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城

當前位置 /首頁/名著精讀/邊城/列表

沈從文《邊城》人物命名解讀

邊城》是沈從文的中篇小說,也是沈從文的代表作。下面是我們為大家帶來沈從文《邊城》人物命名解讀,歡迎大家閱讀。

沈從文《邊城》人物命名解讀

  沈從文《邊城》人物命名解讀

摘 要:沈從文在《邊城》中創造了一個美好寧靜的世界。整部小說涉及的人物主要有:翠翠、儺送、天保、老船伕、順順、楊馬兵。每個人物的名字以特定物件為基礎,通過特別的符號來體現作者的特殊意志。它既承載著人物的資訊,又蘊含著人物的價值。本文通過對《邊城》人物命名的解讀,從而更深入地認識那些可愛的邊城人民。

關鍵詞:《邊城》 翠翠 儺送 天保 老船伕

完成於 1934年的中篇小說《邊城》,是沈從文先生最負盛名的作品!該小說以特異的“生命形式”,不僅熔生動豐富的社會風俗畫與優美清新的風情風景畫於一爐,充溢著濃郁的鄉土氣息和返璞歸真的牧歌情調,而且塑造了像翠翠、儺送、天寶、、外公、順順等一群性格飽滿、形象生動、能為人類“愛”做一度恰如其分說明的人物。

沈從文的敘事藝術很了不得,《邊城》中每一個人物的命名不僅極為準確,而且還為讀者提供了一種認知的視角。名字通過人物之口自然道出,並無好壞判定的命名法庭,但我們可以通過劉再復先生品“紅樓”的悟證法,進行一些分析。

一、翠翠

翠翠是沈從文塑造的小家碧玉的農家女孩之一,更是作者打造的完美女性形象代表人物,是“邊城”中當之無愧的女主角。茶峒觸目為青山綠水:滿山的竹篁是翠色的;雨打的芭蕉是翠色的;招搖的粽葉是翠色的;就連碧溪■因映著滿山的翠綠,河水也泛著翠色。在這滿山滿水的翠色中,爺爺(老船伕)便拾取她這樣一個近身的名字“翠翠”。 “翠翠”其名從色澤上看就帶有一種悽婉的色調,唐元稹詩云:“新篁才解籜,寒色已青蔥。冉冉偏疑粉,蕭蕭漸引風。”新生之竹剛剛抽出新葉便已著上了寒色,猶如翠翠的命運。在這個名字中,沈從文讓這個孤雛與茶峒的自然融為一體,具有了不可分割的血肉聯絡。“翠”象徵著茶峒的生命力,更暗喻著這個山裡女孩生命力的頑強。

這個一出生便無父無母的孤雛,讓時間催促著成長,晃眼間就到了能聽懂茶峒歌聲纏綿處的年紀。當命運的苦難之手再次伸向她:追求她的天保大老意外溺水死亡;心中愛戀的儺送二老賭氣出走,相依為命的祖父也撒手人寰時,她卻堅強地、靜靜地活了下來,撐起了渡船。她就像茶峒的一株翠綠植物,見風就長,即便在冬日裡遭遇到了雨打風霜,照例會生長起來,仍然會一直翠綠下去。也只有擁有如此堅韌生命力的女孩,才能讓這個這個小城故事不會完結,擁有非常彈性的發展空間。讀者可以放肆地想象:翠翠在有生之年能否等到那個“也許明天就回來”的人?如果那個人回來了,之後又會發生怎樣的故事?感謝沈從文先生留給讀者無限的想象、無盡的期盼!

二、儺送

儺送是沈從文濃墨重寫的人,在他的身上寄予了作者對湘西未來的希望。他揹負著湘西的未來,他的離去使得邊城陷入了僵局,使得翠翠的未來無法預知,他的歸來將是邊城的希望,更是翠翠的希望。如果說翠翠是沈從文構建的人性神廟中供奉的女神,儺送就是點亮神廟的火把,他總髮散出太陽光一樣蓬勃的朝氣,他豐富的感情點亮了神廟的每一個角落。

“儺送”是父親不自覺的私心取來之名,意為“儺神送來之子”。這照當地習俗是不能稍加輕視的。因此,老天也似乎不敢輕視他。相貌俊得比女孩子還美麗,還得了個“岳雲”的諢名。也真如天上漂泊不定的一朵雲:一會上川東,一會下青浪灘,最終賭氣下桃源,不知飄向何方。這個由儺神送來的男子,看來也並未得到多少神助。這就使人不懂沈從文到底在玩什麼把戲,怎麼將他筆下的“神來之子”弄得也悲悲慘慘的。其實沈從文在給二老命名時,可謂煞費苦心、暗藏玄機。一個“儺”字,從字形上去分析是單人旁,難字部,這就暗示讀者這是一個終會被苦難送走的人。他的大哥帶著遺憾離開人世,父母又為了一座碾坊逼他娶親,內心種種矛盾積壓於他一人之身,迫使他負氣出走。與其說他是儺神送來之子,不如說他是讓苦難送走的痴情男子。

三、天保

天保是儺送的哥哥,他如同父親一樣在小城中熱心善良,並且做事很有分寸,他不像儺送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的心意,他在許多事情上採用的是傳統的處世方式。所以面對喜愛的翠翠,他選擇直接找人提親,要娶她為妻。

他是家中的老大、長子,卻天生沒有弟弟那麼深得父親的偏愛,從他的取名可知:“天保佑的人事上或不免有齟齬處”。上天對他確實也不怎麼眷顧,雖同弟弟一樣結實如老虎、和氣親人、不矯情、不浮華、不倚勢凌人,卻沒有弟弟那樣的俊模樣,更沒有弟弟那樣竹雀般的好嗓音,情場上更是失意,敗給了自己親弟弟!俗話說“瞎眼狗,天照應”,煩惱之下他出船做買賣,還未賺下一個子兒,號稱水鴨子的他竟被水淹壞了!這種逆向命名手法增強了小說的悲劇色彩,取得了強烈的諷刺效果, “天保,天保,天不保啊”!

