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當前位置 /首頁/語文知識/成語/列表

寧爲雞口無爲牛後成語

寧爲雞口無爲牛後成語1

成語】:寧爲雞口,無爲牛後

【拼音】:nìng wéi jī kǒu,wú wéi niú hu

【簡拼】:nwjkwwnh

【解釋】:比喻寧居小者之首,不爲大者之後。

【出處】:西漢·劉向《戰國策?韓策一》:“臣聞鄙語曰:‘寧爲雞口,無爲牛後。’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異於牛後?”

【示例】:自古道,~,你忍得這氣也。 明·王衡《鬱輪袍》第四折

近義詞】:雞口牛後、寧爲雞口,勿爲牛後

【語法】:作定語、分句;指人的處世

【順接】:後不爲例 後不僭先 後仰前合 後會可期 後會無期 後會有期 後會難期 後倨前恭

【順接】:鞍前馬後 巴前算後 跋前疐後 跋前踕後 跋前躓後 百歲之後 百年之後 背前面後

【逆接】:本固邦寧 福壽康寧 雞犬不寧 食甘寢寧 睡臥不寧 忐忑不寧 寤寐不寧 心神不寧

【逆接】:寧體便人 寧媚於竈 甯戚叩牛 甯戚飯牛 寧折不彎 寧死不屈 寧死不辱 寧缺勿濫

寧爲雞口無爲牛後成語2

戰國時期,蘇秦先後遊說六國聯合抗秦。公元前333年,他首先說服趙肅侯,被趙肅侯拜爲宰相。然後,又來到韓國。他對韓昭侯說:“韓國地理條件很好。又爲千里土地,幾十萬軍隊。天下的強弓勁弩,都出自韓國,韓國的士兵英勇善戰。以韓國這樣強大,加上大王你的英明賢能,爲什麼要屈從於秦國呢?這是要被天下的人嘲笑的事,希望您認真地考慮考慮。如果您歸順秦國,秦國一定要求你們把宜陽、成皋割給他們。明年還會提出新的割地要求。若要給,沒有那麼多地,若要不給,則前功盡棄而受到他們的禍害。而且,韓國的土地有限,秦王的貪慾沒有止境。以有限的土地去滿足無限的要求,那是自找其禍,不戰而丟掉土地。我曾經聽到過這樣一句俗話:‘寧可做雞的嘴巴,不要做牛的屁股’。(原文是:臣聞鄙語曰:‘寧爲雞口,無爲牛後’。)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寧可在小一點的地方獨立自主地發號施令,不願在局面大的地方任憑別人支配。現在大王您順從西方的秦國,這與做牛屁股又有什麼差別呢?以您的賢能率領強大的`韓國軍隊,卻落了個牛屁股的名聲,我實在爲您感到羞恥。”

韓昭侯聽後,非常激動,長嘆一聲說:“即使我死了,也決不能歸順秦國。我決心聽從趙王的意見,與其它諸侯國家聯合起來,一致抗秦。”

後來人們就引用“寧爲雞口,無爲牛後”這句成語,來比喻寧可在局面小的地方自立,不願在局面大的地方受人支配。或者比喻寧可做小一點的官而自己發號施令,卻不願做大一點的官而受制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