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當前位置 /首頁/文學體裁/散文/列表

是耶非耶“敗家石”散文

去年初冬,我隨旅行團從東莞到了北京的第三天,遊覽了清代的皇家花園頤和園。遊了幾個景點後,導遊帶着我們到了一個叫樂壽堂的地方。他指了指樂壽堂前面的一塊巨石說:“這是敗家石,遊客大多不喜歡在此留影的!”

是耶非耶“敗家石”散文

“敗家石?”一塊好端端的巨石,卻有一個不吉利的名字。這可是一塊色青而潤、形似靈芝的“房山石”呢!

據說乾隆帝十分喜愛此石,因而賜名“青芝岫”。南方的太湖石是以透漏皺瘦者爲貴,而房山石是以“有孔不透也不漏、有形不皺也不瘦”者爲佳。這塊“青芝岫”有孔、有形,似靈芝。“青”爲青色,“芝”爲靈芝,“岫”爲孔洞之意,即爲一塊青色、有孔、有洞的大靈芝石。

導遊介紹了敗家石的由來。據說明朝大臣米萬鍾,在今北京大學校址內建有一座私人花園,叫勺園。此人愛石成癖,在北京西南郊房山發現了此石,便想方設法運往勺園。此石長8米、寬2米、高4米,重約20噸。在古代爲採運此石,必須先修路挖井,隆冬時將井水灑上路面,凍成厚厚的冰道後,再用人工、馬匹進行拖運。但僅運至良鄉,米家就家財耗盡,只好棄之路邊。故人稱“敗家石”。

到了清代,乾隆在去西陵祭祖的時候發現了這塊巨石,當時乾隆正在爲其母親慶六十大壽而採辦“釋罕物”,於是想把這塊石頭運回北京。運到這裏後,卻發現進園的門太小,沒辦法,只能破門而入,此石好不容易纔安放此處。

但乾隆的母親看了卻不高興,她說:“此石既敗米家,又破我門,真是敗家石啊!”乾隆皇帝一時無話可說。還是機智的劉羅鍋眼睛一亮說:“太后息怒,此石看它形狀象元寶,又似靈芝,您看,像不像呀!如果是元寶、靈芝破門而入,那可真是可喜可賀之事呀!這是財源滾滾破門入,靈芝仙草延壽年的.吉兆,這是說太后您多福多壽呀!”

太后仔細看了看這塊石頭,確是有些象元寶、靈芝,於是息了怒,轉憂爲喜。乾隆見狀,順坡下驢,不失時機地在石頭上題“青芝岫”三個字。然而,人生難料,世事無常,自乾隆搬來該石,清王朝便從盛到衰,由強到弱,最後一敗塗地。百姓認爲此石既敗私家,又敗國家,所以譏稱“敗家石”。

這塊“敗家石”,多少年來一直默默承受着冷嘲熱諷。其實,在國人的心裏,早就有“‘石’來運轉”一詞,因爲石來運轉的“石”字和時來運轉的“時”字爲諧音,於是石來運轉和時來運轉同樣代表着人們對美好的期願。“石”卻能敗家敗國?乾隆地下有知,該是如何的感想?“敗家石”至今仍靜靜地冷觀着這個世界,它每天要面對的,是遊人對它的評頭品足、指指點點,我爲“敗家石”而感到憤憤不平。我當時曾這樣想,它如果還身在房山那個地方,它如果它不進樂壽堂,它如果不與清王朝的衰亡聯繫在一起,它的命運又是如何的呢?但我知道,我的想象是多餘的。

千百年來,在那些社會美學家眼中,石頭具有審美價值、歷史價值和襯托價值。宋徽宗時代,這種“石來運轉”的價值更是發展到登峯造極的地步,以至於升官發財皆由“石來運轉”決定。北宋文豪蘇舜欽蘇州有豪宅,一次爲了換取米蒂收藏的石頭“靈壁妍山”竟拿豪宅與之交換,在今天許多人看來是多麼不可思議的事情。

多年前讀過我國著名作家賈平凹的一篇文章《醜石》。黑黝黝的醜石牛似地臥着,醜得孤寂難堪,醜得讓人曲解。後來天文學家認出它是隕石。它曾經發過光和熱,可已落入污土荒草幾百年了。誰能想到醜石曾那般美,那般亮!醜石的醜陋是它美的外殼,但世俗的譏諷放大了它的醜陋。

“敗家石” 不是米蒂收藏的石頭“靈壁妍山”,也不是賈平凹筆下的那塊醜石,但它卻見證了樂壽堂主人生活的奢華腐化和墮落無恥。樂壽堂正廳是慈禧用正餐的地方。史載,慈禧用膳時,擺三桌佳餚:一桌是吃的,一桌是看的,一桌是裝飾品。每頓正餐需主食60種,茶點30種,各色山珍海味菜128種,既要飽嘗口福,又要飽覽眼福,極講排場、奢華。她平時的膳費定例爲60兩白銀,當時可購大米一萬斤,可供一萬農民生活一天。

俗話說:“帝后一席飯,農民數年糧。”這是一點不假的。清王朝從盛到衰,最終走向滅亡,誰能從“敗家石”這塊巨石上能找到詮釋?慈禧實行垂簾聽政操縱清朝政權,正是外患內憂、國難當頭之際,爲滿足個人享樂,她不惜動用鉅額經費,修建供自己遊玩休息的園林。爲了維修慘遭八國聯軍毀壞的頤和園,慈禧下令“以每年提出之海軍經費二百萬兩爲修園費”,前後共挪用海軍經費“約三千萬兩”。這些便已註定清王朝無可救藥了。

這裏一提的是,慈禧煞費苦心在樂壽堂院中種有玉蘭樹、海棠樹和牡丹。取玉蘭花的“玉”,海棠花的“棠”(與樂壽堂的“堂”同音),再取牡丹的富貴之意,即意爲“玉堂富貴”。慈禧的小名兒叫“蘭兒”,所以種玉蘭樹就更含有深意。據傳邀月門前一株玉蘭花還是乾隆從南方移植來的。而最有諷刺意味的是,這些玉蘭、海棠樹、牡丹卻與“敗家石”一同目睹了大清帝國的衰落。慈禧命歸黃泉時,只有落個死不瞑目了!

“敗家石”前面,是煙波浩淼、風光秀麗的昆明湖。這是被國人稱爲“國學大師”王國維先生在80多年前自沉的地方。有說他是爲傳統文化而死,有說是爲殉清而死。千古憾事,是耶非耶?“敗家石”見證了這裏的風雲變幻,也迎來了新時代的豔陽天。它的千秋功罪,自有後人評說。

面前的頤和園,依舊不改的是她美麗的容顏,在此發生的許多驚天動地的大事,早已隨風吹雨打去。“敗家石”這一處景觀,依舊每天迎來送去一個個天下游人。

TAG標籤:耶非耶 散文 敗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