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反思

當前位置 /首頁/教師之家/教學反思/列表

三年級火燒雲教學反思範文(通用10篇)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年級火燒雲教學反思範文(通用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三年級火燒雲教學反思範文(通用10篇)

三年級火燒雲教學反思1

《火燒雲》是一篇寫景的文章,描寫的是晚飯過後,火燒雲從上來到下去的過程中,顏色和形狀的變化,表現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用詞準確,描寫生動逼真,想象豐富是本課表達方法上的特點,因此,瞭解課文怎樣描寫火燒雲顏色和形狀的變化是教學的重點,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積累材料,大膽想象的方法是教學的難點。

本文的學習我主要是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體會。抓住作者觀察和想象相結合的寫作方法,去學習重點段,先讓學生在文中找出那些段落是作者的觀察和想象,然後在分別找出作者觀察和想象分別抓住了火燒雲的什麼特點去描寫的。這樣學生快速的就找到了,我自然的就引導了重點段的學習。在說你還知道其他類似文中描寫的顏色嗎?你能向文中那樣想象火燒雲形狀的變化嗎?兩問題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同學們七嘴八舌的搶著表達。讓學生感悟了火燒雲的美,從而激發學生對火燒雲乃至自然景觀的喜愛。

在教學《火燒雲》這篇課文中,我覺得做得不足的地方有幾點,值得我以後在教學上要注意的。

第一,重點段落讀的時間還不夠。本課重點是形狀的變化,但是學生對雲的形狀變化是怎樣的還不夠。主要是讓學生自由讀的時間不夠,導致學生理解的不夠透。

第二,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讓學生想象雲形狀的變化時,還是有很多學生只是被動的聽別人說,而自己不動腦筋想象。

三年級火燒雲教學反思2

《火燒雲》是一篇寫景的文章,這篇課文內容簡單,描寫了火燒雲從上來到下去的過程中,顏色和形狀的變化,表現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本節課開始時,我給學生出示了火燒雲的圖片資料,讓學生們形象的感受到了火燒雲的美麗壯觀,激起學習的興趣,接下來讓學生自讀課文,隨著讀文的深入,學生能夠自己找出火燒雲絢麗的色彩和多變的姿態。然後讓學生自由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加深對描寫火燒雲句子的理解,瞭解作者的寫法,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還能夠加強學生的朗讀訓練。

在朗讀過程中,要捕捉關鍵詞句,讀出火燒雲的顏色和形狀變化的特點。例如,在學習“火燒雲顏色變化”這一塊時,引導學生從“紅通通、金燦燦……”等七個表示顏色的詞,以及“還有些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一句中體會出火燒雲顏色變化“多”這一特點;從句子“這地方的火燒雲變化極多,一會兒紅通通的,一會兒金燦燦的,一會兒半紫半黃……”中的四個“一會兒”,體會出火燒雲顏色變化“快”這一特點。另外,在此教學環節中,教師還不斷地滲透引導學生質疑、對比,並積累品析好詞佳句,並嘗試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話來延續作者豐富而絕妙的想象,感悟作者對美麗的火燒雲由衷的熱愛,從而受到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薰陶。最後,讓學生在想象的空間裡把火燒雲豐富多彩的形態寫出來,鍛鍊他們的寫作能力。

三年級火燒雲教學反思3

這節課充分讓學生感知生動形象的火燒雲。學習第一自然段時,我出示了兩幅對比掛圖,讓學生從圖上尋找到火燒雲上來後給大地帶來的變化,學生興趣極濃,紛紛發言說出自己的發現。接著理解“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一句中的“燒”字,體會火燒雲的動感和美麗。學生通過默讀課文,感受到了火燒雲顏色的變化,顏色多,不斷變化,給人美的享受。

學生前面學得自主、課文後面的學習也就順理成章了。學生感受到了火燒雲的顏色、形狀變化之後,我運用過渡語,利用圖片,讓學生欣賞美麗的火燒雲畫面,變化之多、場面之美。如此美麗讓學生大開眼界。

這是一篇美文,欣賞的同時,也要引導學生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以及豐富的想象力,我在教學中指導學生按照作者的寫作思路想象天空中出現的其他動物、人物或植物。並與前幾篇課文做了對比,找到區別,讓學生更能理清楚每篇課文的寫作思路。

本節課我還注重培養了學生的總體評價能力,讓學生說說“我的收穫,他的精彩”引導學生注重公正、客觀的進行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教師的評價富有鼓勵性、啟動性。“火燒雲的美令我們著迷,這只是大自然的一個角落。讓我們一起用心觀察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誰能用一個詞語概括出你心中的火燒雲呢?學生說出了“神祕莫測”,馬昕怡說“千姿百態”,“變化多端”……一些詞語。

這節課使孩子進步。但若能將朗讀落到實處。欣賞文中語言文字的美,效果會更好!

