爺就和他的助手在一起,坐在稻草底下乘涼。第二個夢是雜交稻覆蓋全球夢全世界有二十二億多畝稻田可以增產很多很多糧食。袁爺爺的這些夢全都是為了全球人民着想,袁爺爺是無私的,是偉大的。他的這些夢一定會實現。

袁爺爺從19歲畢業就收服了父母去稻田為人民中稻草,讓人們過上幸福的生活。

現在的我們衣食無憂,我們之所以得到這樣的生活,都是靠一袁爺爺,原因也我捨不得您,雖然您走了,但是您放心吧,以後承擔稻田,珍惜糧食,這些事就交給我們吧,您在天上就安心吧。

致敬袁隆平爺爺,您一路走好!

《大國糧倉》的觀後感 篇19

星期六,我抄新聞的時候,有一則新聞震住了我!——袁隆平爺爺去世了!起初,我認為這又是一個假新聞,但當越來越多的媒體都在報道,這讓我不得不相信這個事實!

相信所有的中國人都不會忘記鄧小平和袁隆平爺爺。有同學可能會説:中國人吃飯靠“兩平”!首先,我們要靠鄧爺爺的責任制,還要靠袁爺爺的雜交水稻!鄧爺爺走了,如今,袁爺爺靜靜地躺在靈車上,遠去……

想必大家都知道,袁爺爺培育的雜交水稻在中國在中國的種植面積,足以達到一半以上!有人算過一筆賬,每年生產的稻穀可以多養活6000多萬人,五十一年前,袁隆平在西南農業學院畢業後,就開始研究紅薯西紅柿的栽培,1960年中國發生了一場十分罕見的自然災害,袁爺爺看到很多人餓死在大馬路上,就意識到,只有水稻才是人民的救命糧!從那時起他就開始了水稻領域的探索!

就這樣,中國以佔世界不到10%的耕地,養活了佔世界20%的人口,這其中,就有袁爺爺的雜交水稻的功勞。因此,他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當代的“神農氏”!2019年9月17日,袁隆平爺爺被授予“共和國勛章”。

袁爺爺,您辛苦付出了這麼長時間,是時候休息一下了,沒有關係,我們一定不會讓您失望,我們會永遠的銘記您!我們也會繼續努力學習!

袁爺爺,您真了不起!

《大國糧倉》的觀後感 篇20

袁隆平爺爺是我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是世界上第1個成功利用水稻雜交優勢的科學家。他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他開始研究雜交水。成功教育了世界上第1個使用高產雜交水的品種南優2號。1976年起,在我在全國大面積推廣應用時,水稻的單產與總產得以大幅度提高。20多年來,他帶領團隊開展超級雜交到攻關。於2014年實現了大面積分為公頃15噸的目標。他曾經這樣説,我一直有兩個夢想: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世界夢。袁隆平爺爺曾經説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緊緊的扣在自己的手上,我們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

曾經袁爺爺和記者説過這樣一段對話,他説一粒糧食能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上世紀60年代饑荒的時候餓死人他都親眼見過,大家沒有飯吃,叫花子都去討飯,飯都沒有你討誰?記者問他,您是不是特別害怕這樣的場景再次出現。袁隆平堅定的回答了4個字,不可能了!四字雖短卻字字千斤,與他曾説過那句:我畢生追求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飢餓!一樣的擲地有聲!謝謝您成為稻田的忠實守望者,謝謝您讓這句不可能成為實現!

我要向袁隆平爺爺學習他堅持不懈,堅定頑強的精神!願袁爺爺一路走好,感謝你為人類做出的巨大貢獻,讓我們都吃飽肚子不再捱餓,你您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大國糧倉》的觀後感 篇21

田地上有一個人,他時而觀望,或拿個本子記錄着什麼。烈日下,他身穿一件寬鬆粗糙的白襯衣,一副農民般的灰黃面孔上滿是飽經風霜留下的一條條溝壑。他的長相雖然平凡無奇,但他做的事可一點也不平凡。這位老人就是被譽為“一生耕耘忙,萬畝稻花香”的袁隆平。

