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

當前位置 /首頁/教師之家/教育隨筆/列表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範文合集5篇

作爲一名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範文合集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範文合集5篇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範文合集5篇1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第十二冊第36~37頁例4、例5及做一做,練習八的第1、2題。

教學目標:

1、理解圓柱體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並會正確地計算出圓柱的體積。

2、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並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引導學生探索和解決問題,體驗轉化及極限的思想方法。

教學重點:圓柱體體積的計算.

教學難點:理解圓柱體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具:多媒體課件、圓柱形容器、水、橡皮泥。

教學過程:

一、激凝導入

師:大家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源!我們要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可前兩天,老師家的水龍頭出了問題,你們看,一刻鐘就滴了這麼多水。(出示裝有水的圓柱容器。)

(1)啓發思考:容器裏面的水形成了什麼形狀?(圓柱)你能知道這些水的體積嗎?你能想什麼辦法知道它的體積?

(2)生回答。

2、出示橡皮泥捏成的圓柱體。

那你有辦法求出這個圓柱體橡皮泥的體積嗎?

生(熱情的):老師將它捏成長方體或正方體就可以了!

3、創設問題情境。

師小結:這麼說同學們都有辦法將一些圓柱形的物體轉化爲長方形或正方體來求它們的體積,大家真了不起!那如果我們要求某些建築如(出示課件:人民大會堂東門前的門柱和壓路機大前輪)雄偉的人民大會堂東門前的一個圓柱形門柱的體積,或者求壓路機圓柱形大前輪的體積,還能用剛纔同學們想出來的辦法嗎?(不能)

那怎麼辦?

學生試說出自己的辦法。

師:看起來前面這些方法雖然可行,但有一定的侷限性,我們必須找到一個解決任意圓柱體積的方法才行,是不是?今天,就讓我們來共同研究解決任意圓柱體積的方法。(板書課題:圓柱的體積)

二、經歷體驗、探究新知

1、推導圓柱的體積公式。

師:你們打算怎麼去研究圓柱的體積?

小組同學討論研究的方法。

2、學生動手操作感知

(1)學生以小組爲單位操作體驗。(操作學具,進行拼組)。

(2)學生小組彙報交流:

近似長方體的體積等於圓柱的體積;近似長方體的底面積等於圓柱的底面積;近似長方體的高就是圓柱的高。根據長方體的體積等於底面積乘高,得出圓柱體的體積也等於底面積乘高......

(3)想像:如果把圓柱像這樣等分成32份、64、128份後再拼起來,會怎麼樣?有怎樣的變化趨勢?分成無數份呢?(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拼起來的近似長方體的長越近似於直線,這樣整個圖形越近似於長方體。如果照這樣分成無限多份,拼出的圖形就是長方體)

3、教師課件演示圓柱轉化成長方體的過程。

4、師生共同推導出圓柱的體積公式:

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圓柱的體積=底圓柱面積高

V = Sh

5、鞏固公式

①V、S、h各表示什麼?

②知道哪些條件就可以求圓柱的體積?

а、知道底面積和高可以直接用公式計算圓柱的體積;

b、知道底面半徑和高,可以先計算出底面積,再計算體積;

c、知道底面直徑和高,要先算出半徑,再算出底面積,最後才能計算出圓柱的體積。

學生回答後師板書。

6、教學例4、例5。

課件分別出示例4、例5,讓學生找出題中的條件和問題,然後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三、實踐練習

1、出示課件:人民大會堂東門前的門柱和壓路機大前輪的有關數據求出它的體積。

2、拓展延伸:同學們到工廠參加社會實踐。工人師傅拿出一塊長、寬、高分別是6釐米、5釐米、4釐米的長方體,問:同學們,現在我們要把這塊木料加工成一個體積最大的圓柱體,你們想一想,圓柱的底面直徑和高應是多少?小林想了想說:我知道了。

同學們,你們知道小林是怎樣想的嗎?

