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

當前位置 /首頁/唐代詩人/元稹/列表

元稹《琵琶亭》

引導語:琵琶亭,位於江西省九江市長江大橋東側,面臨長江,背倚琵琶湖。建於唐代元年,已有1200年曆史,關於琵琶亭,歷史上有很多詩人為此做過詩,下面我們來看一看吧!

元稹《琵琶亭》

元稹《琵琶亭》

夜泊潯陽宿酒樓,琵琶亭畔荻花秋。

雲沉星沒事已往,月白風清江自流。

作者簡介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別字威明,漢族,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白居易至交。

祖無擇《琵琶亭》

晚泊湓江半客舟,琵琶亭下動閒愁。

霓裳綠腰杳何許,楓葉荻花空自秋。

賈傅有才悲鵩鳥,楚騷終古怨靈脩。

莫言司馬青衫溼,今日行人亦涕流。

註釋譯文

①湓(pén):今中國江西省龍開河的古稱。亦指水等向上湧。

②鵩(fú)鳥:貓頭鷹一類的`鳥。舊傳為不祥之鳥。比喻奸佞。

作者簡介

祖無擇,字擇之,初名煥鬥,河南上蔡人。北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戊寅科呂溱榜進士第三人。[2]

 張維亭《琵琶亭》

楓葉荻花何處尋?

江州城外柳陰陰。

開元法曲無人記,

一曲琵琶說到今。

作者簡介

張維亭,清人,生卒不詳。

琵琶亭簡述

琵琶亭始建於唐代,原在九江城西長江之濱,即白居易送客之處。但歷代屢經興廢,多次移址。清代乾隆年間(1736~1795 年)重建,這次重修是由著名制瓷大師,歷任淮關、九江關、奧海關監督,兼督陶使瀋陽唐英主持,清代《冷廬雜識》載:“乾隆癸亥(1743)觀察瀋陽唐公英重修,增建高樓,題額曰‘江天遺韻’。壁刊白傅遺像,是南薰殿本。(後,嘉慶中歙人方體有摹)。

登樓四望:前臨大江,後對廬山。左則古寺千重,右則人煙萬井。樓下回廊旋燒,境極幽曠。遊人題詠甚多,觀察有句雲:‘今古商船多少婦,更誰重此聽琵琶?’殊寓感慨。”至咸豐年間(1851~1861年)又遭兵毀。1988年3月新琵琶亭建今址。琵琶亭佔地面積3300多平方米,坐北朝南。

整個庭院採取中軸線對稱佈局,分主亭、左碑廊、右碑廊三部分,主建築琵琶亭座落在臨界江七米高的花崗岩石基上,亭高20米,雙層重簷,懸掛著劉海粟大師題寫的 “琵琶亭”金字大匾額,亭臺氣勢磅礴,熠熠生輝。亭前大門照壁上有毛澤東墨跡《琵琶行》巨幅貼金大理石碑刻,上刻《琵琶行》長詩,全文共616字。

亭院正中,矗立著漢白玉白居易塑像。亭院兩旁建有碑廊,鑲嵌著歷代詩人題詠 琵琶亭詩賦共56塊碑刻。

白居易的《琵琶行》和《長恨歌》,是各有獨創性的名作,成千古絕唱。有道是“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

此後,一直傳誦於國內外,顯示了強大的藝術生命力。我們能有機會遊覽琵琶亭,體味詩人所寫的意境,並從中得到有益的啟發,亦為人生快事。

TAG標籤:琵琶 元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