四、老船伕

小說中並沒有準確告知讀者他的`姓名,只知道茶峒的人們都叫他老船伕。筆者認為可以用以下等式為他的命名做進一步地闡釋:

老船伕 = 老人 + 船伕

= 活了七十年 + 守了五十年船

= 腰背微駝、白髮滿頭 + 把船來去不知渡了多少回

他是一個良善的中國鄉下人,知道女兒做了糊塗事,不加一個有分量的字眼責備。女兒先他離去,他奇蹟般地將遺孤撫養成人。所有的一切都只因他還有兩個更加響亮的名字:一個是父親,一個是祖父。

天保的死讓他陷入了深深的自責,儺送的離開更讓他覺得後悔,他內疚於讓翠翠錯失幸福,傷心於他的好心沒能得到預期的結果,年邁的他在哀怨的心情中辭世於雷雨夜。作為一個沒有姓名的邊城小卒,卻深深地紮根在了讀者心中。中國人有“此時無聲勝有聲”之說,沈從文這種不命名的藝術處理方式,讓讀者可以更好地從人性的角度去認識這位可親可敬的老船伕。

五、順順

在《邊城》裡作者運用浪漫主義的手法塑造了這樣一個豪爽而有魄力的人物:“這個大方灑脫的人,事業雖十分順手,卻因歡喜交朋結友,慷慨而又能濟人之急,便不能同販油商人一樣大大發作起來。自己既在糧子裡混過日子,明白出門人的甘苦,理解失意人的心情,因此凡因船隻失事破產的船家、過路的退伍兵士、遊學文墨人,到了這地方聞名求助的,莫不盡力幫助。”   身為掌水碼頭的龍頭大哥,他是前清時便在營伍裡混過日子的人,辛亥革命時還在軍中做過什長。他既不像有些什長成了名人偉人,也不像有些什長被殺頭碎屍。他因禍(患有腳瘋痛)得福(回到了家鄉),過上了穩穩的順當日子:買船、倒貨、娶親。一帆風順地有了大小四隻船、一座吊腳樓房、一個妻子、兩個兒子――天保和儺送,當然或多或少還存有一些銀子。大半輩子事業家庭一路上走得順風順水,可以說是“名副其實”了,讀者也很容易體會到沈從文給他命名為“順順”的良苦用心。他不如此順利地走過來,又怎會有了天保、儺送這兩個有情有義的好兒子,又怎會有了這讓我們反覆咀嚼的小城故事。然而,他的晚年卻很不順,眼看就要兒孫滿堂,盡享天倫之樂了,卻在瞬間化為烏有。兩個兒子:死了一個,走了一個。大半輩子順風順水的他,竟時來運走,諸事不順了。這是順順的悲哀,也是沈從文給順順開的一個人生大玩笑。這種命名內蘊上的反諷性,向讀者揭示: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任誰都不可能總那麼順的!

六、楊馬兵

在《邊城》中充當配角的楊馬兵,最終卻成了翠翠的唯一靠山,唯一信託人。這個年近六十的老兵,原本是和翠翠的父親同營當差的馬伕。老船伕去世後,他來幫忙料理喪事。有這樣一個細節也許很多粗心的讀者會忽略:他要把馬託給營里人照料,才能安心地過來陪伴翠翠。我們可以瞭解到他的一生都在侍候軍馬。老了老了還在持續著“戎馬”生涯,他是真真正正的“養馬兵”!

楊馬兵與老船伕是一對老夥伴:經常一起聊天、一起抽旱菸、一起趕集,偶爾還一道喝上幾口濁酒。他不僅是老船伕的朋友,更是知音。老船伕走得那樣匆忙,這種匆忙使其根本沒有向楊馬兵託孤的時間與機會。但是,楊馬兵卻主動地接下了老船伕的擔子,主動地成為了翠翠的守護者。這樣主動的善良,令讀者動容。

縱觀《邊城》全文,我們也找不到有關他的家兒妻小的任何只言片語,只知道他早年為翠翠的母親唱歌卻得不到迴應。由此可以推斷:他愛過翠翠的母親並且他終生未娶。年輕時,他與翠翠的父親同營當差,是翠翠父親的老戰友。此外,他還是翠翠祖父的知心老友。這個邊城裡毫不起眼的老者,與翠翠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這種聯絡,更準確地說是緣分。這樣的緣分,讓痛失親人、愛人的翠翠,不會那麼孤單、無助。

《邊城》的人物命名藝術貴在每一個稱呼都使人物形象生動活潑、栩栩如生,同時兼顧與人物自身命運的緊密聯絡。每個人物的命名都富含了作者的心態、立場、觀點、情趣、願望和理想,使讀者更好地瞭解作者,從而更準確地把握作品!

參考文獻:

[1] 汪曾祺.讀《邊城》[M].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1996.

[2] 沈從文.沈從文作品選集[M].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

[3] 沈從文.水雲――我怎麼創造故事,故事怎麼創造我.沈從文選集散文(第一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

[4] 沈從文.沈從文作品選集[M].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