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

當前位置 /首頁/教師之家/教育隨筆/列表

賞析[哨遍]《高祖還鄉》(網友來稿)

中文0202班 武笑森 學號 020110219

據《史記.高祖本紀》中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還鄉,設酒大宴父老,醉後起舞,高歌大風,睢景臣的般涉調哨遍高祖還鄉敘述的就是漢高祖劉邦衣錦還鄉的情景

這是一篇膾炙人口的佳作,後人給其以很高的評價,鍾嗣成在錄鬼薄中評曰:“維物諸公俱作高祖還鄉套數,公哨遍製作新奇,諸公皆出其下,的確,在封建時代,睢景臣敢於剝下皇帝的龍袍,能發人所未發,實在難能可貴,過人的膽略,精巧的構思生動活潑的語言,使此曲在我國文學史上獲很高的聲譽。

這曲衆口傳誦的名篇,由八支曲子組成,根據敘述的內,可以分爲三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第一曲,寫忙駕,待駕,社長的告示出來了,一面通知鄉里有差使臨駕,面又派人,納草徵糧,“一壁納草除根,一邊又要差夫索應付”可是村民們還矇在鼓裏,不明白到底是什麼貴人還鄉,開始聽說是差使,“又言是車駕,都說是鑾輿”,“王鄉老執定瓦檯盤,趙忙郎抱着酒葫蘆”。作者,先特寫了,兩個鄉里小人,“王鄉老”、“趙忙郎”一個託着“瓦檯盤”,一個抱着“酒葫蘆”,後又用“新刷來的頭巾,恰糨業的綢衫”兩句,從衣着上細緻入微的描寫了“大戶”的行動即大戶都穿上了剛漿好的衣服,戴上才刷乾淨的頭巾,

這一部分,從社長的行動寫到兩面三刀個鄉里小人的阿諛奉承的醜態,寫到“大戶”矯揉造作的舉動。展示了村裏從上到下人人忙碌的景象,從側面烘托了“這差使不尋俗”,爲後幾曲做了懸念和鋪墊。

第二部分,包括第二、三、四曲,寫進駕,迎駕,這部分作者借一個“無知”的鄉民之口,用“陌生化”的口吻繪聲繪色地描寫了高祖的“儀仗隊”,可謂是該曲的高潮部分,陌生化的創作方法,要這裏得到淋漓盡致的運用,把皇帝的鼓隊金鼓隊說成“火喬男女”、“胡踢蹬”;把象徵月亮的月旗說成“白鬍闌套住個迎霜兔”;象徵太陽的日旗說成“紅曲連打着個畢月烏”;把象徵權力的“鳳舞旗”、“飛虎旗”、“蟠龍旗”分別說成“雞學舞”、“狗生雙翅”、“蛇纏葫蘆”。總之,在這個鄉民看來。士兵的兵器與他們常見的“叉”、“斧”、“甜瓜苦瓜”沒什麼兩樣,“只不過”、“紅漆了”、“銀錚了”、“黃金渡了”而已。在四煞中“該鄉民”又大惑不解地就“轅條上都是馬,套頂上不見驢。”全面地向讀者展現了一個農民眼中的皇帝儀仗隊。把莊重威嚴的儀仗隊,寫得荒誕離奇,嬉笑滑稽,巧妙地撕下了封建最高統治者神聖不可侵犯的僞面具

第三部分包括第五、六、七、八曲,寫見駕罵駕,“猛可裏擡頭覷,覷多時認得,險氣破我胸脯”,筆鋒陡轉,原來這大漢竟是地痞劉邦,一見到他讓“鄉民”想起了他種種劣行,“險氣破我胸脯,”奠定了後幾曲的.感情基調,在這部分中作者先是有名道姓地揭露了劉邦的卑微家底,“你本身做亭長耽幾杯酒,你丈人教村學讀幾卷書,”接着又有理有據地將劉邦“耽酒”賴債、明搶、暗偷、營私等醜惡歷史一一抖落出來,加以憤怒的嘲弄、鞭笞,再現了這個皇帝發跡前的地痞形象,使讀者無形中與先前的“盛大場面”加以對比,無情地揭露了封建統治者的醜惡行徑和虛僞本質

該曲在藝術上的獨到之處:

一、 結構嚴謹,層次分明。全篇渾然一體,錯落有致,有一氣呵成之感。

第一層:社長告示,鄉民被迫迎駕的忙亂情景,

第二層:對劉邦極其奢華的儀仗隊進行嘲笑諷刺

第三層:嘲諷劉邦的驕傲醜態,及揭示他的老底。數落他的無賴行徑。

二、 語言詼諧犀利,有鄉土特色,元曲的口語、俚語的特點,在該曲中得到最好的體現,加之“陌生化”手法的運用,使該曲文筆尖辛犀利,語言嬉笑怒罵,用最常見的、鄉土語言,達到了最好的譏諷效果。

三、 動作傳神,人物形象鮮明,作者用“執定”、“抱着”等詞形象地塑造了“趙忙郎“王鄉老”阿諛奉承迂腐勢利的小人形象;用“大漢”、“覷得人如無物”、“挪”、“手扶”等語詞,塑造了劉邦這個不可一世,老態龍鍾的昏君形象,同時,作者假的這個鄉民的形象也脫穎而出,他是一個豪爽,粗獷、樸素,耐勞,無所畏懼的農民形象

但在思想上該曲也有一定的侷限性,在二煞中關於其妻呂氏,丈人教學,雖然有利於揭示劉邦的出身背景,但實在不應作爲否定的對象,另外,“喂牛切草,拽壩扶鋤“也不應看作”卑賤的活,這是由於作者小農思想的緣故,但瑕不掩瑜,好作品仍舊是好作品。

作者系黃淮學院中文系0202班武笑森

作者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