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

當前位置 /首頁/名著精讀/鄉愁/列表

《鄉愁》的教學案例

《鄉愁》在藝術上呈現出結構上的整飭美和韻律上的音樂美。在均勻、整齊的句式中追求一種活潑、生機勃勃的表現形式,在恰當的意象組合中完美地運用語詞的音韻,使詩歌具有一種音樂般的節奏,迴旋往復,一唱三嘆。以下是yjbys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鄉愁》的教學案例,更多相關資訊請訪問()。

《鄉愁》的教學案例

教學目標:

1、學習現代詩的朗誦基本技巧,學會節奏、重音,較有感情的朗誦。

2、理解本詩的形象化手法所表現的具體含義。

3、體味作者所表達的鄉愁,同化愛家愛鄉愛國的意識。

教學重點:目標1、2

教學難點:目標2

教學用具:錄音機

一、三分鐘演講:成語故事一則,要求:解釋,典故,造句,抽一人評,再由教師點評。

二、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教師用深情的語言引導:鄉愁是文學作品中的一個重要主題。我國唐代偉大的詩人李白的名作《靜夜思》,就是抒寫這一主題的,同學們還記得嗎?請一起背誦: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同學們還能想起另外一些表現鄉愁的詩句嗎?(參考:"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王灣《次北固山下》;"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顥《黃鶴樓》)

其實,現當代待歌中也有很多寫鄉愁的名篇,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

三、作者簡介。

余光中,臺灣當代著名詩人、散文家和詩歌評論家。1928年出生於南京,1950年去臺灣。由於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陸和臺灣長期阻隔,而詩人又經常流浪於海外,遊子思鄉之情,是他的詩歌作品中的重要內容。

四、熟習課文、指導朗誦。

1.請學生自己先默看本詩,熟悉詩歌內容。

2.再請學生小聲試讀,體會詩作的意境和感情,並試著劃分詩的節奏和重音。

(學生指導:體會是隻可意會的,並非要求每個學生做到,有部分達到即可,而且很難檢查,主要是落實節奏和重音的,要求用筆標出。教師下去指導顧問)

3.提問: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昂揚激越還是憂鬱深沉?

採用自由提問式,讓學生無拘束回答,學生應該容易明白。

教師補充:這首詩有如音樂中柔美而略帶哀傷的"回憶曲",是海外遊子深情而優美的戀歌。

4.設問(不用馬上答):朗讀這首詩的時候,在語速和節奏處理上應注意什麼?

先請二人(舉手)試讀(肯定讀的不較好),教師以此為例糾下:

講解:①語速要放緩慢一點;③要多停頓,不直讀長句。

5.配上著名音樂家馬思聰的《思鄉曲》。老師作示範朗讀。詩的節奏和重音劃分如下:

鄉愁

余光中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

鄉愁人/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裡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五、分析、解讀本詩。

1、三個問題:

(1)鄉愁原本是一種非常抽象的情感,而詩要講究形象性,這首詩是怎樣把抽象的鄉愁形象化的?

(2)這四種物件前表修飾、限制的形容詞和數量詞有什麼特點?它們共同突出了這四樣東西的什麼特徵?在詩中有什麼表達效果?

(3)詩中分別表達了怎樣的鄉愁呢?

2、解決方式:由學生獨立思考,然後開展全班性的討論,教師也適時參與其中。

第一題結合前面學習過的〈靜夜〉中有關形象化的手法應該不難理解,學生比較容易找出是用比喻的'方式,把鄉愁投射於"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四個具體可感的物件上,採用了詩歌創作中常用的一種技巧:託物寄情。

第二題前一個問題容易找到,共同的特點教師應給恰當的提示,便表達效果可抽查優生回答,對於中下生可掌握可不掌握。教師再講解。

("一枚""一張""一方""一灣"四個數學量詞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淺淺的"四個形容詞都以一種看似輕描淡寫的方式,把鄉愁濃縮於四個面積小程度輕的物件之上,恰恰反襯出詩人內心深處濃烈的思鄉情感。

第三題應該容易想到,如果不行,教師作一些啟發,提問後再總結。

(小時候母子分離對母親的思念,長大後夫妻分離對妻子的思念;後來母子死別再也無法溝通的思念;現在遊子與大陸分離對故土的思念。這四節詩層層推進,由個人的故鄉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國之思。)

六、朗讀、背誦、體味。

自由朗讀(按要求)並當堂背誦該詩,並同時再次感受作者的這種鄉愁之愁(如何感受是一種靈性,無法指導)

七、作業佈置:

完成〈掌握語文〉P第題。

板書設計:

鄉愁

余光中

小時候--郵票--母子分離

長大後--船票--夫妻分離

後來--墳墓--母子死別

現在--海峽--遊子與大陸分離

逐層推進個人思鄉之情普遍的家國之情

託物寄情

說課:教學設計

文學藝術中有一些常見的主題,譬如愛情、閨怨和本課涉及的鄉愁。適當地跟學生講講這些常識,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學作品。就鄉愁這一主題來說,我國古代和現當代都有很多著名的詩篇。在新課匯入時引用一些,再影印一些作為學生比較閱讀的材料,以此達到以點帶面的效果。加強誦讀,體會詩作的意境和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