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模板

當前位置 /首頁/教師之家/教案模板/列表

祭十二郎文(人教版高二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

 課題 《祭十二郎文》 課堂型別 欣賞課

標 知識與技能 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以情動人的文筆,分析作者敘事陳情怎樣逐層深入,準確反映筆者思想境界。 ①指導學生體味其用詞的精練準確和生動形象。②感知本文抒發的對亡侄的無限哀痛和悽楚的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 親情--真實情感的展示。

教學重點 本課主要是以情動人,在指導學生在反覆誦讀之後,讓學生找出敘述作者親情的語句,進而分析作者敘事陳情怎樣逐層深入,達到抒情的目的。

教學難點 祭文的情感。

教學方法 討論、講析相互結合 學法設計 問題探究法

程 (一)匯入:

人生在世總會經歷種種的悲歡離合,“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有聚就有散,生離也許就意味著死別。我們要珍惜生命,珍惜自己和親朋好友,然而,有時生命是那樣的脆弱,不會因為我們的珍視和眷戀而停留。雖然“死者常已矣”,但給後人留下了無限的思念和感傷。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文章就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祭文--《祭十二郎文》。

(二)作者與背景(在從前的語文學習中,學生已經瞭解過韓愈,但是本處作以概括的陳述,以提供參考,並溫故知新。)

1、韓愈,字退之,也稱韓昌黎,唐代著名文學家。

他生活在中唐時期,在文學方面影響很大,他的主要貢獻是與柳宗元一起倡導了“古文運動”,恢復先秦、西漢的優秀散文傳統,摒棄南北朝以來矯揉造作的駢體文,他主張文章要有充實內容,學習古文應“順其意而不順其辭”,力求“文從字順”,這些主張是進步的積極的,並對後世產生很大影響。宋代歐陽修、“三蘇”父子、曾鞏、王安石,明清兩代歸有光、唐順之、方苞、姚鼎等許多著名散文家都是繼承了韓柳的文學傳統或受其明顯的影響在各自的散文創作中取得輝煌成就.

韓愈在散文創作中,實踐了他的文學主張寫了大量的政論、贈序、雜說、祭文、墓誌銘,他的議論文很少引經據典地說教,而是以形象化的語言、生動的比喻和鮮明的對比手法,寫得很有說服力,《師說》是典型一例;記敘文也十分生動,寫人、記事狀物都很感人。

2、寫作背景

韓愈三歲時就死了父親,而後由兄嫂撫養長大。長兄韓會無子,次兄韓介有子韓圭成,在族中同輩排行十二,故稱十二郎。按封建社會的規矩,十二郎過繼給韓會為子,因此韓愈與十二郎自幼相守,歷經患難“零丁孤苦,未嘗一日相離”,感情深厚,雖為叔侄,卻情同手足。成年後,韓愈仕途不順,二十五歲方登進士第,後做官又觸犯權貴,觸怒唐憲宗,多次遭貶,因四處漂泊很少與十二郎見面。後唐穆宗繼位,韓愈官運好轉,叔侄二人能夠相聚之時,突然傳來十二郎病亡的噩耗,使韓愈悲痛欲絕,也勾起他辛酸的回憶,於是寫下這篇祭文。

在韓愈諸多優秀的抒情散文裡,《祭十二郎文》當推為其中的佼佼者,該文在我國浩繁的古代散文作品中,亦是不可多得的珍貴名篇,歷來被譽為“祭文中千年絕調”。十二郎,是韓愈的侄子,名老成,他在韓氏族中排行第十二,故稱為十二郎。韓愈與十二郎

從小生活在一起,情逾一般骨肉。唐德宗貞元二十年(804),在京城長安(今西安)任監察御史的韓愈驟聞十二郎死訊,悲不自勝,痛悼萬分。在這種巨大的感情壓力下,自他胸臆湧出了這篇千古至文。

3、文體介紹

祭文一般總是讚頌死者的功業或德行,而本文盡脫窠臼,沒有一句讚頌的話(只是在文中順便提到伯兄的“盛德”和十二郎的“純明”),專從骨肉至情方面下筆。祭文通常是祭奠親友的有固定形式的文辭,也有用以祭神祭物的。韓愈的這篇《祭十二郎文》,卻一改過去慣例,不單在形式上用的是散句單行,在內容指向上也一任情感的激盪,通篇追敘他與十二郎的共同生活和深厚情誼,以及渲洩十二郎之死所帶給他的莫大哀痛。這種對祭文體的創變,適應了作者情感表達的需要,進而也使該文形成了“以情勝”的鮮明藝術特色。