袁隆平一生的夢想只有兩個,那就是禾下乘涼夢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剛開始,袁隆平爺爺是希望所有的中國人不再捱餓,因為20世紀60年代,他目睹了饑荒年代慘痛的一幕,所以他下定決心進行雜交水稻實驗。從1961年到1970年試驗成功,袁隆平在研究雜交水稻的路上可不是一帆風順的。有人説,袁隆平爺爺每天不是在家,就是在試驗田,如果不在試驗田,就是在去試驗田的路上。在一次實驗中,他所研究的雜交水稻稻穀減少了5%,而稻草卻足足增加了60%。在這時,有人卻説,人要是能吃草的話,你這個水稻就大有成就,這諷刺的話刺着他的心,當時所有人都不相信他會成功,可是他真的成功了。他用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他創造的社會財富只有兩個字可以形容——無價。他以堅持不懈的決心向全世界的人民見證了他的成功,讓所有人都吃飽了飯。

可是,就在2021年5月22日下午13:07,袁爺爺去世了。雖然他已去世,但他永遠活在每一箇中國人的心中。我們所有人都應該向袁隆平爺爺致敬!

《大國糧倉》的觀後感 篇22

夏糧“皖美”成績單的背後,離不開全省上下篤定落實中央部署要求的堅定步伐,離不開省委把糧食生產作為把牢“定盤星”、築穩“壓艙石”的科學決策。不論是保夏糧播種面積、穩糧食結構,還是在當前推動秋糧播種,以及洪水災後補種改種,省委主要領導均帶隊深入一線,作出批示指示,指導糧食生產,引領帶動全省上下抗穩糧食安全生產責任。

疾風知勁草,烈火煉真金。越是面臨複雜局面,越能考驗地方治理能力和發展水平。“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毫無疑問,在特殊之年,抓好糧食生產,壓緊靠實“米袋子”省長負責制、“菜籃子”市長負責制,以地方糧食的增產,心得體會促進國家糧食豐收,是各地義不容辭的責任。安徽一手抓好疫情防控,一手不失時機地促進糧食增產增收,既穩住了產量,又保住了質量,不僅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自信、提振了士氣,更有力增進了全國發展的信心和力量。

“皖糧”大豐收,亮眼“成績單”中更見發展智慧。作為種糧大省的安徽深知,一味求面積、拼資源和拼消耗的傳統種植模式,很難在現代農業發展中佔據優勢。站在“皖糧”轉型發展的十字路口,省委書記李錦斌鮮明提出“運用工業化思維、市場化辦法發展現代農業”的前瞻性思路,引領帶動全省糧食生產朝着更優結構、更高質量邁進。

之所以上半年“皖糧”產量高、質量佳,其中與當地單產、結構和品質優化提升聯繫尤為緊密。比如,在夏糧產量逐年提高的基礎上,今年夏糧平均單產再超去年4.9公斤,足見其“含金量”。與此同時,面對赤黴病對農作物的大規模破壞,全省不惜投入6億多元專項資金,殺蟲除病,全力保障糧食質量,把品質更好的“皖糧”投入市場,送到百姓餐桌。這其中,可謂處處體現着以工業化思維、市場化辦法發展現代農業的哲學智慧。

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耕地,同樣,也要像保護命脈一樣保護糧食。入黨志願書今年江淮大地雨季來得早、降雨量超出預期。在梅雨來臨之前,搶收夏糧,做到顆粒歸倉,無不成為擺在全省面前的又一場“大考”。關鍵時刻,全省跨省協調,緊急調集機械農具,規模化投入的大功率、高性能聯合收割機等為夏糧搶收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從效果來看,當地僅用9天時間,就基本完成了搶收任務,創造出全省新的麥收速度。用心體悟,從保播種,到保面積,再到保收穫,安徽糧食生產中的“工業化思維、市場化辦法”進一步彰顯。

安徽交出上半年“皖糧”豐收厚重成績單,為下半年秋糧豐收開了好頭,打下了堅實基礎。下一步,也應清醒認識到,當前出現的洪澇災害,對全省農業生產造成了不小影響,部分地區秋糧作物受災嚴重。擺在各地面前的,又是一道“防汛救災+秋糧搶種改種”的緊迫課題,尤須持續發揮好上半年創造夏糧豐收的那股子精氣神,因地制宜、科學施策、迎難而上,把災害帶來的影響降至最低,努力奪取秋糧好收成。

