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絕句

當前位置 /首頁/語文知識/古詩絕句/列表

賦得古原草送別詩句鑑賞

【詩句】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賦得古原草送別詩句鑑賞

【出處】唐·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意思】 又一次爲友人送行,那萋萋的芳草呀,也意蘊着別離的深情。

【全詩】

《賦得古原草送別》

.[唐].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詩得“題”的意思。

鑑賞

白居易的這首詩因四個方面的原因而聞名。一是爲他青年時期作品。他的《江南送北客,因憑寄徐州兄弟書》是現存白氏作品中最早的一首,該詩題下作者原注:“時年十五。”而這首作於貞元三年(787),時年十六。二是此詩爲應考之作。按科場規定,應試作品限定題目,前加“賦得”二字。這種命題作文,不僅不是作者有感而發,而且體式上的規矩嚴格,不容易產生佳作,應制詩得以傳世的可謂鳳毛麟角,而此詩居然在白居易大量作品中,居於顯要地位,一直爲後世所樂道。三是白居易因此詩而一舉成名,由此步入詩壇。據載,白居易自江南入京,晉謁名士顧況。顧況見他年輕,打趣地說:“米價方貴,居亦弗易。”可是當讀到投獻詩文中的“野火燒不盡”二句,大爲激賞:“道得個語,居即易矣!”併爲之延譽,遂聲名大振(見唐代張固《幽閒鼓吹》與宋代尤袤《全唐詩話》),竟至產生轟動效應。明代蔣一葵《堯山堂外紀》:“(敘白謁顧事如前述)長安冰雪至夏月則價等金璧,白詩名動閭閻,每需冰雪,論筐取之,不復論價,日日如是。”四是此詩原意以古原草寫別情,本無驚人之處,只是按《楚辭·招隱》“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之意加以衍生而已,可是前四句的“詠草”卻不同凡響,無怪乎顧況大爲賞識。後世欣賞這首詩,也可以說大多數人已不着眼於寫別情,而注目於詠草,由詠草獲得哲理性啓示。

詩人原以草爲喻,寫景抒情,構成意境,本無意於說理,可是恰恰道出了哲理。這種“理語”仍是景語或情語。因爲理融於形,如鹽入於水,因而不使人覺得抽象概念,反覺得雋永有味。“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原上草,郊原上的草,覆蓋面很廣。離離,茂盛貌。展現在讀者面前的是綠草如茵的芳甸,也就是“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的景象。詩人由起句的景語一下子探入其內在規律,繼之以“一歲一枯榮”的理語。由“榮”想到其“枯”,並點明“枯”能轉化爲現在的“榮”。一年生植物野草,雖然有榮、枯的變化,可是植根於大地,有着強勁的生命力,雖枯仍會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遞進一層,從不畏外界凌虐的角度,進一步說明野草的旺盛生命力。野火,秋冬草枯時放哨火。原爲古代刀耕火耨時代的習俗。實爲燒掉枯的葉莖,既芟鋤蕪雜,又消滅害蟲卵,且可爲肥料,都是爲了日後草的萌發、生長。這裏將“野火”視爲焚燬草的力量。野火一燒,成燎原之勢,火烈威猛,對於枯草來說,必然是“燒盡”。說“燒不盡”,是“春風吹又生”,因埋於地下的根仍在,從草的.生命方面看,是不得“盡”的。枯、榮,寫草的莖葉變化;盡、生,寫草的體與根關係。草,雖枯仍能榮,雖盡還會生,草生命力的頑強可見。緣草不畏自然界的秋霜冬雪,不怕外力的縱火燃燒,始終能生能榮,且呈“離離”之勢,使人可以聯想到一切有根柢有生命力的事物,總是能戰勝外力,永葆青春的。

這首詩詩人意在以春草萋萋喻別情悽悽,一表草盛以示情深,一表草又生以喻情不絕。可是在流傳過程中,人們往往將詩的前四句提取出來備加讚揚,津津樂道生命不絕、事物無窮的道理。尤其“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更爲人常常摘出引用,以說明論點。從對《賦得古原草送別》這首詩的鑑賞來說,前四句與後四句是渾成一體的,而且前四句是爲後四句服務的,可是從文學鑑賞的複雜性說,也不排斥截取詩的一部分由原意而引申新義的做法,因此這首抒情詩的部分可以視爲哲理性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