四、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範文合集5篇2

教學內容:

教材第15~16頁的例4和第16頁的試一試、練一練,完成練習三第1~3題。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和實踐活動,瞭解圓柱體積(包括容積)的含義,進一步理解體積和容積的含義。

2.經歷類比猜想驗證說明的探索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的進程,掌握圓柱體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圓柱的體積,並會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引導學生探索和解決問題,滲透、體驗知識間相互轉化的思想方法。

重點難點:

掌握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資源

PPT課件圓柱等分模型

教學過程:

一、聯繫舊知,設疑激趣,導入新課。

1.呈現例4中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的直觀圖。

2.提問:這幾種立體的體積你都會求嗎?你會求其中哪些立體的體積?

啓發:大家想不想知道圓柱的體積怎樣計算?猜想一下:圓柱體積的大小與什麼有關?怎麼算?

3.引入:我們的'猜想對不對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索一下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教學例4

1.觀察比較

引導學生觀察例4的三個立體,提問

⑴這三個立體的底面積和高都相等,它們的體積有什麼關係?

⑵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一定相等嗎?爲什麼?

⑶圓柱的體積與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可能相等嗎?爲什麼?

2.實驗操作

⑴談話:大家都認爲圓柱的體積與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可能是相等的,而且都等於底面積乘高。那用什麼辦法驗證呢?讓學生在小組中說說自己的想法。

提醒:圓的面積公式是怎麼推導出來的?我們能不能將圓柱轉化成長方體呢?

⑵提出要求:你能想辦法把圓柱轉化成長方體嗎?各小組說出自己的想法,有條件的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圓柱,操作一下。

⑶討論交流:如果把圓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6份,切開後能否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體?

操作教具,讓學生觀察。

引導想像:如果把底面平均分的份數越來越多,結果會怎麼樣?

演示一組動畫(將圓柱底面等分成32份、64等份、128等份)課件演示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到:拼成的立體會越來越接近長方體。

3.推出公式

⑴提問:拼成的長方體與原來的圓柱有什麼關係?

指出:長方體的體積與圓柱的體積相等;長方體的底面積等於圓的底面積;長方體的高等於圓柱的高。

⑵想一想:怎樣求圓柱的體積?爲什麼?

根據學生的回答小結並板書圓柱的體積公式

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

⑶引導用字母公式表示圓柱的體積公式:V=sh

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

用字母表示計算公式V=sh

三、分層練習,發散思維,教學試一試

⑴讓學生列式解答後交流算法。

⑵討論:知道什麼條件就一定能算出圓柱的體積了?分別怎麼算?

(s和h,r和h,d和h,c和h)

四、鞏固拓展練習

1.做練一練第1題。

⑴說一說:這兩個圓柱中都是已知什麼?能算出圓柱的體積嗎?

⑵各自練習,並指名板演。

⑶對照板演,說說計算過程。

2.做練一練第2題。

已知底面周長和高,該怎麼求它的體積呢?引導學生根據底面周長求出底面積。

五、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有哪些收穫?還有什麼疑問?

六、作業

練習三第1~3題。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範文合集5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圓柱體積公式,會用公式計算圓柱體積,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讓學生經歷觀察、操作、討論等數學活動過程,理解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引導學生探討問題,體驗轉化和極限的思想。

3、在圖形的變換中,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並進一步發展其空間觀念,領悟學習數學的方法,激發學生興趣,滲透事物是普遍聯繫的唯物辨證思想。

教學重點、難點

1、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並能正確應用。

2、藉助教具演示,弄清圓柱與長方體的關係。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長方體、圓柱形容器若干個;學生準備推導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用學具。

教學設想

《圓柱的體積》是學生在有了圓柱、圓和長方體的相關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知識與技能上,通過對圓柱的具體研究,理解圓柱的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會計算圓柱的體積,在方法的選擇上,抓住新舊知識的聯繫,通過想象、課件演示、實踐操作,從經歷和體驗中思考,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創設情境,解決問題,體現數學知識“從生活中來到生活去”的理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知識的求知慾,使學生樂於探索,善於探索。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疑引入

“水是生命之源!”節約用水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前兩天,老師家的水龍頭出了問題,擰上閥門之後,還是不停的滴水,你們看,一刻鐘就滴了這麼多的水。

1、出示裝了水的圓柱容器。

(1)啓發思考:容器裏面的水形成了什麼形狀?(圓柱)你能知道這些水的體積?

