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作文

當前位置 /首頁/高中作文/高一作文/列表

【精華】高一作文錦集6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一作文6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精華】高一作文錦集6篇

高一作文 篇1

秋天,如一首詩,詩的字裏行間,隱隱的飄着果香;秋天,如一幅畫,畫裏有天地間成熟的果實;秋天如一首歌,歌裏有着落葉落地的細微聲響。

秋天像一個信使,她忙碌着,告訴果實們,“你們成熟了,快醒來吧,醒來吧。”清晨,走在果園子裏,進入鼻息的不僅僅有新鮮的空氣,在這些空氣裏,還有着果實的淡香。新鮮的空氣跟果實的淡香參合起來,再伴上一點兒鄉間泥土的氣息,可以給你一天的美好心情。從遠處望去

那鮮豔的果實連着蔚藍的天,灰色的泥土活生生的,構成一幅鮮豔的風景畫。再走近看看,看看樹上的果實,一個個撐足了肚皮,在風中搖擺,像幾個吃飽了的淘氣孩子。仔細地看着這些果實,彷彿能夠看到果農們的辛苦。

秋天像一個畫家,畫出了田地間成熟的美景,畫出了秋天最獨特的風采。中午,走在鄉間的羊腸小道中,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秋老虎的緣故,

一片片高粱個個都漲紅了臉,像一個害羞的小姑娘,紅着臉在空中搖擺,跳着舞,連風聲都在為她們伴奏。這是一幅多麼美麗的畫,這時,在鄉間小道上走着的你,也許會經常看到這樣的景象:一個農民,嘴邊盪漾着微笑,雖然已是大汗淋漓,但卻十分輕鬆的哼着小曲從你身邊走過。他們為什麼會這麼快樂呢?你看看,周圍全是豐收的稻穀、高粱。秋天,這個美好的豐收季節,這個美好的收穫季節,得到了美好成果的農民們,

哪個會不高興呢?

秋天,像一個歌唱家,她用五線譜寫出了、歌唱出了秋天最美麗的秋景。傍晚,太陽露出了半個笑臉,金色帶點火紅的餘輝,照在了樹葉上 ,樹葉在微風中慢慢的搖擺,“沙沙”地響,像一個掛着的風鈴在微風中響着。有些落葉像是病了一樣,經不住風颳,病怏怏卻不失優雅的飄落了下來,最後落在了地上有時還被風給吹起來,不一會又落了下去,像一隻沒了力氣的蝴蝶,飄忽不定,在夜晚中,時不時傳來葉子與風的彈奏 ,這是一首多麼美妙的季節啊!

秋天——一個美好的季節。

高一作文 篇2

那場雨,洗去了心中的厭惡,點燃了一種名叫敬佩的情愫;

那抹紅,褪去了往日的嬌弱,詮釋了綻放在生命中的奇蹟。

——題記

我不喜歡玫瑰,一直都不喜歡。花開時節,它只會佇立枝頭,搔首弄姿、沉香浮動,引得蜂蝶繾綣纏綿,惹得夜鶯頓生愛慕。我討厭它身上那種魅惑感,忸怩作態不勝涼風的嬌羞。

那些在盛夏開得燦爛的花兒,都在這個蕭瑟的秋季零落成泥。這般嬌弱的它,怎敵他晚秋風急?我滿不在乎地瞥了一眼窗台上的它,一笑而過。可令我沒想到的是,它似乎要守住最後的倔強,枯黃的枝幹上竟然抽出了點點嫩芽。好像為了迴應我的不屑,那小小的嫩芽還在一點一點地長大。又軟又薄的鋸齒形葉片從新葉的蜷縮到現在的完全舒展,飽含着多少生命的渴望。最令我不可思議的是,它還結出了一個小花苞!我對它的看法也在不知不覺間產生了微妙的變化。我在期待,期待着它在這個不屬於它的季節裏綻放出屬於它的奇蹟……