三年級火燒雲教學反思4

《火燒雲》是現代女作家蕭紅寫的一篇寫景的文章,作者採用動、靜結合的手法,向我們描繪了晚飯過後,火燒雲從上來到下去的過程中,顏色和形狀的變化,使景物美和語言美有機地融為一體,讓讀者充分領略火燒雲這一自然景物的絢麗多彩。用詞準確,描寫生動逼真,想象豐富是本課表達方法上的特點,因此,瞭解課文怎樣描寫火燒雲顏色和形狀的變化是教學的重點,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積累材料,大膽想象的方法是教學的難點。

一、資訊科技與課文的較好結合。

直觀教具照片,增強了閱讀興趣,從看照片感受課文內容,理解詞句,做到了現實生活與教材聯絡的橋樑作用。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理解,不斷提高閱讀效果,同時培養了閱讀能力。

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換與教師角色的轉換。

語文的閱讀教學有四大任務:豐富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積累語言、練習表達。在重點段的教學中,我採用了從整體上升到整體的教學模式,首先通過“兩讀”——教師範讀、學生自讀,從整體感知,輸理文章思路;通過小組學習發展學生思維,培養自主精神;通過品詞品句、“看誰說的顏色多”的小比賽來積累語言;通過句型練習和拓展想象發展口頭表達能力。最後,迴歸整體,用一詞去概括火燒雲的特點,並設計“當小配音員“一環進行鞏固。

三年級火燒雲教學反思5

縱觀以上教學環節,獲得兩點啟示。

師生彼此交流自己的感受。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交往昭示著教學不是教師的教、學生的學的簡單的相加,傳統的嚴格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課堂上,當學生提問到“半灰半百合色”到底是什麼顏色時,教師說的很實在:說實話,老師也說不清楚。

不過,我課下請教了專業的美術老師,請他們幫忙才弄懂了。這是教師在暗示難學生:遇到問題要積極地想辦法解決,請教別人也是解決問題的一個好辦法。教師這種謙虛的態度,探索精神給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教師上課不僅是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進學生,教師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向現代的學生髮展的促進者。

抓住空白點,激發學生的想像力。這一段的教學教師放手讓學生暢談火燒雲顏色多、變化快的特點,學生很容易抓住了這一特點。空白最容易激發人的想像力。“說也說不出,見也沒見過。”那就見一見,說一說。由於學生平時觀察有限,教師在這裡恰當地運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讓學生先有感知後,再來發揮想像,學生的想像很豐富,從模仿到創造,更豐富了課文的內容,給神奇的火燒雲又增添了幾分爛漫,使他們內心中美的情感得以自然地流露和表達,達到了美育的目的。

三年級火燒雲教學反思6

《火燒雲》教學的重點是課文的第二大段,也就是火燒雲顏色和形狀的變化。這部分的教學我採用了情感朗讀法,通過精讀細講、想象體會,引導學生通過合作探究,瞭解作者所描繪的充滿了大膽神奇想象的火燒雲景象,並體會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我讓學生邊讀邊想,並感情朗讀自己喜愛的文段,捕捉關鍵詞句,讀出火燒雲的顏色和形狀變化的特點。在學習“火燒雲顏色變化”這一塊時,引導學生從“紅通通、金燦燦……”等七個表示顏色的詞,以及“還有些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一句中體會出火燒雲顏色變化“多”這一特點。從句子“這地方的火燒雲變化極多,一會兒紅通通的,一會兒金燦燦的,一會兒半紫半黃……”中的四個“一會兒”,體會出火燒雲顏色變化“快”這一特點。

另外,在此教學環節中,教師還不斷地滲透引導學生質疑、對比,並積累品析好詞佳句,並嘗試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話來延續作者豐富而絕妙的想象。在品析完課文中對火燒雲形狀的描寫後,請同學猜想此時空中的火燒雲還會象什麼,有的說像老虎,有的說像小兔……當同學們說得不亦樂乎時,請他們再寫一寫,並象課文那樣加入適當的想象。通過這樣的方式感悟作者對美麗的火燒雲由衷的熱愛,從而受到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薰陶。

三年級火燒雲教學反思7

《火燒雲》是一篇寫景的散文,用詞也極富變化。課文(3~6節)這是文章的重點段落,突寫了火燒雲顏色和形狀變化多而快的特點。

在教學顏色變化一節時,我讓學生找出顏色變化多和快的句子,並圈出有關的詞語。學生在交流時,都找到了“火燒雲變化極多極快,一會兒紅彤彤,一會兒金燦燦,一會兒……”等句子。有學生說:“從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這四個詞語我知道了火燒雲顏色的變化之快,紅彤彤、金燦燦、半紫半黃、半灰半百合色等表示顏色的詞語說明了火燒雲了顏色的多。通過劃句子,圈詞語的學習方法,我讓學生明白作者是怎樣把火燒雲的顏色變化多和快寫具體的,為仿寫作好鋪墊。

