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

当前位置 /首页/文学体裁/对联/列表

对联的发展史及其分类

相信大家应该对对联很熟悉吧,但是你知道对联的发展史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对联的发展史,一起来看看吧。

对联的发展史及其分类

起源:

对联的起源,联界尚无定论,也很难定论。究其原因,一是当代以前的中国文学史,从未涉及对联文体;二是诗文、方志、掌故等涉及对联的资料少得可怜,零散孤立,不足以作出令人信服的结论;三是尚无联史专家对楹联发展史进行长期、深入、系统地研究,所持观点多为一家之言。据此情况,我们不妨将各种主要观点介绍出来,在尊重其立论的前提下,作出我们的判断。

1、对联起源于偶文。对偶的应用,是人类使用语言、文字的自然产物。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在朴素的对称美学观念的影响下,无意识地创造了对称性的语言。文字产生以后,文人们将这些语言、思想记录下来,就产生了对称性的文句,即为偶文。

上古时期的《吴越春秋》中载有一首《弹歌》(传为黄帝所作):

断竹,续竹;

飞土,逐宍。

“宍”,古“肉”字。歌辞的意思是,割断竹子,连接成弓,装上泥土,飞射禽兽,猎取肉食。歌辞两言一句,音节短促,节奏感很强,可能是制弹弓时所唱,也可能是用弹弓狩猎时所唱,非常古朴敦厚,反映了当时人类的生活。用现代汉语语法分析,四个短句都是动宾结构,词性相当,虽然不是对联,但其对偶的修辞法与现在的律联是一致的'。

偶文在先秦的诗文中更为频繁地出现。如:《尚书》:“满招损,谦受益。”《周易·乾文言》:“水流湿,火就燥。”屈原《离骚·湘君》:“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礼记》:“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易经》:“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论语》:“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这些对偶句,都是自然运用,未加任何雕琢,为对联的产生奠定了修辞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偶文逐渐发展为民谣、谚语、对联、骈文等形式,偶文是产生对联的直接母体。

2、对联起源于桃符。此说的根据是,《宋史·蜀世家》有如下记载:“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置寝门左右。末年,辛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梁章钜在《楹联丛话》卷一写道:“尝闻纪文达师言:楹帖始于桃符,蜀孟昶‘余庆’‘长春’一联最古。但宋以来,春帖子多用绝句,其必以对语,朱笺书之者,则不知始于何时也。按《蜀檮杌》云:蜀未归宋之前一年岁除日,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符版于寝门,以其词非工,自命笔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后蜀平,朝庭以吕余庆知成都,而长春乃太祖诞节名也。此在当时为语谶,实后来楹帖之权舆。但未知其前尚有可考否耳。”

孟昶为蜀国开国国君孟知祥第三子,在位三十年。他为太子时,曾自题策勋府桃符“天重余庆,地接长春”,《洛中记异录》则记为“天隆余庆,圣祚长春”。这说明,此时的桃符已由画像改为书写文字,已形成春联(门联)的形式。另外,如将桃符上的四言句视为偶文,在沈约提出“四声八病”说五百年后的当时,声律是和谐的,但经孟昶改为五言句,两句之第四字(余、长)均为平声,按今律要求是失对的。这说明,由偶文向对联转化时,是存在矛盾的,或者说是不自然的,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衍化过程。

“楹联始于桃符”这一论断,由于出自清代大学者纪晓岚之口,他的弟子梁章钜又大力宣扬和肯定,使得这一论点盛行几百年而不衰,时至今日,此论点仍处于统治地位。鄙人以为,此论点尚有可商榷之处:

对联的本质特征是对仗,它的起源应该是讲求对偶的偶文,二者之间存在血脉关系,或者说存在遗传基因。桃符是一个习俗的产物和载体。上古时代,过年驱鬼用的是大桃人,后来,嫌做桃人太麻烦,才改用桃木板,即桃符,在桃符上面画上神像。从汉代起,又由画像逐步变为书写“祈福禳灾”、“逢凶化吉”之语,进而改为写对偶的诗句(即所谓绝句),或者对偶的联语,即对联。对联与桃符的关系,不是继承、遗传关系,而是文字与载体的关系。因此,说对联起源于桃符是概念的错位与混乱。正像桃符上曾画有神像或书有诗句,不能说美术、律诗起源于桃符一样。

发展:

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古人把吟诗作对相提并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这些特点,都和律诗有某些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把对联称为张贴的诗。但对联又不同于诗,它只有上联和下联,一般说来较诗更为精炼,句式也较灵活,可长可短,伸缩自如。对联可以是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九言,也可以是十言、几十言。在我国古建筑中,甚至还有多达数百字的长联。对联无论是咏物言志,还是写景抒情,都要求作者有较高的概括力与驾御文字的本领,才可能以寥寥数语,做到文情并茂,神形兼备,给人以思想和艺术美的感受。

分类:

按用途类分

春联:新年专用之门联。

楹联:住宅、机关、庙宇、古迹等处所用。

贺联:寿诞、婚嫁、乔迁、生子、开业等喜庆时用。

挽联:哀悼死者用。

赠联:颂扬或劝勉他人用。

中堂联:挂于客厅、居室醒目处配合字画的对联。

按艺术特点分

叠字联:同一个字连续出现。

复字联:同一个字非连续重复出现。

顶针联:前一个分句的句脚字,作为后一个分句的句头字。

嵌字联:包括嵌入序数、方位、节气、年号、姓氏、人名、地名、物名(如药名)等。

拆字联:将联中某一合体字拆成几个独体字;有人细分为“拆字、合字、析字”等。

音韵联:包括同音异字、同字异音和叠韵。

谐趣联:取诙谐幽默之意。

无情对:上下联意思毫不相干,但每一个字词却对仗工整。多数无情对都非常有趣,完全可以同时归入谐趣联。

回文联:顺读,倒读,意思完全一样。

TAG标签:对联 发展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