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詩

當前位置 /首頁/名著精讀/木蘭詩/列表

木蘭詩說課稿(精選5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木蘭詩說課稿(精選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木蘭詩說課稿(精選5篇)

木蘭詩說課稿1

一、說教材

《木蘭詩》是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古詩,學生在七年級年級上冊已接觸過古詩詞,對古詩詞的格式、語感和朗讀方法有一定的認識。《木蘭詩》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一詐長篇敘事民歌,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沙場,凱旋迴朝,建功受封,辭官還家的故事,充滿傳奇色彩。本詩為民歌,結構分明,語言樸素,感情濃郁,適於吟誦,有利於培養學生對古詩文的語感。

二、說教學目標

為了能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我們要引導學生對古詩文形成一定的興趣和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據此,本文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與技能

掌握本文的生字詞,並理解有古今意義的字詞。 理解課文,並在此基礎上熟背課文。 品味文中修辭手法的妙用。

2、過程與方法

通過理解課文、熟讀課文到背誦課文,再到賞析課文,達到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

3、情感與價值觀

瞭解勞動人民的艱辛,感受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

學習花木蘭的深明大義和愛國精神。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 掌握生字詞,透徹的理解課文。 瞭解勞動人民的艱辛,學習花木蘭深明大義和愛國精神。

2、難點了解本詩的一些句式,並理解掌握互文,排比等修辭手法,並提醒學生在翻譯時要注意體現。

四、說教法學法

1教法

①誦讀法:古詩教學應著重體現朗讀,注意語氣、語調、節拍,力求聲情並茂,體現詩歌的聲韻美,在反覆的誦讀中,深入體會詩中蘊含的思想感情,理解主人公的美好情操。

②複述法:教師提示學生複述時要掌握詩中敘事的各個環節,而且要注意抓重點,做到詳略得當,引導學生清晰、流暢、有條理地表達。

③鑑賞法:在教師的引導下,集中鑑賞本文繁簡相宜、形象豐滿的寫作特色。

④討論探究法:培養學生利用各種渠道解決問題的能力。

⑤競賽法:針對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開展競賽法,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學法

這篇是詩歌,語言生動,句式,教學大綱要求此文要背誦,而且還要求學習它的藝術特點,並運用到寫作中,於是我在上此課時要求學生用以下方法學習。

1、朗讀法:教會學生朗讀,要求、流暢、傳神、齊讀要,這是一種短時間內同時調動眼、口、耳、腦共同活動的閱讀,有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和語言能力,並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歸納法:學生可按段或層次來納課文的主要內容,然後按納的文字來串通課文並朗讀課文,這種方法能使學生背誦課文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練習法:這種方法最實用於寫作,我們教材中所選的都有其獨特的寫作方法,當我們分析了課文的寫作特點後,可以讓學生拓展思維,培養想象力,語言運用能力。

五、教學過程

第一、檢查預習情況,讓學生掌握生字詞和基本知識。採取學生自學、互學的方法,老師加以指導,讓學生掌握生字詞,知道什麼是樂府民歌以及故事背景等知識。

第二、匯入新課,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說說對花木蘭的理解,引起學生更進一步瞭解花木蘭的興趣,並以此匯入新課。

第三、整體理解,把我文意。翻譯課文,讓學生理解文意,並把握故事情節。

第四、分析人物,理解主旨。瞭解花木蘭賢惠、堅強、勇敢的性格特徵,學習她愛國、愛家人的偉大精神,達到提高學生的思想情操。

第五、師生互動,品味賞析。教師指導學生找出課文寫得好的地方,讓學生先淺談見解,教師加以總結,賞析課文語言美,理解修辭方法的妙用,如互文修辭手法。

第六、延伸知識,深化主題。讓學生找出花木蘭還有哪些和另外的一些愛國英雄,深化愛國這個主題。

第七、加以總結,佈置作業。總結知識點和主旨,佈置兩題作業:

1、寫一個100字左右對花木蘭的評價。

2、背誦課文,找出寫得好的句子。

六、說板書設計

木蘭紡織 →木蘭從軍 →木蘭征戰 →木蘭辭官 →木蘭還鄉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木蘭詩說課稿2