作為祭文,因為其內容和形式都容易公式化,所以為後人傳誦的不多。但韓愈的《祭十二郎文》卻不拘格式,寫得情真意切,生動感人,為後人傳誦。

(三)由於學生的基礎知識比較差,設計基礎知識練習。

可以由學生嘗試串講課文教師根據實際情況,作些必要的點撥,並對以下一些重要字詞加以強調和講解。

1、通假字:

遠具時羞之奠:羞通“饈”,美味食物。

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孤獨的樣子。

皆不幸早世:世通“逝”,死。

斂不憑其棺:斂通“殮”給死人穿衣入棺。

2、詞類活用:

恐旦暮死:旦暮,名詞活用狀語,在早晚之間,過不了多久。

吾兄之盛德而夭起嗣:夭,動詞使動,使……早死。

汝之純明宜業其家者:業,名詞作動詞,繼承……的事業。

長吾女與汝女:長,動詞使動,使……長大。

3、古今異義:

少年:古代指青年男子,與老年相對。

4、句式:

惟兄嫂是依:惟……是……是文言文中一種賓語前置的句式。

吾佐董丞相於汴州:狀語後置。

(四)分析課文,整體感知。

1、鑑賞古代散文,要強調朗讀,要以閱讀為基礎。讀懂是前提,然後才能走進作者創造的意境,聯想想象,體會作品內涵,與作者同悲同喜。

齊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學生複述課文內容,並且嘗試概括作者的感情。教師在學生複述過程中不斷的加以補充講解,使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能夠逐漸理清思路,揣摩文意。

2、明確:

《祭十二郎文》全文共十二個自然段,全文開頭幾句是祭文開頭的固定格式,正文可以分為三部分。  

第1自然段交代了寫祭文的時間,叔侄關係、遠奠的方式。用第二人稱寫法,如與亡者銜哀面語,雖說此段是祭文固定格式,但飽含深情至哀,確立了全文的情感基調。

第一部分:2、3兩自然段,寫兩人之間的深厚情誼。

第2自然段訴說自己的家世的不幸,在不幸中叔侄二人“未嘗一日相離”,情同手足。

第3自然段回憶與十二郎離別後的三次見面和三次見面未果的經歷,痛惜成年後二人離聚不定,竟成永訣,為此抱恨終身。

第二部分:4至9自然段,寫十二郎之死。

第4自然段哀嘆自己未老先衰本該早死而未死,十二郎年少康強,不該早死而竟死,兩相對照極度悲哀。

第5自然段傾訴自己遭受巨大打擊精神恍惚,對十二郎的死不願相信又不得不相信的慘烈心情。

第6段表達自己希望“從汝而死”,死後與侄兒相見的願望,傾訴視死為幸的至悲至痛。 

第7自然段聯想到自己的和侄兒的孩子,說他們難以健康成長,悲痛至極連忌諱和不吉利都不顧及了。

第8自然段推斷侄兒猝然而死的病由,傾訴自己“未始以為憂”的痛悔之情。

第9自然段推測侄兒的死期,傾訴自己不能確知侄兒死期的悲哀。

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至篇末,寫對十二郎及其遺孤的弔慰,交代遷葬及教養遺孤等事。

第10自然段弔慰遺孤,為侄兒安排身後事,告慰侄兒在天之靈。

第11自然段為侄兒的死而歸罪自己,慟哭長號,告訴侄兒自己已是萬念懼灰,僅存替侄兒教子嫁女的心願而已。

第12自然段全文結束,“言有窮而情不可終,為侄兒的死而痛傷不已。”

(五)體味抒情色彩

集體朗讀5、10自然段(聯絡課後練習二),誦讀時要注意抑揚頓挫、跌宕起伏的感情來。

明確:第五自然段是作者得到侄兒猝死訊息的一段,作者連用了三個“邪”,三個“也”和三個“乎”和五個“矣”來抒發感慨,表示不願意相信十二郎的死是真的,又不得不相信的矛盾心理。

本文在一些語句中連用的這些連詞和語氣詞,其作用:

1、  加重語氣,使表達的感情更加強烈。

2、  可以押韻和增強文章的節奏,從而增強作品的感人力量。

(六)課堂小結:全文12段環環相扣,以悲痛之情為線索組織全文,體現思路的發展,先回憶叔侄相依為命,感情至深,這是前提;接著圍繞侄兒的死敘寫自己的惶惑、痛悔和強烈的感情震盪,為高潮奠定基礎;最後訴說自己的心跡,在慟哭長號中傷痛之情達到高潮。全文寫來情真意切,感人至深,讀後令人潸然淚下。

分類作業 A類: 仔細朗讀課文,體味作者情感的感人力量。並且反覆閱讀抒情段落。

B類:JC。

預習佈置 預習讀課文,體會作者融於字裡行間的真切的親情。

板書設計

課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