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作文

當前位置 /首頁/成長作文/反思作文/列表

【精選】國小反思作文合集六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小反思作文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國小反思作文合集六篇

國小反思作文 篇1

習作《我敬佩的一個人》是第七單元的習作訓練,這是一篇寫人的習作,初看題目感覺並不是很難寫,因為對同學們來說,寫人的作文,他們並不陌生,基本上都能抓住寫人的要點,如:外貌、動作、心理、神態、性格、品質等。但要寫出好文章來,那還是要多動腦筋。

在教學中我首先採用了對比法,課件出示兩個題目——《我的爸爸》、《我最敬佩的一個人――爸爸》,請同學們找出這兩個題目的共同點和不同點。經過討論後,同學們紛紛舉手發言,指出了這兩篇文章的共同點是都是寫人,要寫出人物的外貌、性格。不同點在於它們寫作的著重點不一樣:《我的爸爸》要求寫出爸爸的性格特點,而這個特點不一定就是爸爸好的方面的品質,比如愛釣魚、看足球等方面的愛好,甚至可以寫爸爸身上存在的缺點。而《我最敬佩的一個人――-爸爸》就必須寫爸爸身上優秀的品質,如樂於助人、勇敢頑強,捨己為人等值得人佩服的精神。這就是這兩篇文章的區別之處。學生弄懂了題目的包含範圍,在選材上就不會出錯了,而且也抓住了此次習作的重難點。

第二,在人物的選擇上可以分為兩部分,一是寫身邊的人,二是寫社會上的名人。不管是誰,在寫作前都應該收集有關資料,因為事不離人,人不離事。只有通過舉例才能體現人物的品質。因此,我先引導學生複習本單元中的四篇課文:

讓學生生說說每篇課文分別寫了誰的什麼事?找到四篇課文中主人公的共同點(堅持不懈、執著追求)。

這樣複習舊知,讓學生明白寫什麼,為什麼寫?在解決了“寫什麼”、“為什麼寫”這兩點後,讓學生給作文編寫提綱,並請兩位同學到黑板上寫。如:一位學生寫的是《我敬佩的人是爸爸》

第一段:我的爸爸是一位工人,會修理電器。他經常幫別人修電器。

第二段:爸爸幫鄰居修電視機

第三段:大家都誇爸爸是助人為樂的熱心人。

接下來,讓學生討論黑板上的提綱,發表自己的看法。有個同學說:“第二段要詳寫,必須分層,寫出層意來。可以分三層,第一層寫爸爸在家,鄰居來請爸爸;第二層寫爸爸到鄰居家修電視機的過程;第三層寫鄰居給爸爸錢,爸爸謝絕了。”我及時肯定了這個意見,在黑板上加層意,並讓其他同學對照黑板上的提綱,修改、補充自己的提綱。通過示範、討論,修改,其他學生明白了“怎麼寫”的問題。於是紛紛完善自己的提綱,老師也省下了很多話,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

寫完提綱後,讓學生快速當堂完成。然後選好、中、差作文各一篇,念給大家聽。並讓大家初步評議:哪篇寫得好?好在哪裡?有什麼不足的地方?哪篇寫得差?差在哪裡?然後,著重圍繞“內容是否具體,語句是否通順”討論文章的優劣。讓學生找出寫得不具體的地方,通過多問“為什麼”、“怎麼樣”引導學生具體;找出典型的不夠通順的句子,讓學生試著改通順。[小

在評議作文後,學生了解到一篇好作文的基本要求,並知道了自己作文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外。再引導學生吸取別人之長,補自己習作文之短,從而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我還告訴同學們:在寫作中還可以讓學生仿照所學的課文,注重對所寫人物進行動作、神態方面的細節描寫,使人物形象更加豐富、生動。

這次習作教學完成後,評改完之後,我覺得還要從這幾個方面努力:

1、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找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的事件展開教學,從而表達出真情實感。《我敬佩的一個人》範疇很廣,本單元圍繞執著追求這個品質,寫出了自己的敬佩之情。我在習作指導中也讓學生抓這個品質寫,但因學生平時缺少細心觀察,發現不了表現同學這種品質的典型事例,整堂課下來,總感覺是老師牽著學生在走。

2、要上好一堂作文課,不僅要關注本單元的訓練重點,還要吃透國小語文整個系列的作文要求。寫自己敬佩的人,要有側重點。

3、 新課程標準提倡學生在習作中自由表達,讓學生“我手寫我口,我口述我心”。但要真正開啟學生的思路,讓他們想說、樂說實在太難。每一次的試教,總是這麼幾個學生在唱主角,更多的學生則是低頭不語,生怕老師叫道他。另外,我們的學生寫的能力比說的能力要強,也導致了作文課的沉默。以後,如何將作文的寫法指導與學生的自由表達統一起來,是我在習作指導中需深入研究的問題。