最近一段時間,氣温驟降。天空,飄起雨來。天氣預報説,今晚將有一場暴雨。我望了望窗外那株孱弱的身影,心中不免泛起了一絲擔憂。看着漸漸暗沉下來的天空,我終究於心不忍,還是把它搬到房間裏來吧。正當我準備搬它時,媽媽的一句話讓我停住了腳步。“給它一個創造奇蹟的機會吧!”我望着媽媽那平靜的眼眸,許久,才神色複雜地點了點頭。雨,果然如期而至。豆大的雨點猛烈地擊打着那本就柔弱的花骨朵,暴怒的風把纖細的枝幹吹得搖來晃去,好似再用力就能把它擰斷。我無奈地歎息一聲:唉,它肯定是熬不過今天了!

清晨,我像往常那樣起牀後就到窗前呼吸新鮮的空氣。呀!那披針形的綠色花萼間竟然綻開了一抹鮮紅。我看到了什麼?一朵玫瑰花的嬌媚?不,我看到的只有它的堅強與勇毅。它在這個本不屬於它的季節,抗擊了風雨,綻放出了生命的奇蹟!那一刻,我真正領悟了田震《風雨彩虹鏗鏘玫瑰》的真諦!

在這浮華的世界,已經很少有人會真正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人或物了。一朵令我生厭的玫瑰卻用它的執著教我懂得了心靈的韌度可以創造生命奇蹟的道理。是的,只要你多用欣賞的眼光去看世界,你就會發現這個世界真的很美好!

高一作文 篇3

學校的一塊不怎麼標準的足球場上,我們初三一幫人和初一的一幫人,約好了在星期五放學之後踢一場球賽。

到了時間,鈴聲一響,所有人都一窩蜂地奔向足球場,看着面前的一個個瘦弱的小朋友,從心底裏就覺得這是一場沒什麼懸念的比賽。雙方除了人數正規以外,都是十一人,也沒有什麼別的了。

可是,就是這一場以大欺小的戰鬥中,我沒這些“高手”卻沒佔到什麼便宜,也正是這一場球賽,讓我看出了足球的正真意義,往小了説是團結協作,往大了説,是看出了中國足球失敗的原因。

剛開賽不久,我們初三的憑着“嫻熟”的技巧拿下一分,直到結束比賽,我們還是不能挽回1比3的局面,初三慘敗初一,其實這個結局是料定了的。

在比賽中,慘敗的原因大致有三個:一是我們初三認為只要憑着自己的“高超”技術可以帶球繞過十一個人直接拔腳射門就行了,因為對方是初一的“小朋友”,但主要是有些人沒有意識到足球比的是團結協作,而不是個人表演,從而可想而知表演者是怎樣當着全場人的面將球踢飛到場外或輕而易舉的被別人截下的。這只是初一大獲全勝的原因中的一個,更是初三慘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是急功近利,當然,都想進球是好事,但是過於急功近利事情總是物極必反,在還看不見球門在何方時就大腳射門,無異於賭錢,雖然有時也會有碰上死耗子的時候,但單靠這這微乎其微的概率下獲勝可能嗎?

三是沒有將踢足球放在心上,有些人就像電線杆子似的立在球場之上,濫竽充數。見球來了而且是離自己比較近的時候就上前走幾步,見別人來搶了就一腳踢開似乎很神氣的樣子,也不管球傳給誰了。這是不尊重足球和沒有拼搏意識的人,我在踢得時候校徽不小心被別人碰掉了,那個人大喊,你校徽落了,我才不會上你的當,球大於天,要專心踢球,如果我這個

高一作文 篇4

“當一個人需要光亮的時候,他是積極的;當一個人找到光亮的時候,他是無畏的;當一個人追逐光亮的時候,他是可敬的;當一個人給予別人光亮的時候,他是温暖的。”