一、 說教材

《木蘭詩》是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古詩,學生在七年級年級上冊已接觸過古詩詞,對古詩詞的格式、語感和朗讀方法有一定的認識。《木蘭詩》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一詐長篇敘事民歌,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沙場,凱旋迴朝,建功受封,辭官還家的故事,充滿傳奇色彩。

本詩為民歌,結構分明,語言樸素,感情濃郁,適於吟誦,有利於培養學生對古詩文的語感。

二、 說教學目標的確定

1. 依據

新課標主張中學語文教學應致力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語感,發展學生的思維和創新精神,促進學生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國中古詩文的教學,則以培養學生的興趣與語感為主體並適當積累一定的文言文詞句知識,使學生對中國古文學有所瞭解,我個人理解,就是要使學生對古詩文要“想讀”、“會讀”、“熟讀”、“解讀”。至於本課,語文通俗,所以計劃以“熟讀”、“背誦”為重點。

2. 學生分析

新課改提倡以學生為學的主體,課堂上主張“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因此,對學生現狀的分析必不可少。《木蘭詩》面對的學習群體是一群13歲左右的少男少女,他們成長在豐衣足食的20世紀90年代,受經歷和知識水平所限,對本詩中作者要表達的深層理解必然有一定的難度,而且學生群體中按學習能力,感悟能力區分又有幾個不同層次,所以教師必須靈活設定教學過程,精心安排問題,做到兼顧全體......“

優等生吃好,中等生吃飽,次等生吃了”。比如簡單的問題,由全體學生同步完成;稍難的,學生間討論,教師點撥;難點,則在教師的啟發下進行探討。另一方面,教師也要回應學生當堂提出的各種問題,就此展開新討論,或安排課後的活動。

3. 確定教學目標

通過教學,教師引導學生掌握以下內容:

知識目標:

1、文言知識,初步瞭解一些文言句式。

2、初步瞭解民歌的特點和常用的修辭手法。

3、感受花木蘭的女兒情,英雄氣,瞭解她的智慧,膽略和才能。

4、背誦全詩。

能力目標:

1、從整體上把握詩歌的內容,準確、完整地複述課文,提高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學習本文敘事詳略得當的寫法,體會其效果。

3、培養學生獨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學重點:

1、背誦古詩。

2、研讀刻畫木蘭定人物形象的重點段落,理解繁簡相宜的寫作妙處。

教學難點:

瞭解本詩的一些句式,並理解掌握互文,排比等修辭手法,並提醒學生在翻譯時要注意體現。

三、 說教學方法和手段

1. 學法指導依據“三有利”原則。

①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積極思維。

②有利於充分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學習方法,以利於學生終身可持發展。

③有利於挖掘學生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具體操作模式:自主探究、小組合作。

2. 教法

①誦讀法:古詩教學應著重體現朗讀,注意語氣、語調、節拍,力求聲情並茂,體現詩歌的聲韻美,在反覆的誦讀中,深入體會詩中蘊含的思想感情,理解主人公的美好情操。

②複述法:教師提示學生複述時要掌握詩中敘事的各個環節,而且要注意抓重點,做到詳略得當,引導學生清晰、流暢、有條理地表達。

③鑑賞法:在教師的引導下,集中鑑賞本文繁簡相宜、形象豐滿的寫作特色。

④討論探究法:培養學生利用各種渠道解決問題的能力。

⑤競賽法:針對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開展競賽法,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 教學手段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結合多媒體電教裝置輔助教學。

四、 說教學過程

本課分兩課時進行。

第一課時教學要點:瞭解北朝樂府民歌;朗讀詩歌,感受詩歌的聲韻美;疏通文意,整體把握詩歌;複述詩歌的故事情節,理清情節發展脈絡,強化背誦。

第一環節:匯入

教師給學生唱《紅色娘子軍》主題歌,讓學生結識巾幗英雄——花木蘭。

第二環節:作品及背景介紹

將課前準備的文字資料分發給學生,通過學生自己蒐集來的材料,簡介背景,激發興趣。

第三環節:朗讀詩歌,感受詩歌的聲韻美。

首先播放課文朗讀帶,學生聽讀,要求聽準字音,初步感知詩意。(投影顯示多音字、通假字、形近字及本課新字詞。)然後教師範讀,學生聽讀,要求注意體會朗讀的語調、語速、節奏等,尤其注意朗讀節拍的把握。接著讓學生自己練讀詩歌,力求體現詩歌的聲韻美。