(2)討論後彙報:

生1:用量筒或量杯直接量出它的體積;

生2:用秤稱出水的重量,然後進一步知道體積;

生3:把它倒入長方體容器中,從裏面量出長、寬和水面的高後再計算。

師:現在老師只有這些工具(圓柱形容器,長方形容器,半圓形容器和其他不規則容器),你怎麼辦?

生1:把水到入長方體容器中……

生2:我們學過了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只要量出長、寬、高就行

[設計意圖:通過本環節,給學生創設一個生活中的情境,提出問題,學習身邊的數學,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需要滲透圓柱體(新問題)和長方體(已知)的知識聯繫爲所學內容作了鋪墊的準備]

2、創設問題情境。

師:(課件顯示)如果要求某些建築中圓柱形柱子的體積,或是求壓路機圓柱形大前輪的體積,能用同學們想出來的辦法嗎?

[設計意圖:進一步從實際需要提出問題,激發學生從問題中思考尋求一種更廣泛的方法來解決圓柱體積的問題的慾望]

師:今天,就讓我們來研究解決任意圓柱體積的方法。(板書課題:圓柱的體積)

二、經歷體驗,探究新知

1、回顧舊知,幫助遷移

(1)教師首先提出具體問題:圓柱體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哪些幾何圖形有聯繫?

生1:圓柱的上下兩個底面是圓形

生2:側面展開是長方形……

生3:說明圓柱和我們學過的圓和長方形有聯繫

師:請同學們想想圓柱的體積與什麼有關?

生1:可能與它的大小有關

生2:不是吧,應該與它的高有關

[設計意圖:溫故而知新,既複習了舊知識又引出了新知識,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學到了新知。]

(2)請大家回憶一下:在學習圓的面積時,我們是怎樣將圓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來推導出圓面積公式的。

配合學生回答演示課件。

[設計意圖:通過想象,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由“形”到“體”;同時使學生感悟圓柱的體積與它的底面積和高的聯繫,通過圓面積推導過程的再現,爲實現經驗和方法的遷移作鋪墊]

2、小組合作,探究新知

(1)啓發猜想:我們要解決圓柱的體積的問題,可以怎麼辦?(引導學生說出圓柱可能轉化成我們學過的長方體。並通過討論得出:反圓柱的底面積分成許多相等的扇形,然後反圓柱切開,再拼起來,就轉化近似的長方體了。)

(2)學生以小組爲單位操作體驗。

把圓柱的底面積分成許多相等的扇形,然後把圓柱切開,再把它拼起來,就轉化成近似的長方體了。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分的份數越多,形體中的越接近,也就越接近長方體。同時演示一組動畫(將圓柱底面等分成32份、64等份、128等份……)

[設計意圖: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帶着問題大膽猜測、動手體驗。這樣學生在自主探索、體驗、領悟的過程中成爲了發現者和創造者。]

(3)學生小組彙報交流:

近似的長方體的體積等於圓柱的體積,近似的長方體的底面積等於圓柱的底面積,近似的長方體的高就是圓柱的高。根據長方體的體積等於底面積乘高,得出圓柱的體積也等於底面積乘高。

教師根據學生彙報報,用教具進行演示。

(4)概括板書:根據圓柱與近似長方體的關係,推導公式:

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 ↓ ↓

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

用字母表示計算公式V=sh

設計意圖:首先通過學生的聯想建立圓柱體和長方體的聯繫,初步建立轉化的雛形,然後再通過實踐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範文合集5篇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現實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瞭解負數的作用,感受運用負數的需要和方便。

2.使學生知道正數和負數的讀法和寫法,知道0既不是正數,又不是負數。正數都大於0,負數都小於0。

3.使學生體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

教學重點:初步認識正數和負數以及讀法和寫法。

教學難點:理解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教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溫度計、練習紙、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遊戲導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現象)