向着光亮那方,這書名令人不禁浮想聯翩,劉同給那方並沒有明確的定義。因為每個人的光亮不為相同,併為之努力的方向也不會相同,這樣來説,向着光亮那方之後你要做什麼,取決於你自己。光亮那方的那片天地屬於你。

劉同可以説是我最喜歡的作家之一了。從《誰的青春不迷茫》到《你的孤獨,雖敗猶榮》再就到這本《向着光亮那方》了。這是青春三部曲,在劉同的眼中,我們的青春都一樣,迷茫,孤獨,有光亮。他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詮釋了屬於他的小青春,在這本書中,他向我們縷縷展示了世間的冷暖,朋友,親人,陌生人,愛人,這些都是生活。正是這些人物再加上一個看似孤獨迷茫的你,才會有瞭如今的現狀。

點亮微光向前行,不論你迷茫也好,孤獨也好,相信你總會找到一盒火柴,點燃那小小的微光來努力眺望於未來的世界,可無奈眼前的煙霧太過濃重,你只能舉着那小小的火柴孤自一人穿行於間,可是你會慢慢發現,你點燃的微光就是你那還未完全蓬勃的卻又即將呼之欲出的信念。正因為有了這些微光、信念,我們才會更堅定地往前走。正如劉同所説的那樣,向着光亮那方,尋找、奔跑、拼搏、衝刺,直至無限接近於光亮。

在劉同的書中,你要始終相信,你是一個始終看向美好的人,那種身上,臉上能自帶光亮的人。或許在你的身邊,你並不是唯一一個這樣的人,但卻是最早用光亮照進我們內心的人。我們要學會讓光亮去尋找光亮。在無盡的光亮之下,掩蓋的是你那原本孤獨迷茫的內心世界。有許多時候,我都在自己問自己,到底我所追求的是什麼?是我的未來,還是我內心從未喚醒的細微光芒?

的確,我們都是普通人,沒有先天優越的條件,沒有養尊處優的環境。我們的每一天,都要靠自己努力,逐日度過。自漫長無涯的人生中,尋找微光。從小普普通通的我,經常犯錯,知道錯了就哭,這事到現在還是成了媽媽閒談聊天的樂趣。可是那時的我或許並不明白吧,犯錯誤要學會改正而不是哭泣。但是,在於現在的我看來,那淚水在眼眶中滑下的那一刻,如若有陽光,一定也是閃光的。有些時候,在你的錯誤背後可能就存在微光。

有些時候是你不願找尋,不是他不存在。

這裏有17個故事,也是人生中至關重要的關鍵詞。這裏有朋友、老師、父母、親人,這裏有迷惑交集的關係,這裏有從小到老的夢想和希望。多多少少的人們呵,像是雷同的漫漫人生,卻又毫不相似。我們都要經歷青春的迷茫,與孤獨握手言歡,從負隅頑抗到冷靜旁觀,撥開遮蔽的迷霧,發現每朵烏雲都鑲着金邊。這世上無論好與不好的事物都存在微光,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確定自己的內心並向着光亮那方……

誰的青春不迷茫,迷茫背後是光亮。

我想知道你,也想知道自己,在通往未來的路途中,是否能點燃那些微光,一直向着光亮的'方向前行。

高一作文 篇5

剛寫這下這個題目,我的淚水就禁不住直往外湧。

媽媽四歲就當了人家的童養媳,六歲就離家出走,跟着逃荒人羣,逃去了成都。媽媽依稀記得她家以乞討、撿破爛為生。全家六口住在用爛席子、破麻布、稻草、芭茅搭於城牆邊的一個窩棚裏。那城牆屬於哪州哪縣?媽媽那時太小,不知道。只記得附近有鐵路,產甘蔗。她就是沿鐵路、啃甘蔗去的成都。

