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經

當前位置 /首頁/佛學經文/內經/列表

內經對運動的描述

《黃帝內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醫學著作,總結了漢以前的醫學經驗和成果,並彙集成《素問》和《靈樞》。養生防病是《黃帝內經》的重要思想之一,運動養生又是《黃帝內經》養生學的一個分支,書中雖未明言運動養生,但其中記載的散步、導引、按蹺、吐納、冥想等一類運動方法,應為運動養生的先導。我們從《黃帝內經》的宇宙觀、生命觀等基本觀點出發,探討運動養生的思想和方法。

內經對運動的描述

經文;成敗倚伏生乎動,動而不已,則變作矣。帝日;有期乎?岐伯日;不生不化,靜之期也。[素問,六微旨大論]。

註解;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新成代謝過程中,事業的成與敗,人體的生與死,事物的好與壞,,,,,,等;都隱藏著互為因果的關係,成敗的關健在於運動。不斷的運動,就會不停的發生變化,例如;有物生必有物死,生就包含著死的因素。生物的成敗,就是自身運動變化的結果。自然變化也是這樣,譬如春溫夏熱,秋涼冬寒,總是互為因果,不斷地運動,變化著。有其因,必有其果也。注;1]成敗;指事物新陳代謝過程中,新的不斷生長[成],汩的不斷滅亡[敗]。2]倚;是相因之意。3]伏;是隱藏之意。4]動;即運動。

黃帝問:運動有無停止的時間呢?

岐伯說:事物在沒有發生顯著變化的時候,就是靜止的時候。

馬蒔注云:生化以動為期,以不生化為靜,事物有不斷運動,絕對的靜止是沒有的。所謂靜,只是與動相比較而言的相對靜止。

自從會得環中意,胸中閒氣一點無。——邵雍

一、營與衛——一對特殊關係,兩個重要的系統;

1、營的本義:

一般我們會想當然的認為,營是營養的意思。實際上是這樣嗎?我們來看一下,關於那些與《內經》時代最接近的文獻中營的解釋。

(1)四周圍築的土牆。

(《訂正六書通》):形聲。從宮,熒( yíng)省聲。宮,房子,與居住有關。本義:四周壘土而居。

“營,幣居也”——《說文》。段玉裁注:“幣居,謂圍繞而居。” 桂馥義證:“營謂周垣。”如,“冬則居營窟”——《禮記·禮運》。按,四圍擁土也。

(2)度量:營,度也。——《廣雅》;圜測九重,孰營度之?——《楚辭·天問》

(3)迷惑的意思。《淮南子.本經》:“目不營於色;”《漢書.劉向傳》“所以營或耳目。”

所以,營的意思裡,更加側重於一是,一個環狀的圍牆般的結構,(一種有形的實體結構——脈),或者可以引申為擁固的意思,這正和營氣擁固著精血而行相一致,另一個是有度量的術數含義在其中。“營”名稱是與所行的“脈”和五十營的度量週期是很有關係的。

那麼和營養有關係的是哪個詞?是榮。

榮:

(1)梧桐木。 。形聲。從木,熒省聲。本義:梧桐。又金文字形,象兩支如火把相互照耀的花朵或穗頭形。

有時候還寫成這樣: 。“榮,桐木也”。——《說文》,“榮,桐木。”——《爾雅》。注:“即梧桐。”

(2)花的通稱。“木謂之華,草謂之榮,不榮而實者謂之秀,榮而不實者謂之英。——《爾雅》”。

(3)引申為繁榮:“室宮榮與”。——《荀子·大略》。注:“盛也。”

(4)引申為迷惑。在金文中營和榮是同一個字。由於字形的原因,“榮”常常與“營”通用。“以榮其意而亂其政”。——《韓非子·內儲說下》,這裡的榮就有迷惑的意思,所以《淮南子》中營用於迷惑,是從榮這裡來的。

榮有繁茂的意思。引申為營養,是可以的。

總之,營首先具有環的結構,依託的是脈(經髓);

其次,它用擁護營血的功能。

並按一定的執行規律(度),輸送到全身去,從而實現營養的功能,並使身體得到生長,繁盛。

2、衛的本義:

就是防護的意思。

(甲骨文)就是在大道上站崗保衛的意思。

我們再來看金文的一個寫法, ,四個腳丫圍在一個方塊的周圍。

3、營衛生會

在《內經》的設計中,營和衛構成了一對特殊的關係,同時也分別是兩個重要的系統:

(1)一者在內為養,一者在外為衛。從而實現了聯絡臟腑與體表,溝通臟腑之間,和充身、榮膚、溫煦、灌溉的功能。

(2)營與衛一為扶助虛弱的根本,一為驅除病邪的力量;所以補虛當考慮營,而攻邪則著眼於衛;

(3)僅僅如此簡單嗎?

顯然不是,營與衛之間有著異常微妙的關係,首先他們有著共同的來源,谷與氣。其次,他們互動影響,如同陰與陽。第三,他們相互雜處,互為影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諧共處,則亭亭淳淳,永享安康,不能和諧,則變生內亂,禍起蕭牆。

要弄清楚這個問題,就不得不深入的去看一下,營和衛各自起自何處,即所謂“生”;又是如何相合的,即所謂“會”。

“會,合也”。——東漢·許慎《說文》。

(甲骨文),就是器物的蓋子。象蓋子蓋在器物上一樣,相合在一起。

這就是營衛生會。在講述營衛的問題時,我們必須藉助花開兩朵各表一枝的方式,分別去說,但在最終,又必須懂得“兵合一處,將打一家”的道理,綜合了來思考,再不能硬是分了開來。

所以我們慣常說的,都是調和營衛,總是很少營啊衛的去琢磨,離開了營,其實就無所謂衛,沒了衛,也就弄不清楚營。無論是在生理還是在病理的角度,我們都必須記住,“雜之毫毛,渾束為一”,(《靈樞.外揣》)不僅是《內經》敘事之要法,同樣也是醫道之真諦。

“非道,何可小大深淺,雜合而為一乎?”(《靈樞.外揣》)

二、營衛的'終始;

《靈樞.營衛生會》:

對文字的分析:

1、《營衛生會》是所謂岐伯的觀點。(讀《內經》要關注論述者是誰。此為一法)

2、《營衛生會》主要談了兩個問題,完全可以相互分開,各自成文。

為什麼?

理由有三:

(1)上下文意。上文是“黃帝問於岐伯曰:‘人焉受氣?陰陽焉會?何氣為營?何氣為衛?營安從生?衛於焉會?老壯不同,陰陽異位,願聞其會。’”下文是“黃帝曰:‘願聞營衛之所行,皆何道從來?’”,下文重點講的是三焦。(讀《內經》要關注提問的人和他的問題。)

(2)皇甫謐也認為是兩篇,所以在《鍼灸甲乙經》中本篇名為《營衛三焦》,雖然放在一起,但名稱很明確的是兩個內容。(讀《內經》要關注三個版本,皇甫謐本《甲乙經》、楊上善本《太素》、王冰本《素問》)

TAG標籤:內經 運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