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

當前位置 /首頁/現代作家/汪曾祺/列表

現代文《可愛的汪曾祺》閱讀答案

可愛的汪曾祺

現代文《可愛的汪曾祺》閱讀答案

張小牛

我們婁底的文友們相聚,總要聊起汪曾祺。13年前,他和幾位文壇名家一起來到我們這個偏僻小市,給我們留下了生動可愛的印象,我們怎麼都忘不了呵!

其實,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省城的一個青年作者筆會上,我就見過汪老了。那正是我們剛讀過《受戒》、《大淖記事》等小說的時候,於是,汪老成了筆會的話題熱點。因此當筆會組織者宣佈,汪曾祺將從北京趕來給我們上一堂課時,大家頓時歡呼起來。第二天,汪曾祺先生在我們目不轉睛的注視下走上講臺。矮矮的個子,全無稜角的圓頭圓臉,一雙閃爍著智慧又透著淡定的小眼睛,慢悠悠的聲調,一下子就把我們拉進了《受戒》那明淨悠遠的境界裡。他就在明淨悠遠的境界裡跟我們拉家常,說他怎麼寫《受戒》的,怎麼寫《大淖記事》的,說當初他的老師沈從文怎麼叮囑他寫小說的,讓我們在這家常裡一層層揭開知識的硬殼,去努力接近文學的`真理。難怪他的小說能給文壇吹來新鮮得如同清晨一般的風,讓我們的審美視野裡漫溢綿綿韻味,在我們的生命體驗中樹起一道異常美麗的風景呢

10年後,汪曾祺居然到婁底這個小地方來了。在我眼裡,年已七旬的汪老似乎沒有太大變化,那張圓圓的臉依然很純淨地紅潤著,除了圓圓的腦袋上細軟稀疏的頭髮幾乎全白。他是與另外五位名家一起,接受我們婁底地區文聯的邀請來舉辦文學講座的,另五位文壇名家一致推舉他率先開講,他也就不再推辭,照樣和眾多崇拜者拉家常,談自己與文學的緣分,談自己對小說意境、意蘊和語言魅力的理解,讓我們聽得如痴如醉。講座完畢後,評論家胡德培對汪曾祺說,您的小說語言太神奇,拆開詞、句來看,實在平常,可連線成篇卻別具韻味呵。汪老就眨巴著小眼睛,笑。

婁底的許多汪迷都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希望得到汪老的墨寶,他一一給予滿足。有位又愛文章又愛集郵的青年拿來一套小型張,請汪老在那上面簽名,他也照辦了。我都有點不好意思了,就怕汪迷色彩沾了俗,但他仍然只將那雙小眼睛眨巴幾下,微微地笑。

次日,天不亮我們就直奔祝融峰看日出。只遺憾上了峰頂守候至天亮,卻因為突然湧出漫天雲霧,太陽終未得見。文聯一年輕幹部沮喪地說,聽了一回日頭哩。 汪老聞言連連點頭:嗯,有意思,聽日頭,有詩意,也有禪意啊。

我總覺得汪老很有幾分禪意,這感覺從讀《受戒》就開始了。瞭解他曲折坎坷的一生後,我更加覺得,歷經磨難備受擠壓,卻能將生活做一種藝術的變形處理輕輕擱置,而後再用變形的藝術手段把俗世生活予以精彩表現,沒有一種禪境恐怕很難呵。

從祝融峰下來,去著名的聖帝廟參觀,很多遊人都向聖帝磕頭、作揖。我也作揖了,並非因為迷信,乃是將聖帝當做巍巍南嶽的代表,抑或標為心頭某種高度的符號。但我在熙攘人流裡注意到,汪老既不磕頭也不作揖,只是眯著小眼睛久久打量著南嶽聖帝,不知道那圓圓的腦袋裡此刻想著什麼。文聯一位資深攝影師驚詫了,他告訴我,想給汪老拍一張打量聖帝的照片,大霧裡得用閃光燈,奇怪的是閃光裝置有雙保險居然連按三次都不亮,怎麼了呵,莫非聖帝也被眼前這個有著佛相的小老頭鎮住了?

汪老走了幾年了,他卻依然活在我心中。至今,我時不時還能看到,那明淨悠遠的神韻裡,有一種晨光般的禪意。

(選自《光明日報》,有刪改)

對汪曾祺的可愛之處,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看法,請結合文字就其可愛之處的任意一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考查探究能力。解答此題,首先應找出文中有關汪曾祺可愛之處的文字。然後,抓住其中一點,結合現實生活和自己的理解展開分析即可。

答案:示例一:當評論家對汪曾祺的作品進行恭維時,他眨巴著小眼睛笑,這淡定是可愛的;登祝融峰沒看到日出,他不感到遺憾,還感到有收穫,這淡定是可愛的。這種淡定值得我們學習,但是如果對任何事情都淡定,與世無爭,就會喪失奮發向上、挑戰命運的勇氣和激情,特別是在青年時期。因此,對待名利、得失,我們應淡定;對待事業,我們不能一味地淡定。

示例二:汪曾祺給文學青年熱心傳授經驗,對青年的要求,一一滿足,不以長者自居、不因自己是名人而高高在上的品德是可愛可敬的。現實生活中,常有一些人出名後便驕傲自大,目空一切,看不起普通人。這些人永遠無法贏得人們的尊敬,最終將從高處跌下,摔得粉身碎骨。所以,我們應該向汪曾祺學習,不驕不躁,虛懷若谷。

TAG標籤:現代文 汪曾祺 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