4、作文教學中,教師的鼓勵性、引導性評價語非常重要,我還要在這個方面多做一些思考。

國小反思作文 篇2

國小三年級是作文教學的起步階段,這個階段的學生寫作時總是困難重重,無話可說,無事可寫,成為普遍現象。久而久之形成的寫作恐懼心理更是教學中的障礙。為了學生作文起步順利,我注重了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和願望,我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觀察是人們認識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學生對身邊的事物缺乏直觀感性的認識,就讓他們去描寫,去評論,無疑是很難的。對國小三年級的學生來說,認識世界的主要途徑是觀察,只有親身去接觸事物,仔細的觀察事物,才能獲得真實、深刻、細緻的第一手資料,寫作時才有話可寫,寫出的文章也比較真實生動。因此,作文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學習描寫一種水果,在學習《我愛家鄉的紅橘》這篇課文時,我讓學生觀看關於紅橘的資料圖片,還讓學生訪問種植紅橘的農民伯伯,使學生對紅橘生長過程和紅橘樹的外觀有一個直觀的瞭解,對紅橘的色彩、形狀等有一個感性的認識,並把紅橘果實拿到課堂上讓學生觀察、品嚐,加深對紅橘的印象。這樣不僅有利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初步掌握描寫一種水果的方法。到了正式寫作時,再請學生拿出自己喜愛的水果,讓他們說說應從哪些方面觀察,就比較容易了。這時,老師趁熱打鐵,引導學生有順序的觀察和了解水果的外形、色澤、味道、吃法等等。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並使他們懂得觀察的重要性,逐步養成細緻觀察的好習慣。學生通過觀察,積累了大量的素材,寫起作文就不會覺得困難了。

二、“不積跬步,無以到千里”。量的積累才有可能導致質的提升。沒有大量的語言積累,學生是無法寫好作文的。而國小三年級的學生大多缺乏自覺性,只有不斷的鼓勵和督促,才能幫助他們積累語言,提高語言的儲備量。本期我佈置學生每週摘抄好詞好句,定期檢查。課外向學生介紹一些名言、古詩詞、兒童詩歌,要求他們熟讀成誦,並學習運用。在班隊課,文體活動課,開展讀書交流會,朗誦比賽,文學知識競賽,成語接龍等有趣有益的活動,提高學生自覺積累的興趣和積極性,加深他們對語言本身及其應用的印象。除了讓學生多進行課外閱讀之外,還讓學生每週寫兩個日記,督促他們養成良好的自覺學習的習慣,從生活中去領悟,去積累,引導他們掌握更多的學習方法。比如從網際網路上查閱資料,做實驗、做手工,諮詢別人,在旅遊或外出時留心觀察並做記錄等等,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見聞,又幫助他們獲取了真實生動、記憶深刻的素材。

三年級的國小生剛接觸作文,幫助他們樹立寫作信心很重要,所以作文的命題範圍應比較寬泛,要留給學生最大限度的自由發揮空間

如果條條框框限制太多,學生的畏懼心理就會更加嚴重,寫出的文章也會內容空洞,缺乏活力。老師要根據本班實際,選擇合適的題目,開發學生的寫作潛力,要使學生覺得有話想寫,有話可寫。老師可以根據兒童的特點,帶學生參加一些有益的課外活動。如:“老鷹抓小雞”,“丟沙包”,“桌子上拔河”等遊戲。學生親身感受,有更多的素材可選,他們覺得寫作文並不太難,逐步樹立寫作文的信心。此外,在初學作文時,學生的水平並不高,老師在批改作文時,要善於發現文中的閃光點,多鼓勵,多表揚,以增強學生的寫作信心和興趣。

另外,作文的.修改也很重要。

以前我忽略了這一環節,學生每次習作時,我只是要求學生修改,但未引導他們如何修改。每次作文效果不是很理想,有些學生寫掉字、寫錯字,還有些句子不通順等錯誤。由此看來,成功的作文必須要經過反覆的打磨。老師就應該引導學生養成先寫好草稿,然後再修改良好習慣,並根據每次作文情況講解一些修改要點,修改方法等,逐步引領學生學會修改自己的作文,提高文采。

寫作文是語言素養的一部分

作文教學應從提高學生語言素養的角度出發,貼近學生實際,尋找適合學生的作文途徑,讓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樂於在作文中盡情表達自己內心世界的獨特感受,寫出一篇篇文筆優美、生動真切的好文章。這是一項重要而有挑戰性的教學任務,需要老師不斷探索、實踐、創新。

國小反思作文 篇3

星期三,我們六年級進行了月考。我在這次月考中語、數、英三科取得的成績分別是97、88、75.5,我認為這次我考得不太好。

語文一直是我的強項,因此考到97分並不很令我吃驚。但是,我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比如:我試卷上扣的分基本上都在閱讀上,所以,我的閱讀還有待加強。