開始,媽媽在成都漿洗街幫人洗衣服,後來去富人家當保姆帶小孩、煮飯、打掃清潔等等。媽媽説,在富人家幫工,吃的是殘羹剩飯,住的是狗窩豬圈,打捱受氣是家常便飯。特別是到了冬天,由於沒有棉衣穿,從早到晚,渾身冰涼,手腳凍得像紅蘿蔔,洗衣服碗筷時,冰冷的水像針,扎得骨頭都在疼。

十四歲那年,媽媽認識了在成都拉黃包車的爸爸。次年,爸爸老家開始打土豪分田地,爸爸就帶着媽媽回了川南。

由於爸爸過慣了城市生活,回到農村很不適應,尤其討厭下地幹農活,整天遊手好閒泡茶館酒店。喝醉了,沒錢了,或被婆婆少了,就拿媽媽出氣。我多次看到爸爸用尺多長的煙槍把媽媽打得頭破血流,遍體鱗傷。往往是舊傷未好,又添新傷。受傷的媽媽還不能去醫院,不能休息,往傷口散把石灰又繼續下地幹活,我們一家六口人的田土,就媽媽一人幹。媽媽頭髮稀疏焦黃,面頰黢黑如墨。她每天起得比雞還早,幹得比牛還多,睡得比狗還晚,吃得比豬還差。一年四季,媽媽日出而作,日落不息。拋糧下種,犁牛打耙,栽秧打穀,肩挑背磨,媽媽無所不能,不所不及,像牛馬,像奴隸,只有賣命下苦力的份,毫無做人的尊嚴。媽媽風裏來,雨裏去,我沒見她穿一次乾淨衣服,沒見她吃一次可口飯菜,沒見她幸福地笑過。媽媽的衣服不是浸泡在雨水之中,就是浸泡在汗水之中,抑或浸泡在淚水之中,我經常在夜裏聽到媽媽痛苦的呻吟。

人民解放了,媽媽沒有解放。如果舊社會是苦海的話,媽媽跳出了苦海,但又跌入了魔窟。媽媽無法忍受家庭暴力,在一個漆黑的夜晚,她逃出家門,欲去尋找自己的親人。結果被路人勸回,結果又遭到父親的一頓毒打,結果造成身體內傷,從此留下終身殘疾。那時我恨自己太小,不能保護媽媽。

媽媽再次強烈要求離婚。但爸爸不同意,在左鄰右舍和村幹部的規勸調解下,媽媽與爸爸開始分居,我們三姊妹歸媽媽一人撫養。

媽媽像只母雞,我們就是她羽翼下的小雞。無論去哪裏,她都把我們帶到身邊,寧願自己吃苦受累,也絕不讓我受到委屈或傷害。記得一次午飯時,我吃葫豆吐了葫豆殼,被人發現告了密,伙食團長就扣了我的晚飯。當晚,媽媽就把她那份伙食給了我,她自己嚥了兩節紅苕藤。

常言道,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我們從三四歲開始,就知道疼媽媽了,就與媽媽一起下地幹活,努力去減少媽媽的負擔。媽媽去過大城市,有見識。她無論如何要我們進學堂讀書學文化,她説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米如粟。我們不太懂什麼叫“黃金屋”、“米如粟”,只隱約感覺多讀書是好事,所以自然就非常用功了。

隨着我們一天天長大,媽媽的目光中開始有了些許幸福的光澤。但是,好景不長——媽媽生病了,渾身腫得像冬瓜,一按一凼,老半天覆不了原。我們三姊妹用門板抬着媽媽去鎮裏醫院,去鄉村找民間醫生,他們都搖頭説沒救了。我們如五雷轟頂,哭得天昏地暗。

此刻,有好心人出主意,説用“沖喜”的辦法可以挽救媽媽。何謂“沖喜”?就是娶媳婦,或嫁女兒。當時,我哥哥去了部隊,我又小,不能娶媳婦。姐姐十七歲,雖然沒到法定結婚年齡,但可以先訂婚,先辦酒席“沖喜”,後過門成婚。

為了媽媽能早日康復,姐姐作出了犧牲:輟學回家,訂婚“沖喜”。但那畢竟是迷信,大家忙乎了半天,媽媽的病不但沒有絲毫好轉,反而日漸加重,沒等到哥哥趕回家,沒等到姐姐成婚,媽媽就……那年,媽媽才四十七歲。

四十七歲,正當年呀!媽媽,您就走了,您就永遠離開了我們。可您還沒過一天舒心日子,還沒享一天清福呀!

