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模板

當前位置 /首頁/教師之家/教案模板/列表

詩經兩首氓采薇教案

一、詩經氓教學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詩經兩首氓采薇教案

1.掌握詩中的難字難音、識記文中的通假字、古今異義詞。

2.瞭解這首詩的思想內容.

3.瞭解賦、比和興的具體內含和寫作手法。

4.理清詩歌的情節和主題。

5.引導同學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教學重點]

1.掌握《氓》中的難字字音、識記文中的通假字

2.理清詩歌的敘事情節是個重點。

[教學難點]

1.瞭解賦、比和興的具體內含和寫作手法

2.引導同學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教學設想]

首先講解詩中的通假字、古今異義字,在同學們熟悉詩的基礎上談談詩的寫作特點,以便讓同學們掌握一定的寫作方法,

另外,還要通過詩聯繫實際,讓同學們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教學用具]

教師備課系統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癡情女子負心郎,是詩人創作的母題。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詩人對之進行過闡釋,我們今天閱讀這兩千多年前的詩章,感受作品的震沒和恆久的生命力。體會、品味古代詩歌的音樂美、語言美和情感美。

二、《詩經》簡介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本只稱《詩》,儒家列爲經典之一,故稱爲《詩經》。《詩經》分爲“風、 雅 、頌”三部分。《詩經》的基本表現手法爲“賦、比、興”。

1、“風”“雅”“頌”

“風”有十五國風,共160篇,爲各國當地的土風民謠。風格清新質樸,民歌情調濃厚,多出自下層人民之手。

“雅”是周朝直接統治地區的音樂。分爲“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主要用於統治者的朝會宴享,以歌功頌德爲主;小雅74篇,多爲貴族所作,表現當時知識分子的生活和思想。

“頌”是統治者用於宗廟祭祀的舞樂,包括周頌31篇、魯頌4篇、商頌5篇,內容以頌揚爲主。

2、“賦”“比”“興”

賦就是鋪陳直敘,即詩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關的事物平鋪直敘地表達出來。

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詩人借一個事物來比喻另一個事物或情感。

興則是觸物興詞,由客觀事物激發了詩人的情感,引起詩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詩歌的發端。

三、整體把握

概括每節詩的內容,理清故事情節。

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許婚。“將子無怒,秋以爲期。”

第二章:男女戀人相思、結婚。“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第三章:勸誡女子不要癡情。“于嗟女兮,無與士耽。”

第四章:控告男子移情別戀。“女也不爽,士貳其行。”

第五章:補敘多年的苦楚和處境。“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第六章:今昔對比的怨恨和痛苦。“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四、字詞梳理

匪:fēi 湯:shāng

愆:qiān 徂:cú

將:qiāng 裳:cháng

載:zài 靡:mǐ

於:xū 隰:xí

說:tuō 角:jiǎo

五、具體分析

《氓》這首詩是順着“戀愛——婚變——決絕”的情節來敘事的。

全詩分六章,每章十句(十個分句,可分成五個複句),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二章追述戀愛生活。

第一章 :寫女子的定情。寫出女子是一個熱情、溫柔的姑娘。我們可以從

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勸氓“無怒”;寫出女子的溫柔。同時寫出了男子的暴躁易怒,爲下文的愛情悲劇作鋪墊。

第二章:寫女子對成婚思念之切,情深一片。通過“不見覆關,泣涕漣漣;既見覆關,載笑載言” 這句,女子的一悲一喜,感情專一,真切感人,又寫出了女子的純情和癡情。

從這部分我們可以看出女主人公的感情基調是熱情、幸福的。

第二部分:第三、四、五章,追述婚後生活。

第三章: 以興起,總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經驗。以“桑”設喻,“其葉沃若“喻女子青春美麗;以“鳩”“無食桑葚”喻女子不要對男子過分迷戀。“比”的運用,寫出了女子的悲嘆,點出悲慘的教訓,表現出女子內心的悲痛,也用告戒後人。

第四章:以興起,正面寫男子變心。又以“桑”設喻,“其黃而隕”喻女子年長色衰。“三歲食貧”寫出女子婚後的悲慘生活。以“淇水”起興,寫出婚姻的不幸,點出婚姻不幸的根源和女子的清白。

第五章,寫女子婚後的辛勞和所受的虐待。先寫女子的辛苦;再寫男子無情,女子不幸;後寫“兄弟不知”。更加痛苦。顧影自憐,傷心不已。

從這部分,我們可以看出女主人公的感情基調是怨恨、沉痛的

第三部分:第六章,表明“躬自悼已矣”後的感受和決心,對於男子的無情,女主人公清醒地認識到了,毅然決定與男主人公決裂。從“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便可看出。這一章寫女子的被遺棄和堅強。寫出女子所受傷害之深。以“淇”“隰”起興,寫出女子的反省。女子通過反省,變得剛強。