第四環節:默讀詩歌,結合註釋,藉助工具書,翻譯文句,理解詩意。

首先讓學生自讀詩歌,藉助註釋、工具書,試譯全詩。然後把全班分為6個學習小組,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學生互動合作,討論交流,理解詞句,講解詩意。如果有小組無法解決的問題,可以提出來,全班共同商討解決。再將全班分為A、B兩組,展開課堂文言知識競賽,每道測試的單號為A組必答題,雙號為B組必答題。底分為100分,錯一小題扣5分,分別納入小組計分,小組競賽完畢,教師針對學生回答,酌情點撥。

第五環節:複述詩歌,整體把握故事情節,強化背誦

先選幾位同學複述本詩的故事情節,其餘同學評點,教師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總結,畫出思路圖。然後依據;思路圖,背誦思路強化背誦。然後再設計形式多樣的練習,指導背誦。(如:教師背上半句,學生背下半句、男女同學競賽或組與組之間競賽)。最後全體學生集體背誦。

第六環節:佈置作業

讓學生課後蒐集花木蘭的相關資料,將《木蘭詩》改寫成劇本。目的是讓學生強化背誦,通過自編自演,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迎接校園文化藝術節。

第二課時教學要點:檢查背誦,研討賞析,對詩歌進行美點追蹤,合作探究,就最想解決而自己又沒有能力解決的問題展開討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探求求知的能力。

第一環節:檢查背誦

通過個體抽查、滾動式背誦、集體背誦的方式檢查。

第二環節:研討賞析

先請同學用一句話評價《木蘭詩》。任選一個方面,說說它帶給讀者的美感,教師歸納學生的評價,組織學生一起走進《木蘭詩》世界,盡情領略作品展示的奇異美,總結出這篇文章主要是故事的傳奇美,不朽的形象美,凝練生動的語言美,壯美的愛國情,繁簡相宜、詳略得當。

第三環節:合作研討,探究思考

先要求學生提出自己最想解答的問題,然後教師歸納學生所提出的問題,板示,並交給全班討論解決。學生有可能提到:為什麼“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木蘭到底姓什麼呢?”“木蘭的姐姐為什麼不去從軍?”等問題。有些問題可留給學生課後去自己查詢,有些可當堂解決。

第四環節:說話訓練

要求學生以“我心目中的花木蘭”為題說一段話,談談自己對花木蘭的認識和思考。

第五環節:小結

結合對本詩的理解,在背誦中結束本詩的學習。

第六環節:佈置作業

1、把“我心目中的花木蘭”整理成文,收集在自己的成長記錄袋中。

2、畫出我心目中的花木蘭。

五、說板書設計:

第一課時,我將板書設計成這樣,主要是理清課文思路,讓學生根據這個簡單的示意圖把課文的故事情節複述下來,強化背誦。

代父從軍

征戰沙場建功受賞辭官還家

第二課時主要通過研討賞析,對詩歌進行美點追蹤,所以把文章的美點提練出來讓學生一目瞭然。

木蘭詩說課稿3

一、教材簡析

《木蘭詩》是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首古詩,這一單元以祖國為主題,《木蘭詩》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一首長篇敘事民歌,記敘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的故事,塑造了一個勤勞善良又堅毅勇敢的人物形象。本詩為樂府民歌,具有濃郁的民歌特色。是國中語文課本中優秀的篇章。

二、教學目標

1. 單元目標:反覆朗讀,整天感知課文的思想內容,培養崇高的愛國主義情操,揣摩精彩段落和關鍵詞句,學習語言運用的技巧。

2. 圍繞階段目標和單元目標,本節課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 誦讀古詩,感受花木蘭的兒女情,英雄氣。

2) 初步瞭解民歌的特點,疏通文意。

三、教學重點:誦讀古詩。

教學難點:研讀刻畫木蘭這一人物形象的重點段落。

四、教學方法

①誦讀法。

②討論探究法。

五、教學過程:

課前三分鐘:蛇形背誦課外古詩(每人一句)。課前三分鐘是總校一直以來傳統保留的課堂必需品,學生或背誦古詩,或講述一個哲理性小故事,蛇形背誦和默寫課外古詩,有助於加強學生的學習自覺性,紮實性。

第一環節:匯入

豫劇 常香玉的《誰說女子不如男》匯入,激發學生興趣,把學生注意力拉回課堂。師藉助多媒體簡單介紹《木蘭詩》,文章選自何處,樂府雙壁具體指哪兩部作品。

第二環節:詩歌誦讀,整體感知

首先學生自讀課文,只需把課文讀通讀順。接著多媒體範讀課文(配樂朗誦),學生注意字音,標註節奏。然後組內賽讀,選出一名最好的參加全班比賽,評出優勝組。最後組間連讀(每組一句,最後一段齊讀)。

班級從升入七年級以來就開始實行小組學習,全班共分為9組,每組有自己的名字及口號,並設有組長,副組長。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授課過程中我時刻體現組內合作,組間競爭。這一環節的設計從個人到小組再到班級,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課堂參與性,每一個學生都是課堂的主人,我儘量讓每個孩子動起手做,動起嘴說。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這一環節,我設計了自讀、範讀、組讀、賽讀、連讀、齊讀六種讀書方式,應該能喚起學生讀書的熱情!

第三環節:疏通文意,理清情節

在課前充分預習的前提下,小組內互相幫助疏通文意,不能解決的舉手,然後班級共同解決。

文章較長,又加之文言詩歌生澀難懂,學生很有可能剛讀起來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完全搞不清楚詩意,因此上述環節必須在學生充分預習的前提下完成,否則課堂將不能完成教學任務。學生在自讀自譯過程中,由於學習水平、能力差異,會出現一些疑難問題。這一過程,能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通過組內幫助,釋疑訂正補救提高。部分互文句子,教師需點出翻譯的要領。在這一環節理清每一自然段大概意思,有助於學生背誦。(板書)

第四環節:探究人物形象

小組內以“我覺得木蘭是_____女子,我從課文_____感受到。(板書)

此環節學生需要在文字中找尋木蘭是一個怎樣的女子。通過對文字的深入解讀,學生可以從某句話,某個字感受到木蘭的人物形象。一千個讀者會有一千個哈姆萊特,學生對木蘭人物形象的分析定會有很多不同的見解,但師應總結出文章在刻畫兒女之情時筆墨多,描繪英雄之氣時著墨少,突出木蘭女性的特點,豐富她的英雄性格,使之真實感人,這就是詳略得當的寫作妙處。

第五環節:

課堂小結及佈置作業。

木蘭詩說課稿4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10課《木蘭詩》,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重難點、說教學過程和說教學板書設計這幾個方面完成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木蘭詩》是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古詩,學生在七年級年級上冊已接觸過古詩詞,對古詩詞的格式、語感和朗讀方法有一定的認識。《木蘭詩》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的長篇敘事民歌,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沙場,凱旋迴朝,建功受封,辭官還家的故事,充滿傳奇色彩。本詩為民歌,結構分明,語言樸素,感情濃郁,適於吟誦,有利於培養學生對古詩文的語感。

二、說教學目標

為了能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我們要引導學生對古詩文形成一定的興趣和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據此,本文的教學目標為:

學習目標:瞭解“樂府”的有關知識,瞭解北朝民歌和木蘭詩產生的背景;學習生字詞;朗讀課文,熟讀全詩並說說課文主要內容。

學習方法:在誦讀中體會木蘭的光輝形象。

情感目標:體會花木蘭替父母分憂,愛家愛國的責任感。 學習重難點:熟讀全詩,並說說課文主要內容。

三、說教法學法

1、教法

①誦讀法:古詩教學應著重體現朗讀,注意語氣、語調、節拍,力求聲情並茂,體現詩歌的聲韻美,在反覆的誦讀中,深入體會詩中蘊含的思想感情,理解主人公的美好情操。所以我採用自由朗讀、兩人小組朗讀、四人小組朗讀、展示朗讀、指導節奏朗讀、聽錄音朗讀、全班齊讀等多種形式朗讀,以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

