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

當前位置 /首頁/文學體裁/唐詩/列表

唐詩《夏日過鄭七山齋》杜審言

《夏日過鄭七山齋》的作者是杜審言,全詩描繪了山齋的優美風光,表現了與友人鄭七的深厚情誼。

唐詩《夏日過鄭七山齋》杜審言

夏日過鄭七山齋

  共有樽中好,言尋谷口來。

  薜蘿山徑入,荷芰水亭開。

  日氣含殘雨,雲陰送晚雷。

  洛陽鐘鼓至,車馬系遲迴。

【賞析】

“共有樽中好,言尋谷口來。”首聯是介紹過鄭齋的緣起。詩人説:我和鄭七都有飲酒的愛好,所以來找他。隱居與飲酒幾乎是不可分離的,它是隱士們高雅、曠達情懷的表現。可見,詩中的言外之意,是説鄭七有隱者的高潔胸懷,詩人對他十分傾慕,引為同調,因此才去拜訪他。“言尋谷口來”一句,用典故進一步説明了這一點。“谷口”,漢代縣名,在今陝西禮泉縣東。漢代有隱士鄭璞,躬耕於谷口。皇甫謐《高士傳》載:“鄭璞,字子真,谷口人也。修道靜默,世服其清高。成帝之舅大將軍王鳳以禮聘之,遂不曲。揚雄或稱其德曰:‘谷口鄭子真,耕於巖石之下,名振京師。’”因為友人姓鄭,詩人就以谷口借指鄭七的山齋,同時也以鄭璞的清高,來暗指鄭七的高潔。用典十分貼切,一個“尋”字,也透露了山齋的幽深。兩句詩看似平常,卻有深刻的義藴,不僅曲折地交待了鄭七的身份和思想情操,也婉轉地點出了過山齋的原因和二人深厚的友情。

接着詩人以極大的興趣,用工細的筆墨,在中間兩聯描繪山齋內外的景色,為讀者展現出一幅優美的山居夏日圖。“薜蘿山徑入,荷芰水亭開。”上一句説,在通往鄭七山齋的曲折的山路上,長滿了茂盛的薜荔和女蘿,隱隱傳達出山齋的幽深和清靜。接着是進入山齋後的景象:在水亭周圍的水池中,一望無際的荷、菱開放出純潔清麗的花朵,在微風中散發着清香。“山徑”是崎嶇的,而水池卻是開闊的,從狹窄山路中穿行而至來到山齋後,詩人頓覺豁然開朗,詩中“入”字和“開”字,不僅實指了詩人的行動,也透露出心情的變化。接着,在“日氣含殘雨,雲陰送晚雷”一聯中,詩人又把筆觸從平面的描寫轉向立體的空間:在那荷、菱盛開的水池上,雨後初晴,空中鋪下明朗的陽光,照在殘留的雨水上,蒸氣冉冉升騰;到傍晚,天氣漸漸轉陰了,天邊又傳來隱隱的雷聲。其中“日”、“雨”、“陰”幾個字,暗示着天氣變化很快。詩人來之前,剛下過雨(“含殘雨”),而到達時天氣才放晴,傍晚又轉陰,並且傳來隆隆的雷聲,又要下雨了。這正是深山中特有的天氣,詩人用天氣變化之快,烘托山齋的既幽且深,既是實寫,也有助於詩歌意境的表現。同時在“日”、“晚”二字中,也包含着時間的推移,暗示了詩人在山齋中逗留的時間。通過這一聯的描寫,充分渲染了山齋的幽靜景色,地上風物和空中景象融為一體,在靜謐中包含變化,在幽深中充滿生機。詩人形象的描寫,使山齋風光充滿着感人的魅力,令人心馳神往。

中間兩聯,似乎全是寫景。其實,主人的酒盛情款待,席間杯觥交錯的歡樂氣氛,全都隱藏在字裏行間中。“洛陽鐘鼓至,車馬系遲迴”,與天邊隆隆的`雷聲相應和,洛陽城裏報暮的鐘、鼓之聲也清晰地傳來,詩人該回程了,但車馬仍然拴着,遲遲沒有起程。詩到這裏戛然而止,卻留下了耐人尋味的餘韻,在遲遲未回中,既包含着詩人對山齋風光的傾心愛慕、流連忘返,同時也表現出主人的深情厚誼。在這悠遠的餘韻中,詩歌產生了動人心絃的藝術力量。

這首《夏日過鄭七山齋》,是杜審言五律中的成功之作。不僅在文字、結構、意境等方面取得了成功,在詩歌的聲律上,對仗工穩,音韻協調,整體勻稱,也表現出純熟的技巧。

【作者介紹】

杜審言( 約645—708 ) ,唐著名詩人。字必簡,祖籍襄陽,其父位終鞏縣令,遂定居鞏縣(今河南鞏縣)。高宗咸亨元年(670)進士,先後任隰城(今山西汾西縣)尉、洛陽丞等小官。後因對上言事不當貶吉州(今江西吉安縣)司户參軍,不久免官回洛陽。武則天時召見,因賦《歡喜詩》受到賞識,授著作郎,遷膳部員外郎。中宗神龍初(705),因受武后寵臣張易之案件牽連,流放峯州。不久又起用為國子監主簿、修文館直學士。病卒。青年時期與李嶠、蘇味道、崔融合稱“文章四友”。為人狂放,常以文章自負。詩有不少樸素自然的佳作,以五律著稱,格律謹嚴,技巧純熟,對推進律詩的成熟頗有貢獻,是唐代近體詩的奠基人之一。他是杜甫的祖父,其律詩對杜甫有所影響。《全唐詩》錄存其詩一卷,共四十餘首。

TAG標籤:鄭七山 杜審言 唐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