從這部分可以看出女主人公的感情基調是清醒、剛烈的

六、主題

作者順着“戀愛—婚變—決絕”的情節線索敘事。作者通過寫女主人公被遺棄的遭遇,塑造了一個勤勞、溫柔、堅強的婦女形象,表現了古代婦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強烈願望。

七、佈置作業

1、複習課堂上訂正的詞語,識記詞語的含義。

2、用自己的語言講述本文的故事 。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對《氓》這首詩有了一定的瞭解,這節課,我們將要學習文中的通假字,古今異義詞,以及詩的寫作手法等。

二、字詞歸類

1、通假字(叫學生在聽同學讀時找出通假字)

“說”通“脫”,擺脫,脫身。例如:士之耽兮,猶可說也。

“泮”通“畔”,邊岸。例如:淇則有岸,隰則有泮。

“於”通“籲”,嘆息。“無”通“毋”,不要。例如:于嗟鳩兮,無食桑葚。

2、古今異義詞:

氓 古義:民衆,百姓,詩中指“那個人”,音méng,例如:氓之蚩蚩;

今義:流氓,音máng。涕 古義:眼淚,例如:泣涕漣漣;

今義:鼻涕宴 古義:歡聚,例如:總角之宴;

今義:宴會三歲 古義:多年,例如:三歲食貧;

今義:三歲的年齡

三、寫作特點

1.《詩經》開創比、興手法

《詩經》裏大量運用了賦、比、興的表現手法,加強了作品的形象性,獲得了良好的藝術效果。

在《詩經》中開創了比興的.手法,如:

《氓》中第三四章用了興的手法。

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又桑葉鮮嫩,不要貪吃桑葚。這與後面六句勸說“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形成對照,詩意是相連的。

第四章,前四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葉由嫩綠變爲枯黃,這與士“信誓旦旦”變爲“士貳其行”相對照,含有隱喻。

第三四章起興的詩句,用自然現象來對照女主人公戀愛生活的變化,由起興的詩句引出表達感情生活的詩句,激發讀者聯想,增強意蘊,產生形象鮮明、詩意盎然的藝術效果。有人認爲,用桑葉嫩綠而枯黃來比喻戀愛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這種興兼有比的特點,更富有藝術魅力。

2、回憶和對比

《氓》是女主人公在回憶中敘事、抒情的。在回憶中運用對比的手法。女主人公自身婚前婚後形成對比。婚前,“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見覆關,泣涕漣漣。既見覆關,載笑載言”,“我”純真、熱情。婚後,“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靜言思之,躬自悼矣”,辛苦而又蒙受恥辱。更突出的思想上起了深刻的變化:

“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說也”。前後戀愛、生活的對比,思想感情的對比,表現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點和性格變化。氓,婚前婚後也形成了對比。婚前,“氓之蚩蚩”,婚後,“女也不爽,士貳其行”,“言既遂矣,至於暴矣”,他“二三其德”,甚至兇暴起來。在戀愛、生活的對比中,女主人公還認識到了有戀愛婚姻生活中男女是不平等的,從痛苦的經歷中等到了教訓:“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尤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她悔恨多於哀傷,決絕而不留戀:“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現出她清醒、剛烈的性格特點。

四、體驗拓展:

《氓》一詩中這位如此溫柔、多情、勤勞、淳樸的女子爲何遭棄?同學各自發言後師評:

女主人公溫柔、多情、勤勞、淳樸,具有多種美德,最後被丈夫虐待以至拋棄。這個棄婦的不幸遭遇是男女不平等的社會制度造成的,她的悲劇在兩千多年的社會具有普遍的意義。聯繫實際,請同學們談談對男女主人公愛情觀的看法,最後老師歸納總結,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五、佈置作業:

1.再讀課文,體會他們的故事。

2.用自己的語言設計他們的另一樣生活。

3.預習下節課。

二、詩經采薇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學生掌握詩歌的主題思想,理解戍卒遠別家室、歷久不歸的悽苦心情,詩中流露的保家衛國的自豪感,戍卒急欲回家和繼續在外抗敵的矛盾心。

2)。學生能指出起興手法的運用,能說出重章疊唱的藝術手法及其作用。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本篇爲古典詩歌,反覆閱讀,熟讀成誦。

2)。聽《采薇》的吟誦音頻,掌握重章疊唱所營造的音樂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理解詩中,戍卒遠別家室、歷久不歸的悽苦心情,把握戍卒王朝強盛的自豪感,對不平等的憤怒,急欲回家與“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保家衛國的強烈掙扎的矛盾心。

2)理解古今戍邊戰士思家之苦、閨中女子思夫的共同情感。

3)學生能對和平有更深層次的認識。

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掌握賦比興、重章疊唱的藝術手法。

2、教學難點

1)把握戍卒遠別家室、歷久不歸的悽苦心情,把握戍卒王朝強盛的自豪感,對不平等的憤怒,急欲回家與“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保家衛國的強烈掙扎的矛盾心。

2)理解古今戍邊戰士思家之苦、閨中女子思夫的共同情感。

教學媒體: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1課時

課前預習:

1、聽《采薇》吟誦音頻,並大致能唱,感受其中戍卒的情感變化。

2、思考:我們學過哪些表達類似情感的詩詞,這些詩詞都有什麼共同點?

