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

當前位置 /首頁/教師之家/教學設計/列表

大班語言:《蟈蟈和蛐蛐》

 一、教學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初步掌握兒歌,念出“兒化”音。

2.體驗和表現出蟈蟈和蛐蛐吹牛皮的行腔特點和得意神情。

3.懂得不能隨便説大話的道理。

 二、教學準備:

1.蟈蟈、蛐蛐圖片各一張。2.電腦、電視機、轉換儀。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理解兒歌內容,初步掌握兒歌,念出“兒化”音。

難點:體驗和表現出蟈蟈和蛐蛐吹牛皮的行腔特點和得意神情。

四、教學方法與手段:

情景演示法、直觀感受法、、設問導答法。

 五、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幼兒活動

設計意圖

一、出示蟈蟈、蛐蛐圖片,激發興趣。

1.出示蟈蟈和蛐蛐圖片,認識蟈蟈和蛐蛐

師:小朋友們你們認識這2只小蟲嗎?剛才我們認識了蟈蟈,現在來看看這是誰呢?

2.師:今天蟈蟈和蛐蛐都來到了我們班,它們兩個還有一首好聽的兒歌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

1.觀察蟈蟈和蛐蛐的圖片,認識蟈蟈和蛐蛐。

2.理解教師小結,產生傾聽兒歌的願望。

出示直觀的圖片,引出主題,使幼兒更仔細地觀察蛐蛐和蟈蟈,認識蟈蟈和蛐蛐,初步感知它們各自不同的特點。

二、幼兒學習兒歌,理解兒歌內容。1.組織幼兒傾聽老師念兒歌。

2.提問:

(1)剛才你聽到了什麼?你覺得這首兒歌有趣嗎?哪個地方有趣?

(2)蟈蟈和蛐蛐兒是怎樣吹牛皮的?聽我再來説一説。

(3)你聽“蟈蟈”和“蟈蟈兒”有什麼不同?我念“蛐蛐”的時候跟兒歌中的“蛐蛐兒”有什麼不同?

3.小結:兒歌中唸的時候有“兒化音”,因為這是北京人説話的`京味兒。

4.指導幼兒份角色念兒歌。

(提醒幼兒表現出蟈蟈和蛐蛐吹牛皮的行腔特點和得意神情)

5.組織幼兒完整念兒歌。

1.集體安靜傾聽教師朗誦兒歌內容。

2.根據教師提問,理解兒歌內容。

3.傾聽教師小結,感知兒化音,瞭解兒歌中哪些部分是帶“兒化音”的。

4.與教師分角色念兒歌,掌握兒歌內容。

5.集體念兒歌,完整記憶兒歌內容。

幼兒欣賞兒歌后,通過教師提問發現用兒化音唸的不同,感知這首兒歌的京味兒,使幼兒瞭解北京話的特點。運用多種方法手段,欣賞、分角色念兒歌、集體念兒歌的過程中,使幼兒掌握兒歌內容。

三、遊戲中提升經驗,懂得不能隨便説大話。

1.教師扮演大公雞,幼兒扮演蟈蟈和蛐蛐,進行遊戲。

2.討論:吹牛皮有什麼不好?

3.小結:我們以後都不能做吹牛皮的人不能説大話,要做一個事實求是的人。

1.分角色與教師進行遊戲。

2.説説吹牛皮有什麼不好。

3.理解老師的小結,知道不能做吹牛皮的人。

這一環節主要是結合兒歌內容,讓孩子們理解吹牛皮是不好的,要做個實事求是的人。

TAG標籤:蛐蛐 蟈蟈 語言 大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