②複述法:教師提示學生複述時要掌握詩中敘事的各個環節,而且要注意抓重點,做到詳略得當,引導學生清晰、流暢、有條理地表達課文主要內容。

③鑑賞法:在教師的引導下,集中鑑賞本文詩歌朗讀的特色。

④討論探究法:培養學生利用二人小組討論、四人小組討論,培養合作意識和各種渠道解決問題的能力。

⑤競賽法:針對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開展競賽法,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學法

這篇文章是詩歌,語言生動,句式,教學大綱要求此文要背誦,而且還要求學習它的藝術特點,並運用到寫作中,於是我在上此課時要求學生用以下方法學習。

(1)、朗讀法:教會學生朗讀,要求、流暢、傳神、齊讀要,這是一種短時間內同時調動眼、口、耳、腦共同活動的閱讀,有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和語言能力,並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歸納法:學生可按段或層次來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然後按歸納的文字來串通課文並朗讀課文,這種方法能使學生背誦課文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練習法:這種方法最實用於寫作,我們教材中所選的文章都有其獨特的寫作方法,當我們讀了課文後,瞭解了這首詩塑造了木蘭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所以我設計:假設前不久,花木蘭當選為“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央視欄目組特邀你為木蘭寫一段頒獎詞。課後請你日記本上動手寫一寫,力爭妙筆生花。可以讓學生拓展思維,培養想象力,語言運用能力。

四、教學過程

1、通過“說說你心中的巾幗英雄”匯入新課,激發學習興趣,引起學生更進一步瞭解花木蘭的興趣。

2、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通過自由朗讀課文、兩人小組朗讀、四人小組內讀、展示朗讀、課件出示“朗讀節奏”,指導朗讀節奏、輕鬆聽一聽:聽錄音朗讀課文、全班齊讀課文等多種形式讀,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

3、自主預習,根據“知識連結”,設計了“搶答題”,加深對“樂府”的瞭解和識記。還設計對重難點字詞的注音,書寫,以便熟讀成誦、理解課文打基礎。通過自由做、同桌互檢、四人小組展示等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細心觀察的能力。

4、通過四人小組仔細讀課文,討論並全班展示交流課文主要內容,把握全文主要內容,為第二課時分析花木蘭做鋪墊。

5、勇敢試一試:四人一小組,邊讀邊說說課文大意,藉助工具書和課下注釋,弄懂字詞句的含義。哪兒有疑問,做上標記。為第二課時分析課文內容做準備。

6、拓展延伸:讀了《木蘭詩》後,概括詩歌情節,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進一步突破重難點。

7、達標檢測,總結和鞏固本節課所學知識,強化訓練,提高運用能力。

8、作業:通過為木蘭寫一段頒獎詞,鍛鍊學生動手寫作和概括運用能力;背誦課文是對熟讀成誦的檢測,對識記程度的檢測。

9、板書設計:

木蘭詩

代父從軍

木蘭(女扮男妝) 征戰沙場

建功受封

辭官還鄉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領導、老師!

木蘭詩說課稿5

一、說教材

《木蘭詩》是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首古詩,這一單元以祖國為主題,選編了五篇不同體裁的文學作品,從各個角度表現不同時代、不同國家的人民熱愛祖國、發憤圖強的美好情操。

《木蘭詩》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一首長篇敘事民歌,記敘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沙場,凱旋迴朝,建功受賞,辭官還家的故事,塑造了一個勤勞善良又堅毅勇敢,淳厚質樸又機敏活潑,熱愛親人又報效國家,不慕厚祿而熱愛和平生活的人物形象。

本詩為樂府民歌,具有濃郁的民歌特色。結構分明,語言樸素,感情濃郁,是國中語文課本中優秀的篇章,是我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極好典型。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在以前的語文學習中,學過一些文言詩詞,但畢竟很少,對《木蘭詩》中一些特殊的字詞、詩句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再加上生活在和平安泰的年代,而且生活經歷短暫,所以對《木蘭詩》的思想內涵的感悟也存在困難。所以教師必須靈活設計教學過程,精心指導學習內容,力求做到凸顯個性,兼顧全。