數學我主要錯在粗心大意上。其中有一題計算題,我忘記寫得數了,在檢查的時候也沒發現,導致扣了三分。這說明,我檢查的還不夠仔細,這麼大的錯誤都沒檢查出來。在以後的考試中,我會檢查的更仔細的。另一部份的原因是我不會做,這表明我的知識還沒有掌握牢,沒有把老師說的東西記住。總的來說,我這次的數學考得不太好。

這次的英語考得很差。雖說有一部份的原因在於試卷沒有結合知識點,試卷裡由很多單詞我都不會,閱讀也很難。一部份的原因在於我自己。如果我自己平時多擴張一下英語知識,多讀一些英語方面的書,這次考試也許就不會這麼差了。

雖然這次考試的成績不是很理想,但是我也不會氣餒。我會叫繼續努力,考出更好的成績來的。

國小反思作文 篇4

作文教學成功與否,我想關鍵是看學生習作過程是否有興趣、習作成文水平如何。此次作文教學我認為還是達到了教學要求。孩子們課堂作文時,下筆刷刷刷比平時都要快,基本沒有了平時作文的那種唉聲嘆氣、眉頭緊鎖、半天擠不出來的現象。有不少孩子的作文寫將實驗過程寫得清楚生動。

之所以這次作文收到了與以往不同的效果,我想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挖掘孩子喜歡的寫作素材,提高習作興趣。

《新課標》提出:“作文教學既要培養學生用詞造句,佈局謀篇的能力,又要培養學生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也是說國小生作文要寫對生活的觀察,只有對所寫的事物,看仔細,看明白,看全面,才能對事物有一個完整的印象。因此,在指導學生寫觀察作文時,要巧妙創設情境,啟發學生觀察思維,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習作的興趣。 孩子們有了濃厚的興趣後,寫作效果明顯好多了。

二、根據學生特點重組教材,降低寫作難度。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做教材的再創造者,教學中根據教學環境和學生情況的差異,教師對教材進行調整、重組、再創造,能夠更加符合教育實際,能夠更好的提高教學效果。

按照教材的編排,本次習作先組織學生觀察各自感興趣的事物,再進行說話訓練,最後作文。

但是我認為,如果首先就讓孩子們去觀察各不相同的事物,即使教給了他方法,難度也比較大,而且未必能調動孩子的觀察積極性。孩子們有一定的觀察基礎,心中有話可說,自然能感受到寫觀察日記不是一件難事。

這時,在讓孩子回到自己的生活中有選擇性的去觀察、去習作,難度降低了。孩子們有了觀察和習作的基礎,自然更樂於寫,作文水平相對也就要高一些。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是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永遠沒有錯”。只有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徵,創造趣味、歡快、充實的習作情境,讓學生主動參與,從看、做、玩、想中主動學習作文,培養習作的興趣,變學生為“樂之”者,才能真正達到作文教學的目的。

國小反思作文 篇5

考試的前一天,我給自己訂了個考試目標:英語100分,數學90以上,語文跟數學一樣。

第二天,老師們就把成績改出來了。上英語和數學課時,老師就把成績發給了我們。我一看英語98分,數學87分,語文還沒有發給我們。看了英語和數學都沒有達到目標,語文肯定也很不好。

英語失分是因為,剛開始我就寫筆試部分,過了一會兒,筆試部分做完了,一邊檢查,一邊等老師來講聽力部分。心想:這麼長時間了,老師怎麼還不來講聽力呢?一看聽力部分原來是口語部分,就飛快地寫起來,等我做完後趕快檢查,發現了一道錯題時,正好時間到了,捲紙被收走了,都怪我反應慢,我真想狠狠地打自己幾拳。

數學上失誤的原因,一是概念沒有背熟,在概念題上失去了分數,在下一個學期末我要把概念背得滾瓜爛熟的,而且會靈活運用。二是粗心大意,沒有把題看仔細,得數算錯了,我以後要改掉粗心大意的毛病。

一想起語文,我猜想是我作文上扣分最多,拉拉畫畫的,剩下就是基礎部分失去的分。針對這次考試的失誤,我訂了下學期語文的計劃:字型漂亮,書面整潔,多看課外書,擴大閱讀量,多積累優美詞語,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這次考試後,我在以後的學習中應該做到:學習過的知識要多複習,還要做到預習,學習要積極認真對待……

國小反思作文 篇6

上週我們進行了期會考試,今天成績已經出來了,我考的不理想,每門成績都在意料之外,尤其是我的語文成績比較不好,我發現我的錯誤基本都出在閱讀理解上,看來我還是讀書讀的太少了,所以對文章的理解就不是很準確。

從今後我要好好讀讀書,提高我的讀書速度和閱讀量,數學考試我竟然又漏題了,本來簡單的東西竟然都丟分了,看來我確實不認真,下半學期我一定好好努力,認真聽講,多讀書,多問幾個為什麼,爭取期末考個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