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

當前位置 /首頁/文學體裁/古籍/列表

高適《塞上聽吹笛》原文及賞析

塞上聽吹笛

雪淨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

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

賞析:

高適是作為邊塞詩人昂首於唐代詩冊的。他的詩,總是閃爍著刀光劍影,總是於金戈鐵馬中顯示出一種蒼勁,無論是“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鬥兵稀”的淒涼,還是“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寂寥,即使是“柳條弄色不忍見,梅花滿枝空斷腸”的難以自抑的愁緒,都讓人讀出一種叫著悲壯的東西。

高適曾一度浪跡邊關,他兩次出塞,去過遼陽,到過河西,邊關的風雨鑄就了他安邊定遠的理想,也孕育出他那激昂粗獷的詩情。然而,在他的那些雄渾的旋律中,《塞上聽吹笛》一曲,卻跳動出別具一格的,冰清玉潔般的音符,這又給他的邊塞詩添上了另一種色彩。

詩從“雪淨”起筆,傳遞出的則是邊關解凍、春回大地的資訊,由此,詩人了無痕跡地引出了牧馬晚歸的開廓情景,而“月明”又極柔和地為此添上了清澄的一筆。閉著眼晴,我們的腦海裡就會自然地湧出這樣的`一幅畫面:漫漫邊關,殘雪已收斂起它最後的一片花瓣,茵茵的綠草便從眼前一直漫上了遼遠的天際,夕陽依在遠山的肩上,安然而祥和。暮色開始緩緩地走了出來,頓時,山野披上了一層灰色的袈裟,牧馬人吹起嘹亮的口哨,馬群在口哨的召喚下,隱沒在灰色的山野中。這時,月亮出來了,清澈如水的月光流瀉而下,表達著一種靚麗,寫意著一種聖潔。一切是如此的靜謐、平和,而隱含在這幅畫面背後的卻還有另一種意味,則是胡馬北還,狼煙暫息,邊關危解。於是,也就有了戍樓裡的羌笛聲,悠悠地沉浮,瀰漫在清越明澈的月光裡。

“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在這樣蒼茫而清澄的夜境裡,羌笛的聲音如泣如訴,它牽拽出的是戍士們對千里之外家鄉的綿綿思情。“梅花何處落”,詩人將《梅花落》這一曲名的三字拆開,而“何處”則又是無計排遣的思鄉之情的天問。它與李白的“誰家玉笛暗飛揚,散入春風滿洛城”的意境,可謂異曲同工。風傳笛音,音滿關山。於是,那關山靜寂的夜空裡,讓人感到飄落的不僅僅是笛聲,還彷彿飄落著落梅的花片,那幽幽的梅香,也頓時溢滿了整個的天地。這一假象以設問出之,虛之又虛,它以有聲的笛音,描述出無語的落梅,與起筆的清雅空靈的“雪淨月明”和諧地組合在一起,交錯於一體,構成清麗而邈遠的意境,實在是任何高明的畫手也難以畫出的。

《塞上聽吹笛》,虛實相間,剛柔相濟,構思之巧妙,言辭之婉轉,情思之含蓄,意境之深遠,實在是一首既有獨特風格,而又諸美同臻的詩作。無疑,它是唐人邊塞詩的上品。