《大國糧倉》的觀後感 篇23

就像是做了一場夢,夢醒來的時候,他已經去了稻香四溢的另一個世界。

對於他的最初記憶,是在一次看電視節目,一位主持人眼含熱淚地跟我們講,作為中國人,天地君親師,你們可以忘記和背叛,但誰都不能忘記袁隆平爺爺,誰也不能不尊敬袁隆平爺爺。

聽老人説,中國上世紀60年代,在大饑荒中去世了很多人。我還聽到身邊很多人表達着對袁隆平爺爺的感謝,是他改變了中國的“糧食命運”,讓許多中國農民的生活發生了改變,甚至世界上的其他國家種植糧食發生了改變。當聽到袁爺爺去世的噩耗傳來,人們簡直不敢相信,一遍又一遍地為袁爺爺祈禱。

因為袁爺爺,中國人,不僅僅是不再餓肚子了,他們更加自信,更加勇敢!每一箇中國人都不應該忘記袁爺爺,他是國家的英雄,他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能夠讓不少國家免除飢餓的人。

國士無雙,當是袁隆平爺爺,我輩幸福,當憶袁隆平爺爺。袁爺爺只是帶着夢的種子去了遠方。

我作為中國人,感到自豪,我會永遠銘記袁爺爺,沿着他前進的道路走下去。有了袁爺爺的引領,我們會奮勇向前!

《大國糧倉》的觀後感 篇24

5月23日,一個不幸的消息從長沙的一角傳出來,在極短的時間裏傳遍了全中國、全世界:

袁爺爺逝世了!

花圈、唁電、挽辭、眼淚、哀哭從中國各個地方像洪流一樣地彙集到長沙來。每一位市民的臉上帶着哀愁的表情,每一位人民都為失去中華民族的一們燦爛瑰寶而惋惜。

當我看到這個新聞時,我是震驚的,難以置信的,甚至懷疑這個消息的真實性。當我知道了這個消息是真的時,我心頭一震,不禁為中國失去這一技術人才而傷痛。這位手執放大鏡,穿梭於稻田中的老人,這個解決了全中國乃至全世界温飽問題的老人,就這樣離開了人世……

我沒有華麗的詞藻來哀悼這麼一位偉人,因為一切的語言都無法描述出這位有着:“禾下乘涼夢”的老人。正是因為袁爺爺的堅持不放棄,不懼艱險,排除人們的輿論的情況下,研究出了雜交水稻,救全中國人民於水深火熱之中!

袁爺爺除了“禾下乘涼夢”還有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沒錯,袁隆平爺爺就是這樣一個人,他不僅心繫全中國糧食温飽問題,他還心繫着全世界的民眾!新中國雜交水稻事業能夠取得豐碩成果,離不開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和支持,但更離不開袁爺爺與廣大科研工作都的努力!袁爺爺為中國的貢獻是不可估量的!

袁隆平爺爺,一路走好!

《大國糧倉》的觀後感 篇25

21世紀誰來養活中國人?這是美國經濟學家布朗在20世紀90年代提出尖鋭命題。“依靠科學技術進步就能養活中國人。”袁隆平用驚人的科學成就響亮地回答了這人問題。

袁隆平、平頭小臉,土裏土氣。而正是這個其貌不揚的老頭,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和驚人的才華,在古老的土地上創造了非凡的奇蹟—目前在我國,有一半的稻田裏播種着他培育的雜交水稻,每年收穫和稻穀60%,源自他培育的雜交水稻種子。是怎樣的力量使一個人的.命運緊緊聯繫並且積極影響着13億人的命運呢?又是怎樣的力量促使他執著於雜交水稻的研究而最終走向成功呢?

關於超級雜交水稻,不善言辭的袁隆平有着講不完的故事。當別人問他成功的祕決時,他似“知識+汗水+靈感+機遇”作了精闢的回答。

面對未來,袁隆平仍滿懷夢想,他希望雜交水稻由目前佔世界水稻面積10%提高到20%,實現總增產3000萬噸,真正造福全人類。袁隆平用科學知識在中國古老的土地上,圓了華夏民族幾千年的夢想,實現了一個震驚世界的`神話。

我由衷地敬佩他——一個用科學技術造福人類的袁隆平。

《大國糧倉》的觀後感 篇26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每當我讀到這首詩,都會不由自主地想到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沒錯,正是這位偉大的爺爺,研究出了雜交水稻,才讓我們能吃上飽飯。