1、遊戲:我們來玩個遊戲輕鬆一下,遊戲叫做《我反我反我反反反》。遊戲規則:老師說一句話,請你說出與它相反意思的話。

①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後走200米)③電梯上升15層(下降15層)。

2、下面我們來難度大些的,看誰反應最快。

①我在銀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②知識競賽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③10月份,學校小賣部賺了500元。(虧了500元)。④零上10攝氏度(零下10攝氏度)。

說明什麼是相反意義的量(意義正好相反)

3、談話:周老師的一位朋友喜歡旅遊,11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幾個旅遊城市走一走。我呢,特意幫他留意了一下這幾個地方在未來某天的最低氣溫,以便做好出門前衣物的準備。下面就請大家一起和我走進天氣預報。(天氣預報片頭)

二、教學例1

1、認識溫度計,理解用正負數來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溫度。

課件出示地圖:點擊南京出示溫度計和南京的圖片。首先來看一下南京的氣溫。

這裏有個溫度計。我們先來認識溫度計,請大家仔細觀察:這樣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攝氏度呢?5小格呢?10小格呢?

B、現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攝氏度嗎?(是0℃。)你是怎麼知道的?(那裏有個0,表示0攝氏度)。

(2)上海的氣溫:上海的最低氣溫是多少攝氏度呢?(在溫度計上撥一撥)撥的時候是怎樣想的呢?(在零刻度線以上四格)

指出:上海的氣溫比0℃要高,是零上4攝氏度。(教師結合課件,突出上海的氣溫在零刻度線以上)。

(3)瞭解首都北京的最低氣溫:北京又是多少攝氏度呢?與南京的0℃比起來,又怎樣了呢?(比南京的0℃要低)你能用一個手勢來表示它和0℃的關係嗎?(對,北京的氣溫比0度低,是零下4攝氏度)你能在溫度計上撥出來嗎?

(4)比較:“4℃”和“—4℃”的意義相同嗎?有什麼不同?(不一樣,一個在0℃以上,一個在0℃以下)。

①上海的氣溫比0℃高,是零上4攝氏度,我們可以記作+4℃,讀作正四攝氏度,寫的時候先寫一個正號(指出是正號不是加號,意義和讀法都不同了)再寫一個4(板書),大家跟我一起來比劃一下。+4也可以直接寫成4,把正號省略了。所以同學們所說的4℃也就是+4℃。(板書)

負號能不能省略不寫?爲什麼?

②北京的氣溫比0℃低,是零下4攝氏度。我們可以用-4℃來表示零下4攝氏度(板書-4)。跟老師一起來讀一下。寫的時候可以先寫一個負號(指出是負號不是減號)再寫一個4就可以了,同桌互相比劃一下。

(5)小結:通過剛纔對三個城市的溫度的瞭解,我們知道記錄溫度時,以0℃爲界線,用象+4或4這些數可以來表示零上溫度,用-4這樣的數可以表示零下溫度。

2、試一試:學生看溫度計,寫出各地的溫度,並讀一讀。(寫在卡片上)

3、聽一段中央臺的天氣預報,將你聽到城市的最低和最高溫度記錄下來。

4、小結:通過剛纔的學習,我們得出:以零攝氏度爲界線,零上溫度用正幾或直接用幾來表示,零下溫度用負幾來表示。

三、學習珠峯、吐魯番盆地的海拔表達方法(P4第2題)

1、同學們你們知道嗎?世界第一高峯——珠穆朗瑪峯從山腳到山頂,氣溫相差很大,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關的。最近經國家測繪局公佈了珠峯的最新海拔高度。老師把有關網頁帶來了。(課件出現網頁,上面有簡單的文字介紹)。誰來讀一讀這段介紹。

2、今天老師還帶來一張珠穆朗瑪峯的海拔圖,請看。(課件動態地演示珠穆朗瑪峯的海拔圖)。從圖上,你看懂了些什麼?

3、我們再來看新疆的吐魯番盆地的海拔圖。(動態演示吐魯番盆地的海拔情況)。

你又能從圖上看懂些什麼呢?(引導學生交流,回答珠穆朗瑪峯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吐魯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4、珠穆朗瑪峯比海平面高,吐魯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一種簡單的方法來記錄一下這兩個地方的海拔嗎?