媽,媽媽,我好想您。如今,我們三姊妹都有了幸福美滿的家庭,都過上了蜜一般的生活。媽媽,我知道這都是託您的福,您為什麼不活到今天呢?您才是最應該享福的人呀!

媽媽,您在那邊還好嗎?您找到親人了嗎?如果生活有困難,請託夢給我,我給您捎錢;如果還有家庭暴力,我給您請律師,我們現在已經步入法制社會了;找親人也很容易,現在信息發達,有電腦,手指一點,疑難頓解。

今天是清明節,天上沒下雨,但陰沉的天空仍讓我悲淚盈眶,思念滿懷。媽媽,我好想您。我代表您的兒孫們,在異地他鄉向您深深鞠躬,遙祝您老人家無牽無掛,一路走好。那邊一定沒有辛酸,一定沒有家暴,有的全是黃金屋、米如粟!

高一作文 篇6

讓你甜的,叫果;讓你澀的,叫落花。

——題記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時間的流逝是一種悲涼與遺憾,因為那意味着失去與衰敗,但是對於我們這些意氣風發的少年來説,歲月送給我們快樂的體驗,送給我們苦難與磨礪,也隨贈清醒與冷靜、穩重與內斂。時間在流逝,我們也不斷地得到。

不知多久沒有回老家了,打開記憶的匣子,細細數來,好像已有兩三年沒有回去了。那低矮的小小瓦屋前的磚縫裏,帶着淺淺的土腥味。我經常把鏟菜的鏟子別在其中一塊磚縫裏,可每次都記不起是哪塊磚縫,奶奶知道的話,怕是要責備的。

恍惚間,我好似丟了許多東西。比如鮮紅的節節草,白色的石灰石,還有被我磨得細細的紅磚末……這些都在我的記憶裏塵封,唯獨與奶奶在一起的時光,回想起來,好似在昨天。

小時候愛吃鹹鴨蛋,極嗜鴨蛋白,奶奶就從一大堆鴨蛋中挑出四五十個又大又好看的,放在鹽水罈子裏浸泡。“奶奶,什麼時候才能吃啊?”矮小的我費力地墊着腳,圓滾滾的腦袋一個勁的向裏邊探。奶奶總是笑眯眯的用佈滿老繭的指腹點着我的額頭道:“小饞鬼,哪有那麼快?再多等個一兩個星期就可以吃了。”奶奶的指腹癢癢的,暖暖的。

等到鹹鴨蛋可以吃了的時候,我必會吃上滿滿一碗的鴨蛋配白粥,説不出來的香糯與誘人。當然,偶爾也會冒出一兩個鬼點子出來。趁着清晨,爺爺奶奶都出去趕集時,我總會端着個小矮凳,從最上面拿出一個,在底部鑿出一個小洞偷着吃,吃完了又小心地放回去,等着奶奶的反應。被我吃空的鴨蛋與其他完好的鴨蛋看起來別無二致,奶奶每次都是拿起來後才發現不對勁,反應過來後,她往往都是嗔怪的戳了戳我的小腦門,道,“小饞鬼。”

現在時間緊了,再沒當時的鬼馬精靈,更不會在鴨蛋底下敲一個小洞再放回去的閒心。偶然回首,發現奶奶頭上的白髮又多了幾根。

我一直以為她鬢邊的白髮,是初冬藏起來的一捧雪,隨手抹開,便是一個冬天。

後來才知道,那白髮叫歲月。

但無論如何,我成長了,不是嗎?

TAG標籤:精華 高一 錦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