爸爸經常會給我看科學家的生平資料,我就是從中瞭解到了袁爺爺這個對我來説有點陌生的人物。很快,我就喜歡上了這位認真嚴謹、慈祥友善的爺爺。沒事的時候,我就喜歡想象着袁爺爺工作的場景:烈日炎炎的一天,袁爺爺穿着白襯衫,戴着一頂大草帽,慢慢地走在一望無際的茫茫稻海之中,雖然已經大汗淋漓,但他仍仔細檢查每一粒稻穗。他的皮膚因長期暴曬變成了古銅色,臉上的皺紋好似田間的田埂一般,一道道刻在袁爺爺的臉上,書寫下了他的風霜歲月。

就這樣,袁爺爺在實驗田度過了一天又一天,直到一輩子,按他自己的話來説,“我不在家就在實驗田,要麼就在去實驗田的路上。”袁爺爺還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另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袁爺爺就是為了這兩個夢和全球人民的温飽,全身心投入實驗,將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農業,伴着雜交稻和中華人民,度過了漫長的九十一年幸福時光。

這樣的精神怎能不令人敬佩?

袁爺爺雖然已經離我們遠去,但他的精神永遠長存於我們心中。他的夢,是我們新時代好少年的夢,更是那十四億中華人民的夢。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從自己開始,好好學習,珍惜每一粒糧食吧!

《大國糧倉》的觀後感 篇27

“袁隆平”這個名字大家一定不陌生吧。這位“雜交水稻之父”,不僅獲得過“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還獲得過聯合國“科學獎”哩!不過今天我要説的則是我家這個“袁隆平”。

我的外公七十多歲了,身體特別硬朗。退休前,他是縣裏分管農業的領導。聽媽媽説,外公是華中農學院的高材生。不過,説起來是個名牌大學生,但實際就是個莊稼漢!因為外公每天早出晚歸,騎一輛破自行車,整天都和泥巴、莊稼打交道。為了試驗新品種,他常常從早到晚地泡在田間地頭,觀察種子的生長過程,記錄種苗的生長時間和收穫率。即使戴上大草帽,皮膚也被曬得黝黑,活像個非洲人。

終於退休了,外公總該享享清福了吧,但他還不肯閒下來。他最大的愛好就是看書,研究他的老本行。今年,已經退休十幾年的外公又研究起巴西早稻來。他説,這種早稻的耐旱本領特別大,如果試驗成功,能很好地對付莊稼缺水這個大問題。為了試驗,一大把年紀的外公,自己動手開了一塊試驗地;為了保證早稻的健康成長,他自己動手拔田裏的野草,捉稻秧上的害蟲,比照顧我還要細心;為了得到巴西早稻詳細的生長資料,他沒有哪一天不去觀察、記錄,常常忘了回家吃飯。家裏人常笑他,説他的幹勁比年輕時還大!

年輕時的外公曾經有過怎樣的輝煌,我無法見證,但是現在的外公,儘管沒有袁隆平那麼大的名氣,但在我心中,和袁隆平一樣了不起!

《大國糧倉》的觀後感 篇28

這兩天的天氣格外陰沉,雲濃得像是要滴出水來而卻遲遲不下。使人的心上莫名蒙上一層壓抑,在這種日子裏又聽見袁隆平院士去世的消息,不禁感受心中空落落的,像是少了點什麼似的。

袁隆平院士是我國雜交水稻研究的開創者,可以説沒有他,我們老百姓還是吃不飽,還是會捱餓,但是為了讓人民吃飯,他付出了多大的努力,你知道嗎?1960年7月他發現一株“天然雜交稻”,從此便開始獨自研究雜交水稻,那時他的家人都不支持他,認為他一個大學生去種什麼田。後來1997年,她才有了自己的團隊來研究。而1960年——1997年這37年間,他都獨自一人奮鬥,在稻田與實驗室間。

聽過一個故事,就是在那時期袁老將他保護級的實驗品種在4分田中,後來,稻株被收,他看見一口深井中,竟還有幾株竟奮不顧身地跳下去。可以説沒有這幾株實驗稻就沒有今天的雜交水稻,袁老奮不顧身可以説今天的糧食是袁老拿生命換來的呀。

袁老在採訪中説:我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簡簡單單幾句話雖使用了誇張卻難看出他的雄心壯志。袁老,您逝世了,我們一定會完成您未完成的夢想的!