3、自主選擇其他《詩經》篇目,對其簡要賞析。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大家已經預習了《采薇》,你喜歡《采薇》嗎?你從中讀出了什麼?

明確:悽苦的思鄉之情

《采薇》是一位久戍思歸的戍卒在回鄉途中吟唱的血淚之歌,是一幅淒涼的物是人非的圖畫。我想,每個同學讀完此詩,都會有自己獨特的閱讀感受。今天,讓我們一起讀這首詩,再次走進戍卒的內心,感受那份悽苦與淒涼。

二、1——3章,把握重章疊句,感受戍卒遠別家室、歷久不歸的悽苦心情。

1、吟誦1~3章,本詩前三章寫采薇有何作用?用了什麼表現手法?將使用賦、比、興的詩句找出來?

賦: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啓居,玁狁之故。

曰歸曰歸,心亦憂止。 憂心烈烈,載飢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曰歸曰歸,歲亦陽止。 王事靡盬,不遑啓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比興:采薇采薇,薇亦作止;采薇采薇,薇亦柔止;采薇采薇,薇亦剛止

2、1~3章的興詠唱的是什麼?“采薇”做什麼?爲什麼要采薇?

采薇,採集野生薇菜,戍防戰士所爲,糧草不夠,爲了生計,辛苦坦然去做,不勉強,也不做作。淒涼的戍邊生活畫面,我們彷彿看到面帶飢色的戍卒一邊在荒野採集野菜,一邊思念着久別的家鄉,屈指計算着返家的日期。

3、1~3章在形式上有什麼特點?這種藝術手法叫什麼?具體賞析。

特點:章與章往往句型重複,字面也大體相同,只在關鍵處更換個別字。

這三章雖然採用重複的形式來表達同一種情緒,但是作者在字句上略加變化,便更深刻的表現了士卒的內心之苦。痛苦的感情層層遞進。

從“作”到“柔”到“剛”暗示了什麼?

第1章:采薇采薇,薇亦作止。這是寫春天,薇菜剛剛綻出嫩綠的芽尖

第2章:采薇采薇,薇亦柔止。這是寫夏天,薇菜的葉片肥嫩。

第3章:采薇采薇,薇亦剛止。這是寫秋天,薇菜的葉莖老而粗硬。

從春到秋,一年將盡,何時才能歸家呢?這些意蘊都是通過薇菜的變化表達出來的。

時間流逝,不得歸家

4、每章具體描寫思歸之情的是哪幾句?

第1章:曰歸曰歸,歲亦莫止。到了年底還回不了家,並抱怨:“靡室靡家,獫狁之故。不遑啓居,獫狁之故”。是獫狁害得他有家難歸。

第2章:曰歸曰歸,心亦憂止。憂心烈烈,載飢載渴。他因思鄉而心頭煩悶,好像火燒一樣,而且感到飢渴難耐,還想到:“我駐守的地方不確定,連捎個家信也不可能”。

第3章:眼看已經到了十月,回家還是沒有指望,戍卒不禁發出痛苦的呻吟:“憂心孔疚,我行不來”,士卒極其痛苦,可又有誰能寬解呢?顯然隨着戍邊時間的延長,鄉愁也日益深重。

這種反覆吟詠,漸次深入的方式讓讀者一步步走入戍卒的心靈深處,體會他們與日俱增的思鄉之苦。

5、播放《采薇》前三章吟誦,歸納重章疊唱的藝術作用以及1~3章所表現的士卒的思想情感。

藝術作用:增強了詩歌的音樂性和感染力;使得思鄉之情更深沉,更加突出主題。

思想情感:表現了普通士兵在離鄉出征的歲月裏的艱苦生活和內心傷痛,字裏行間表達了對戰爭的不滿和對故鄉的思念。

二、第二部分:

4——5章。把握保家衛國的自豪感,戍卒急欲回家和繼續在外抗敵的矛盾心態,及歌唱中流露的士卒對不平等的怨恨之情。

1.第4章的比興句是哪一句?由棠棣之花起興,反覆詠唱的是什麼?4——5章寫什麼?讀了之後你有什麼感受?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馬匹高大、武器裝備精良。威武的軍容、高昂的士氣、頻繁的戰鬥。具體描述的是戍邊戰事頻繁。

詩人描述軍容威武、士氣高昂、戰鬥頻繁,從中能看出作者什麼思想感情?

