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

當前位置 /首頁/教師之家/教學設計/列表

陳奐生上城

教學目的

1、體會作者運用心理、動作描寫來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把握人物形象,領悟小説的主題。

2、瞭解我國小説揭示人物心理的傳統手法。

教學設想

本文是一篇自讀課文,小説的主題和人物形象均體現出鮮明的時代特色。小説展示了主人公陳奐生思想性格的不同側面,成功地刻畫了某類農民的性格,塑造了新時期初期農民的典型形象。陳奐生這個典型形象有助於認識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歷史意義,有助於認識80年代初的農民羣眾。指導學生從這個高度認識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就能認識作品的價值。

本課擬採用比較閲讀式教學與研究性學習式程序相結合的方式。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課前準備

1、背景知識介紹

隨着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中國的經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為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實行了聯產承包責任制,徹底改變了農村貧困的面貌。這一重大的歷史性轉變,在八十年代的文藝界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出現了許多以農村生活為題材的優秀作品,如《許茂和他的兒女們》、《鄉場上》、《芙蓉鎮》、《李順大造屋》、《哦,香雪》、《桃花溝的娘兒們》、《流淚的紅蠟燭》等。

高曉聲的小説《陳奐生上城》獲1980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説獎。“陳奐生系列小説”包括《“漏斗户”主》、《陳奐生上城》、《陳奐生轉業》和《陳奐生包產》。主要寫了一個農民陳奐生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後的巨大變化從而歌頌了黨的政策。因此,我們要想更準確的把握陳奐生這個人物和本文的主題思想及高曉聲的創作風格,就可以讀一讀這四部分作品並加以比較和分析。

2、相關評述:

陳奐生上城,是一個有趣的'題材。作品把視野非常狹隘的農民與城市文明聯繫了起來,把剛剛摘掉“漏斗户主”帽子的陳奐生置於縣招待所高級房間了,也就是置於高檔次的物質文明環境裏,以此觀照陳奐生。這樣,農民的境況就的到了辨證的表現:温飽問題是初步解決了,但是生活水平畢竟還是很低很低;農民的靈魂也被深刻地解剖出來:農民的素質有好的一面,也有差的一面。這樣辨證地表現新時期初期的農民,有助於我們增強認識,中國要逐步擺脱不發達狀態,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需要很長很長一個歷史階段。我們已經邁出了第一步,這是了不起的,但是前面的路還很長很長。

二、導入新課

導入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那麼,在新時期的初期,我國的農民的物質和精神上的追求又是怎樣的呢?

三、整體感知全文,討論問題。

1、本文質樸自然,但有巧妙的情節設計,有耐人尋味的伏筆。本文情節特點可用“一奇五巧”來概括。

“一奇”:“漏斗户主”竟住進了高級房間。

“五巧”:賣油繩可見糧油有餘是一巧;買帽子既顯生活稍有改善又因“好象變嬌”,“怕腦後風了”而暗示着要得感冒是二巧;渴求精神生活反映農民的變化是三巧;選擇車站這一地點去賣油繩並睡在那裏而沒有來得及回家,因而與吳書記相遇是四巧;因感冒而入高級房間從而得以表現陳奐生的心理、思想是五巧。

2、重點研究以下幾個問題:

〔1〕“漏斗户主”陳奐生,今日悠悠上城來,這是本文開篇第一段,有何作用?

提示:從內容上看,本段交代了故事的主要事件。即:陳奐生上城。為後文的展開打下基礎;從結構上看,本段既是為扣題,也是為後文的展開設置懸念。昔日常年負債的窮苦農民,因何今日卻“悠悠”地上城來呢?

〔2〕第二段中“一次寒潮剛過,天氣已經好轉,輕風微微吹,太陽暖暖烘”一句的作用是什麼?

提示:其一,可揭示背景:“一次寒潮剛過,天氣已經好轉”既可以指陳奐生上城時的天氣情況和季節,即自然環境;也可以暗示當時中國社會剛剛被一場政治“寒潮”侵襲過,政治環境正在不斷好轉,揭示了當時正處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後不長整個社會的變化,即社會環境。

其二,可烘托人物心情:“微風輕輕吹,太陽暖暖烘”句,不只是實寫天氣,更主要的是烘托出陳奐生這位“漏斗户主”經濟處境因政策的改進而改善後的舒暢、幸福的心情。

〔3〕怎樣理解陳奐生在“漏斗户主”的帽子不翼而飛之後“非買一頂帽子不行”,而且“打算買一頂簇新的、刮刮叫的帽子”的情節?