採訪中,記者問袁隆平“如果您再次看饑荒您會怎麼做……”主持人話音剛落袁隆平院士便馬上説:“不可能了,不可能了!”

這是一個人對他產品的最大自信,也足以看出,他對雜交水稻的用心良苦體現了他的初心。

2021年5月22日13時17分32秒袁隆平院士在長沙湘雅醫院逝世。當時許許多多的人站在醫院門口目送車對遠去路過之處設有幾輛車,就算有也是停下鳴笛致敬。場面,一度十分壯觀。本來我還想什麼時候能見他一面,因為離得比較近嗎?這下,可是再見不到了。

雨,落下來,又慢慢下大。這場雨帶走了袁隆平院士,都將他印在了我們的`心底。

《大國糧倉》的觀後感 篇29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英雄,他們可能是消防官兵,可能是醫護人員,可能是勞動模範,也可能是我們身邊默默無聞的奉獻者。而我心中的英雄,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看了電影《袁隆平》,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這位老人的堅持和努力。他把自己的青春和熱血全部奉獻給了雜交水稻,試驗田地間,無論是烈日下,還是風雨裏,我們總是能夠看到他彎着腰,手捧水稻,仔細研究的背影。白天他去田裏採集樣本,晚上就查閲資料,整理數據,無數次因為醉心工作,他都忘記了吃飯。我還記得他為了尋找一株水稻,差點栽到水裏的樣子,我也還記得他研究成功後那欣慰的笑容。

這就是袁隆平爺爺,我心中的大英雄,是他在我們中國最需要糧食的時候,廢寢忘食,反覆試驗,使我們全國人民吃上了糧食。我還記得袁爺爺説他有兩個夢想,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如今水稻越長越高,產量越產越多,全球大部分國家都在使用雜交水稻,想來袁隆平爺爺的夢想已經實現。

對比五六十年代的長輩們,我們現在的生活真是幸福太多了!我們不用挨餓受凍,也不用吃樹根、吃野菜,這樣的幸福我們應該加倍珍惜,因為這是無數個像袁隆平爺爺一樣努力的人奮鬥出來的!

《大國糧倉》的觀後感 篇30

人生像一粒種子,每個人都有自己心中的英雄。你猜我心中的那位英雄是誰?他,姓袁,叫袁隆平。

他長得十分慈愛,短短的頭髮,黑黑的小眼睛,像一個小孩,人們都十分喜愛他!他十分善良,每一天的早晨,都會起得早早的,給我們種大米吃。他種的大米一定是又甜潤又爽口的!你以為他就這樣被我稱為英雄嗎?不,不,不!不對,他越到後面越是一位英雄!

在一個下雨的清晨,路上、公園、野外沒有一個人。可在田野中,就有那麼一個老爺爺。他身穿雨衣,頭上頂了一頂帽子,手上拿着一把大鋤頭,在田裏忙東忙西,就像早飯都沒有吃,在田野中找食物吃似的。可你意想不到的是,其實他是在為我們種東西吃。“一二!哎呦!一二!哎呦!”他清脆的口號把居民吵醒了。屋內的人打了個哈欠,對窗外的老爺爺叫着:“下這麼大的雨,還在外頭,這才幾點啊!快回去睡覺,注意身子!”可老爺爺叫道:“不了!你快睡吧!”語氣堅定,話音剛落,老爺爺又叫起了口號,做起了艱難的工作,那個人只好又睡下去了。

這就結束了嗎?不!意外總是會發生。老爺爺在清脆的口號中睡着了,睡得那麼沉,什麼人也叫不醒。醫車來了,人們追着車,想送他,可怎麼也追不到。夜裏白天都能聽到大家的哭聲,那是在給爺爺送別!醫院門口,獨特的大米送別方式,那是對爺爺最好的道別。

對!他就是那個老爺爺,袁隆平,他的偉大精神改變了我。他的執着、他的工匠精神都將成為我的人生信仰,讓我的學習之路不斷前進!人生就像一粒小小的種子,在不斷的汲取中才能夠茁壯成長。相信未來,我也能成為一粒種子!

TAG標籤:觀後感 大國 糧倉 通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