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俗作文

當前位置 /首頁/文化作文/習俗作文/列表

【必備】家鄉的春節習俗作文3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家鄉的春節習俗作文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必備】家鄉的春節習俗作文3篇

家鄉的春節習俗作文 篇1

【第1篇】

一年一度的春節又到了。按照我們這的規矩,春節是從臘月開始的。

臘月初,春節的喜慶氣氛就開始盪漾開了:大街上掛起了五顏六色的彩燈,店鋪裡也掛上了燈籠。

到了臘月中旬,家家都忙活了起來:炸餜子,做饃饃,還要置辦很多年貨:買牛肉,殺雞宰羊,買些瓜子和糖,就像是北京的“雜拌兒”。

臘月末,大家就更忙了:要把家裡裡裡外外地打掃一遍,還要做年菜,整個大街上都是一股酒肉的香味,還得把過年的東西都準備好。

除夕這天,無論在哪,都要回來和家人團聚,一起吃一頓團圓飯。還要在家門上貼福字。和家人一起看“春晚”,小輩要給長輩磕頭,大人們要給孩子壓歲錢。這天晚上還要守歲,只有過了十二點放完炮後,才可以睡覺。

七年級至初五這段時間,家家都要走親訪友,向親戚朋友說些祝福的話,祝願生活能更加美好,一派喜氣洋洋。

正月十五是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元宵節這天,人們都掛上花燈,觀燈,猜燈謎,還要吃元宵。尤其是晚上,五顏六色的花燈發出的那耀眼光芒,令人陶醉其中。

正月十五一過去,年就過完了,一切都又恢復平靜。孩子們去上學,大人們去工作。但是,這段喜慶,團圓的日子還深深地印在人們心中。

【第2篇】

我國的傳統文化有很多,如:對聯、剪紙、圖畫、刺繡等。還有許多獨特的風俗習慣,如:春節、端午後、重陽節……

我最喜歡的是家鄉的春節。我的外婆老家住在浙江仙居,家鄉有好多親人,還有一個年過一百歲的老阿太。所以每年春節我總是跟著外婆到家鄉過年。

在外婆的家鄉過春節最熱鬧了。各家各戶早就忙著準備年貨,做年糕、包棕子、買各種各樣的炒貨、水果等。到了除夕那天,家家戶戶都貼上大紅對聯,殺雞、殺鴨的'老闆忙都忙不過來。在這一天,在外地工作或求學的親人們千里迢迢都要盡力趕回來與家人團聚,一家人高高興興地吃上一頓豐盛的年夜飯。大家有說有笑,談新聞、談工作、談理想,真是開心極了!

年夜飯吃完後,就給小孩分發壓歲錢。除夕之夜,每家每戶燈火通明,這叫“守歲”。大人們看春節聯歡晚會,小孩們玩小鞭泡。轉眼到了12點鐘,整個小縣城響起了震耳欲聾的爆竹聲,新的一年開始了。

大年七年級,男女老少都穿上了最漂亮的新衣服和親人們一起逛公園。公園裡人山人海,節目五花八門,真是熱鬧極了!

我愛家鄉的春節!我愛中國的傳統文化!

家鄉的春節習俗作文 篇2

在廣西,我們的春節習俗,一般以吃年糕、餃子、餈粑、湯圓、荷包蛋、大肉丸、全魚、美酒、福橘、蘋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餚饌為主;並伴有撣揚塵、洗被褥、備年貨、守歲、給壓歲錢、拜年、等眾多活動,極盡天倫之樂。

千百年來,人們使年俗慶祝活動變得異常豐富多彩,每年從農曆臘月二十三日起到大年三十,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在春節前掃塵搞衛生,是廣西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

然後就是家家戶戶準備年貨,節前十天左右,人們就開始忙於採購物品,年貨包括雞鴨魚肉、茶酒油醬、糖餌果品,都要採買充足,還要準備一些過年時走親訪友時贈送的禮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等,都要提前買好。

在節前要在住宅的大門上貼上紅紙黃字的新年寄語——用紅紙寫成的春聯。屋裡張貼色彩鮮豔寓意吉祥的年畫,門前掛大紅燈籠或貼福字及財神、門神像等,福字要倒貼,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氣到了。

春節又叫過年。在過去的傳說中,年是一種為人們帶來壞運氣的想象中的動物。年一來。樹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年如何才能過去呢?需用鞭炮轟,於是有了燃鞭炮的習俗。

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離家在外的孩子在過春節時都要回家歡聚,吃過團圓飯。

過年的前一個夜晚,便是除夕,又叫團圓夜,在這新舊交替的時候,就是春節最熱鬧的時候。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老少少都一起熬年守歲,歡聚酣飲,共同享受這般天倫之樂。

第二天,待第一聲雞啼響起,或是新年鐘聲敲過,街上鞭炮齊鳴,響聲此起彼伏,家家喜氣洋洋,新的一年開始了,男女老少都穿著節日盛裝,先給家族中的長者拜年祝壽,節中還有給兒童壓歲錢,吃團年飯,八年級、三就開始走親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賀祝福,說些祝賀的話語。

節日的熱烈氣氛不僅洋溢在各家各戶,也充滿各地的大街小巷。這期間花燈滿城,遊人滿街,熱鬧非凡,盛況空前。

側耳傾聽,春節邁著輕快的步伐走了,一切又恢復原本的平靜。

家鄉的春節習俗作文 篇3

中國各地都有各自的過節習俗,而我的老家,位於xx省xx市xx縣,這裡的春節與別的地方截然不同。

春節的前幾天,是大人們最忙的時候,忙活這忙活那。但是,我們小孩子最憧憬的時候,是爸爸媽媽買了許多好吃的,而我們卻只能眼巴巴地看著,可望而不可即,於是,便急切地盼望著春節的到來。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賣糖瓜的,又甜又黏,小孩子們最喜歡。

過了二十三,必須大掃除一次,還得備足年貨,可真照應了北京春節童謠: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

終於要正式過年了,什麼是我們一家首要的任務呢?當然是祭灶、掃塵、貼春聯、請門神掛年畫啊!還有,拜年也是啊!每到一家,我都要說上一句吉祥話,如:“新年快樂”、“恭喜發財”……而爸爸媽媽則送上一份拜年時必備的禮品,親戚朋友們則會拿出一個紅包遞給我,這是我最高興的事了,於是心裡盤算著這錢該怎麼用,買些零食?或是文具?買點玩的也不錯,誰知,一回家就被“無情”的媽媽給收了去,我只好無奈地把這些幻想的泡泡給吹滅了。

除夕那天晚上,也是我家最開心的時候。全家人一齊吃完年夜飯,再看春節聯歡晚會。

正月十五元宵節,還有看花燈、吃元宵、放花炮的習俗。

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