王朝強盛的自豪感。

“豈敢定居,一日三捷。豈不日戒,獫狁孔棘。”

保家衛國的責任感、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急欲回家和繼續抗敵的矛盾掙扎。

沒有寫思歸情愫,但苦澀的情味始終縈繞在詩人的歌聲中。

2.除了起興之外,還有什麼手法?寫出了什麼感情?戎車、四牡、象弭魚服都是描寫的誰?

對比。君子與戍卒的生活形成鮮明對比。流露出不平等的怨恨之情。

三、6章,戍卒歸途中悲傷痛苦的心情。

齊讀最後一章,感受其中主人公的心情。

補充資料一:

【資料一】:謝公因子弟集聚,問:“毛詩何句最佳?”遏稱曰:“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劉義慶《世說新語》)

謝公,指謝安。遏,謝玄的字。毛詩,由毛亨、毛萇父子所作的《詩》傳。

【資料二】:“昔我往矣,楊柳依依”,詩人體物之妙,侔於造化。然皆出於離人孽子征夫之口,故知感情真者,其觀物亦真。(王國維《文學小言》)

侔,相等。

【資料三】:“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王夫之《姜齋詩話》)

1、對王夫之的論斷,有人表示懷疑,認爲“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根本沒有“樂”可言,請大家認真思考一下,然後說說你同意哪種觀點,如果是同意寫“樂”的,說出“樂”在何處,如果是同意寫“哀”的,也要說出“哀”在何處,如果有不同於這兩種看法的,也可以談談。

2、談談對“行道遲遲,載渴載飢。我心傷悲,莫知我哀。”的理解。

行道遲遲,載渴載飢。戍卒歸途中的艱辛。路途總是那麼遙遠,似乎總也走不到盡頭,他忍着飢渴,掙扎着往前走。在這艱難的歸途上,戍卒回憶起離開故鄉的種種經歷,默默地忍受着內心的苦楚。體會着自己的孤獨,最終他痛苦地吟唱:“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補充資料二:

《渡漢江》(唐·宋之問)

嶺外音書絕,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結束語:讀罷全詩,我們彷彿看見這個身心憔悴的戍卒,冒着雨雪,沿着泥濘的小路慢慢地走向畫面深處,走向白雪皚皚的遠方。只給我們留下一個孤獨的背影,一聲幽怨的嘆息。

五、拓展延伸,佈置作業

1、背誦《采薇》,儘可能會吟誦。

2、收集三首徵人思鄉、閨婦思夫詩,並作300字左右的小評

教學後記:

《采薇》上完後,結果應該是喜憂參半。我預設的是學生通過聽吟誦音頻和教師講解把握戍卒的感情起伏。《采薇》這首詩共六章,詩詞大意很簡單,學生讀幾篇參照註釋就能懂,但如果不深入體會戍卒的細膩情思,學生只能把握表層的皮毛,而不能深入戍卒內心把握那份悽苦。因此,我帶着學生反覆吟誦,把握重章疊唱與起興的藝術手法,進而挖掘戍卒隨着迴環往復的吟唱所描述的時間流逝,而歸途無望的絕望感,並且這種絕望感是層層遞進,歷久彌傷的。但第四第五章,戍卒的各種感情交織,最主要的是國家榮譽感和“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感和思歸之切的掙扎和矛盾。詩的最後一張情景交融,道出戍卒的悲傷。

《詩經》裏的戰爭、思婦詩歌應該是中國邊塞詩最早的源頭。學生在初中學過《君子于役》《漁家傲·秋思》《涼州詞》《出塞》等邊塞、思婦詩歌,因而我有意在最後做一個拓展,帶着學生回憶總結這一類詩的主題,從戍邊將士的妻子心理角度刻劃——思婦思夫,從戍邊將士心理角度刻劃——征夫思歸,並且將這類詩歌的常見意象做一個總結。

這節課整個流程進展比較順利。但還是有很多不足,首先學生課前預習不充分,課堂花在理清課文的時間比較多,且整個過程中磕磕盼盼,對基礎知識的理解掌握不足。上課過程中,因爲理清課文花了過多時間,導致把握戍卒感情的時間減少,因而把握戍卒的感情過程比較快,學生把握得不是很透。最後的拓展也因爲時間原因,匆匆掠過,效果不是很好。另外,學生的積極性沒有調動起來。很多時候,我比較着急,就自己說出了答案,而沒有讓學生自己歸納,學生沒有形成深刻的印象,影響了教學效果。其實,學生是很有創造力的,只要老師引導得當,這種創造力是會被激發出來的。

總之,課堂是遺憾的藝術。今後我會在研究教法上多花時間和精力,爭取讓課堂遺憾更少,學生收穫更大。

TAG標籤:兩首 采薇 詩經 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