在教學形狀變化這一部分的內容時,我又運用劃句子,圈詞語的方法,讓學生先學“馬”的一節,按照“天空中出現了什麼?──它的樣子怎樣──它是怎樣變化的”這一順序,用不同的線條畫出有關的內容,學習課文。學生通過自學,找到了相關的句子,發現這一節是靜態和動態相結合的寫法。另外幾節由於結構相似,我讓學生用上面的方法自學。通過學習,學生知道了這段內容的寫作特點。

三年級火燒雲教學反思8

《火燒雲》是一篇閱讀課文,內容簡單,學生自己就能讀懂內容,因此本節課我採用運用前幾課的教學方法學習。

新課開始,我讓學生談談你印象當中的火燒雲,用一句話來描述。學生回答完以後,請大家在書中找出描寫火燒雲的。句子讀一讀,學生找的準。接下來開始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邊批註,你讀懂什麼?我在巡視過程中,看到多數學生已經能通過讀書把自己讀懂的內容批註在書上,而且歸納的很準確。當彙報的時候,學生舉手的人多了,回答的也到位。

本文的行文思路非常清晰。我提示學生抓住課文中的關鍵句子來理清思路,從而概括主要內容,大部分學生能抓住“變化極多”,“顏色多、形狀多”這些關鍵詞句,再通過朗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當學生了解了火燒雲的`形狀後,我設計了隨文隨堂練筆,展開想象,天空的火燒雲還有哪些形狀,讓學生仿寫。學生行動很快,內容寫得好,他們的想象力真豐富。把寫的好拿出來展示,生讀生評,效果不錯。但還有的學生真的想不出來,我再出示一些圖片啟發他們,讓他們儘量寫一寫。

三年級火燒雲教學反思9

這是一篇寫景文章,作者通過對火燒雲顏色和形狀的變化描寫,向讀者展示了一幅絢麗多彩的晚霞畫卷,展現了大自然的瑰麗景象,讓人讀後有一種心曠神怡、意猶未盡的感覺,表達了作者看到火燒雲的喜悅心情。課文主要分為兩層:第一層,寫火燒雲的顏色變化快,層次多;第二層,寫火燒雲的形狀多,變化極多。第二層的結構非常明顯,重點抓住“馬”、“狗”、“獅子”三種的動物的形狀來描寫說明火燒雲的形狀多,變化極塊。但作者的寫作的側重點有所不同:寫“馬”主要寫馬的忠實——“馬是跪著的,像是在等待著有人騎到它背上”與馬形狀的動態變化;寫“狗”主要寫它的的凶猛;寫“獅子”主要寫它的“鎮靜與威武”。

本文注意錘字煉句,有時一個字,就含不盡之意。所以,我在教學這篇課文的時候,注重學生的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火燒雲的紅和“燒著”了整個天空後顏色之“變”:採取不同方式的讀,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從而激發學生對火燒雲乃至自然景觀的喜愛。

三年級火燒雲教學反思10

在《火燒雲》的教學過程中,我站在教師的立場,理應引導學生受到思想的感染,得到語言文字的訓練。因此產生了各種教學設想,看是否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是否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是否能造成思維活躍,情緒歡快的課堂氣氛。為這一教學,我在課堂中安排了四項詞語練習:

一、用“燒”和用“紅”進行比較

我問:“天空的雲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紅通通的,好像是天空著了火”這句話中的“燒”字改成“紅”字,通不通?既然是通的,那作者為什麼不用“紅”字,而用“燒”字呢?這個問題學生很感興趣,在我的啟發下,同學們你一言,我一語的說開了,一學生說:“句中也有‘紅通通’一詞,用了‘紅’字就重複了。”一學生說:“課題是《火燒雲》,用‘燒’字起點題作用。”另一學生又說:“用了‘燒’字。他跟‘著了火’相互照應。”

這個問題的設計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咬文嚼字”,推敲詞語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語文教學要取得成功,關鍵在於要營造學生思維活躍的課堂氣氛。其中,教師提出的問題是否難易適度,是否有足夠的思考價值,往往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這裡我提出了用“燒”和“紅”比較的問題,在課堂實踐證明,效果很好。

二、說說火燒雲的其他名稱

我提出:“火燒雲還有其他名稱嗎?”這一問題一出現,同學們都爭先恐後地舉起了小手,搶著說:“朝霞、晚霞、雲霞、彩霞、紅霞。”這也是詞語的訓練,這一設計是我讓學生加深對“霞”、“朝”、“晚”等字字義的理解,讓學生體會祖國語言的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