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作文

當前位置 /首頁/文化作文/民俗作文/列表

端午的民俗作文

1端午節作文

端午的民俗作文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在端午節那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吃粽子,桌上擺的、街上賣的、人們談的,幾乎都是粽子。

粽子,似乎就是端午節的象徵。

端午節吃粽子,是有來由的,有這樣一個典故——在兩千多年前,楚國有一位著名的愛國詩人屈原,因為楚國滅亡,悲憤不已,他忠貞不屈,含恨跳河自盡。人們怕水裡的魚吃掉屈原的屍體,便將米、肉等美味的食物,用粽葉包起來投入河中,希望魚兒只吃粽子不吃屈原的屍體。屈原跳江那天是五月初五,在中國農曆上屬“端午”之日,為紀念屈原,人們就將這一天定為“端午節”,家家戶戶吃粽子,以紀念屈原的忠君愛國。

端午節吃粽子,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自己動手包粽子,已變成傳統文化新風尚。可別小瞧包粽子,那也是一門技術活。主要分三個步驟:首先,要準備粽葉,將其刮毛、洗淨,堆放整齊備用;其次,要準備粽餡,主要是以米為主,將米用水浸泡半小時,再配些花生綠豆之類的豆類,再配些肉塊或蛋黃,攪拌均勻,調好鹽味即可;最後,才是包粽子,左手託著粽葉,將粽葉按45度角對摺成漏斗狀,右手舀粽餡匯入粽葉捲成的漏斗裡,再將粽葉捲起來包裹住粽餡,完全密封並裹緊,然後用繩子捆緊,粽子就包好了。

粽子要蒸熟了才能吃。蒸粽子是最讓人難熬的,粽子在蒸的時候最香,粽葉的清新味、粽餡的米香豆香環繞著肉香,直鑽你心裡去,讓人心癢癢的,光是聞聞,就令人垂涎三尺!

吃粽子看龍舟賽,是我每年過端午節的最愛。我們一家人,圍坐在一起,邊吃邊看。只聽一聲巨響,一條條龍舟箭似的飛射出去,一個個粽子皮齊刷刷地被剝開,選手全神貫注地盯著前方飛快划船,臺下觀眾聚精會神地看著比賽——1號舟往前衝了,小朋友偷偷吃了一口粽子;2號選手超越了對手,大人們鬆了口氣也停下來吃粽子,接著觀察落後的3號舟,小朋友乘機也吃一塊……舟衝,吃粽;舟停,吃粽;一口一個粽子,就在這驚心動魄的不經意間吃了個精光。

端午節,真有趣。充滿了民族特色,瀰漫著濃郁的水鄉文化,承載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人們緬懷先烈忠貞愛國,代代相傳、繼承發揚,祝福祖國美好人人幸福安康。

2端午節作文

一看到媽媽泡米和桌子上滿是粽葉,我就知道端午節又到了。

小的時候我不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只知道每年家裡就像過年一樣隆重地過端午節。後來也只是知道一點點關於紀念屈原的傳說,至於還有什麼我就一無所知了。

每到端午節,佩戴香囊和系五彩線是必不可少的。大人們要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的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栓好了的五色線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才可丟掉。媽媽告訴我說,據老人們講,這樣可以避免災害,由此可以保安康。

端午食粽子是我們家鄉的主要習俗。剛到五月,家裡就開始浸泡糯米了。媽媽一般都會準備一盆米進行浸泡,同時也把粽葉放在水裡浸透,可能是泡好的糯米會更粘些吧,我記得多年來媽媽就是一直這樣做的。

端午前一天,媽媽就開始動手包粽子了,我偶爾也會搗亂,試著學包起來,可每次卻都以失敗而告終。看來包粽子也並不簡單。

包粽子的時候還可以放一些大棗、葡萄乾、雞肉等摻在糯米里做餡,製作不同口味的'粽子。而我最喜歡吃米里加肉的,吃起來特別的香。

端午節的早晨,媽媽總是在我睡眼朦朧時叫醒我,去遠處的樹林、小河邊洗臉,涼涼的河水沖走了我的睏意,熱鬧的人們來來往往,真的像過年一樣。

回到家,吃著雞蛋和蘸糖的甜粽,心裡美滋滋的。

3端午節作文

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節,大家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你們還記得楚國那位愛國大將屈原嗎?我來說一說他吧!

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訊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著淚划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裡餵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我來講一講賽龍舟的來歷吧!當時楚人因為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臺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臺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

小孩還要掛香囊的。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端午節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端午節的活動可真多呀!

4端午節作文

今天就是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就是相同的。端午節就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呢!

上午,大家家就開始包粽子,準備好餵我肚子裡的“蛔蟲”了。說道端午,大家一定不知道端午節的知識,就讓我這個大博士來告訴你們有關端午節的知識吧!

說起端午,大家還得請出一位詩人讓他來幫大家先開頭說起他吧,可此人到底就是何方神聖?他就就是大名鼎鼎的愛國詩人——屈原呀!屈原就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就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訊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著淚划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裡餵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還就是再來說說端午節賽龍舟的故事吧。當時楚人因為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就是有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就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臺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臺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

怎麼樣這就就是我收集到的端午知識,現在大家對端午節有一定的認識了吧,現在大家就是不就是該為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感到惋惜?如果不就是楚王的一意孤行我想屈原還會給大家帶來許多不朽的詩篇,可就是屈原的縱身跳入洗乾淨了人們的心,他留下來的不僅就是悲壯的詩歌還就是自強不息的精神!我相信偉大的愛國詩人永遠留在人們心中!

TAG標籤:端午 民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