三、教學目標

1、依據

新課標主張中學語文教學應致力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發展學生的思維和創新精神,促進學生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國中古詩文的教學,則以培養學生的興趣與語感為主體並適當積累一定的文言詞句知識。通過誦讀、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

2、確定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識記文中的字詞。

2、瞭解《樂府詩集》、《木蘭詩》的文學常識。

3、學習“互文”等修辭手法。

4、背誦詩歌。

能力目標:

1、從整體上把握詩歌的內容,準確、完整地複述課文,提高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學習本文敘事詳略得當的寫法,體會其表達效果。

3、培養學生獨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標

1、感受花木蘭的女兒情,英雄氣,瞭解她的智慧,膽略和才能。

2、從木蘭的形象中感悟學習熱愛祖國、孝敬父母的美德。

教學重點:

1、誦讀、背誦古詩。

2、研讀刻畫木蘭這一人物形象的重點段落,理解繁簡相宜的寫作妙處。

教學難點:

理解掌握互文,排比等修辭手法在文中的表達效果。

四、教學方法和手段

1、教法與學法

依據“三有利”原則,主要採用:

①誦讀法。

②複述法。

③鑑賞法。

④討論探究法。

⑤競賽法等方法學習課文。

2、教學手段

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結合多媒體電教裝置輔助教學。

五、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匯入。

由豫劇《花木蘭》選段,讓學生展示課前收集的有關花木蘭的圖片、資料,談一下對木蘭這一人物及其故事的瞭解。然後匯入新課。

第二環節:朗讀詩歌,感受音韻美。

首先師示範朗讀,要求聽準字音,讀完之後糾正字音。初步感知詩意。(投影顯示易讀錯字)機杼可汗燕山鞍韉鳴濺濺撲朔迷離金柝

接著,讓學生齊讀詩歌。這一環節主要通過朗讀課文體會詩歌節奏明快的語言特點,並初步感悟花木蘭的英雄氣概。

教師點名朗讀或學生自薦,要求其餘學生注意體會朗讀的語氣、語調、語速、節奏。比如用較慢的語速讀出開篇的憂愁,歡快的節奏讀出歸家喜悅。

第三環節:掃清障礙,理解詩意。

學生小組合作,疏通文意。教師帶領學生掌握幾個重點詞的解釋,培養學生自學簡易文言文的能力。需要砸實的重點語句: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第四環節:複述詩歌,整體情節。

新課標要求“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這首詩情節具有傳奇性,用“講故事”的方式再現,比較符合七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

先小組內講講,讓學生有點準備時間,再小組推薦選同學複述本詩的故事情節。其餘同學或補充或評點。這個過程的最低要求是流暢、完整;我們期待學生在這一過程中能放飛想象力,加上合理的想象。

第五環節:合作探究,賞析形象。

請同學用一句話“我從——中看出木蘭是一個﹍﹍的人”來概括木蘭的形象,並且要求學生從課文中找依據。這一環節採用集體討論的方法,然後舉手發言。這樣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而要求學生從課文中找依據,主要是培養學生深入文字、感悟文字的能力和習慣。

學生可能分析木蘭的形象:勤勞、智慧、勇敢、堅強、不貪圖利祿、愛國愛家等。用學生分析的詞語生成板書。例:

木蘭

勤勞

善良

勇敢

淡泊名利

熱愛生活

可以在學生說不出的時候給個示例導一下,不在一開始就示範。學生回答程度好的話,不必提。

示例:我從“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中看出木蘭是一個勇敢、孝順的人,她不怕戰場上的凶險環境,這也是她愛國精神的體現。她也很體貼父親,否則不會承擔父親的責任。

賞析之後請學生試讀。比如示例就應讀得果敢堅決,體現出木蘭的勇敢。

總之這一環節,引導學生討論、賞析、品讀結合,在讀中深入理解人物形象,有效解決教學重點。

第六環節:佈置作業,

1、以木蘭的口吻給父母寫家書

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寫作能力,感受文字後木蘭細膩的女兒情感。

2、默寫《木蘭詩》

總之,我認為在教學中應充分考慮學情,採取誦讀、討論、品析、寫作等多種方法引導學生走入文字,走入木蘭的內心世界,培養學生的概括、想象、賞析、寫作等多種能力。

TAG標籤:說課稿 精選 木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