(1)交流:珠穆朗瑪峯的海拔可以記作:+8844.43米或8844.43米。

吐魯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記作:-155米。(板書)

(2)小小結:以海平面爲界線,+8844.43米或8844.43米這樣的數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155米這樣的數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四、小組討論,歸納正數和負數。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範文合集5篇5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對單元知識進行概括,建立知識結構;

2、會解決實際問題;

3、歸納整理的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4、積極探索、團結協作的精神,獲得收穫的成功感。

教學重點: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歸納整理,形成知識脈絡。

教學方法:引發矛盾,引入課題小組合作,歸納整理多元評價,建構知識應用實際,解決問題強化總結,拓展遷移。

教學過程:

一、引發矛盾,引入課題

猜一猜:老師今年多少歲了?

[投影]老師年齡數的十位上是最小的奇數型質數,個位上的數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你們說老師今年多少歲了?

猜這個謎語,我們需要哪些數學知識呢?

說得有理,我們學過有關數的知識很多,就像剛纔我們在猜謎時就用到了數的整除中的一些知識。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整理複習數的整除,板書:數的整除複習

齊讀課題,你想到什麼?

那好吧,我們就開始複習。

二、梳理知識,形成脈絡

1、集中呈現

現在請大家以小組爲學習單位,按照你們的想法,把學過的數

的整除這部分知識整理在下發的紙上。(請大家認真討論商量,並由組長記錄)待會兒我們要比一比,看哪個小組整理的既完整,又科學合理。巡視

2、逐個梳理

1)小組活動:請大家在小組中,每人挑1至2個名詞說說意思。

2)全班交流(根據學生的發言提示隨意在黑板上貼出各個名詞)

3)整理完善知識結構

在數的整除這部分首先學習的是整除,這是爲什麼?請大家討論一下,再推薦代表發言。(巡視,參與學生討論。)

組織學生彙報交流、討論。

提示:整除是基礎,整除前提下產生了約數與倍數,它們是相互依存的關係。(逐步引出公倍數、公約數、最小公倍數、最大公約數、互質數、合數、質數、質因數、分解質因數、奇數、偶數等。)

說得真好!這些知識之間是有密切聯繫的。

對於今天整理出來的數的整除脈絡圖,大家有什麼想法?

通過整理,可以使這部分知識更加條理化、系統化。

3、自學課本,看一看還有什麼不清楚的問題?

三、應用、解決問題

1、填空題

在1----20的自然數中,有()個奇數,有()個偶數,有()個質數,有()個合數,奇數中的()是合數,偶數中的()是質數,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的數是()。

2、能同時被2、5、3整除的最小兩位數是(),最大三位數是()。

3、選擇題

(1)一個合數的約數有()

A) 1個B) 2個C) 3個D) 4個

(2)如果a和b是互質數,那麼它們的最小公倍數是()

A) a B) b C) a b D) 1

4、判斷題

(1)整除一定是除盡,除盡不一定整除。()

(2)相鄰的兩個自然數一定互質。()

(3)所有偶數都是合數。()

(4)24分解質因數24 = 22231 。()

(5)一個自然數的最大約數一定等於它的最小公倍數。()

5、把下面的數按照不同的標準分成兩類,你能想到幾種?

2 15 8 17 20

四、強化總結,拓展遷移

今天我們共同上了一節數的整除的整理與複習課,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覺得大家特別聰明、好學,老師很高興與大家共同渡過了這美好的40分鐘,而且我們已經是多次合作,所以我想與大家做好朋友,你們願意嗎?

老師想把自己的手機號碼告訴大家,大家以後有什麼問題都可以和我聯繫,好嗎?

老師的手機號碼是11位數字,每一位數字依次是:

1)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2)最小奇數與最小質數的和;

3)最小的自然數;

4)質數中最小的兩個數的和;

5)既是質數,又是偶數;

6)最小質數與最小合數的積;

7)有約數2和3的一位數;

8)自然數中最小的奇數;

9)最大約數與最小倍數都是7的數;

10)所有自然數的約數;

11)最大的一位數。

同學們以後有事需要老師幫忙,隨時call我。

這節課上到這裏可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