提示:“漏斗户主”的帽子不翼而飛,正表明陳奐生的生活由於政治環境的變化而得到改善,他終於擺脱了貧困,而要買一頂“刮刮叫”的帽子也正是這一改善的具體寫照。同時與”怕腦後風了“聯繫起來,巧妙地為後文陳奐生因沒買帽子而得了感冒作了必要的鋪墊。

〔4〕小説結尾含義豐富而深刻,令人拍案叫絕,對其結尾的意義應如何理解?

提示:其一,陳奐生的想法、做法與其“前輩”阿Q是相同的。但阿Q的“精神勝利法”不過是“自欺”罷了,而陳奐生不僅“自欺”,而且“欺人”;給為可悲的是,被“欺”之“人”居然買他的帳!其二,令人尊敬的事不是發明和製造汽車,設計和修建房,而是坐小汽車和住高級房間。這真是咄咄怪事。其三,揭示了農民意識深處的封建等級觀念及農村社會的落後。其四,和《項鍊》的結尾一樣,既讓人大出意料之外,又點點都在情理之中,符合情節發展的邏輯。

四、準確把握人物,體會小説的主題

1、從陳奐生的言行舉止、物質追求、精神追求幾方面分析其人物形象。

提示要點:狹隘、患得患失;勤勞,易於滿足;老實單純,講求實際。典型的善良、正直、無鋒無芒、無所專長、平平淡淡、默默無聞的中國農民形象。

2、研討以下的問題:

〔1〕陳奐生在物質生活改善以後,對精神生活也有所追求,這種精神生活帶着小農經濟的烙印,表現在哪裏?

提示要點:陳奐生追求的精神生活,不外乎是説東道西、妙語驚人之類,以求提高自己在別人眼中的餓地位。這顯然帶着濃厚的小農色彩。

〔2〕陳奐生住招待所花了五元高價,內心感受十分複雜,這既説明農民勤儉的本質,又説明他們的狹隘、為個人生活患得患失和封建等級觀念。這些分別表現在哪裏?

提示要點:花了五元高價,對招待所的物品從十分愛惜變為任意作踐,用提花枕巾擦臉,不脱衣服鑽進被窩,表現出農民的自私狹隘。

由於坐了縣委書記的汽車,住過縣委書記介紹的五元一夜的高級招待所,就感到“精神的滿足”,得意非凡。這表現了農民的封建等級觀念和落後愚昧心理。

〔3〕陳奐生身上的進取心和落後面,與他所處的社會環境有什麼關係?

提示要點:陳奐生的進取心是跟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創的嶄新的社會環境分不開的。農村改革解放了生產力,陳奐生這個昔日的“漏斗户主”翻身了,他充滿喜悦心情,也萌生了進取心,對精神生活也開始有了追求。

另一方面,陳奐生身上的封建等級觀念和落後愚昧心理,在他周圍的農村幹部和農民身上同樣存在。因為陳奐生坐過縣委書記的汽車,住過五元一夜也房間,人們馬上對他友好、羨慕、尊重。可見,這樣的社會環境是陳奐生的落後面的生存土壤。

3、討論理解小説的主題

提示要點:小説描寫了新時期的農民在物質生活得到改善後,對精神生活的追求,以及追求過程中的喜悦、苦惱和尷尬,表現了作者對新時期的農民終於前進的高興,和還沒有從因襲的重負中解脱出來的慨歎。

五、研究小説的心理描寫

1、多方位多角度立體刻畫。本文中作者運用了心理獨白、作者描述、人物語言等直接的心理描寫,同時還運用了景物描寫烘托,細節描寫,動作描寫等間接的心理描寫,全面、細緻、真實地揭示了人物的思想。而且作者注意把對人物的心理描寫與情節的發展相結合,隨時隨地地表現人物內心的變化。

2、以《陳奐生上城》的第一、二段和《項鍊》的第三、四段進行比較分析,體會揭示人物心理的手法有什麼不同?

《項鍊》的心理描寫,運用了西方小説慣用的心理分析方法,寫得細膩、深刻。

《陳奐生上城》的心理描寫,用了“土洋結合”的辦法。像西方小説一樣,注重心理描寫,但這種心理描寫,是通過對人物的行動、肖像的描寫,對景物、天氣的描寫,來揭示人物心理的。這是我國傳統小説的寫法。

六、佈置作業:

學案

導學練

作者郵箱:

TAG標籤:上城 陳奐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